浙江航坞山,与钱塘江遥遥相对,山势险峻,丛林秀篁,山上有一“白龙寺”,是北宋年间的古庙宇,风光清雅。寺内“航坞听梵”,因梵音如海,是萧山十景之一,与“湘湖云影”齐名,历来是文人寻求静穆、安定的好去处。元人萨都刺《航坞山》诗,诗云“鸟道悬青壁,龙池浸白云”,亦有过歌咏。
而航坞山山麓下的“任家楼”附近,立有一块“任伯年纪念碑石”,碑文写着“任伯年”,没有生卒记载,却昭示着这一方山水如诗般浑厚的文人底蕴与积淀。笔者尝想,这里的山清水秀,云蒸霞蔚,以及莺歌燕舞,大概就是任伯年笔下别有生机的“花鸟世界”吧。
任伯年纪念碑石
任伯年,原号小楼,后改名颐,字伯年。据说他改名的缘故,是因为初入画坛时,署名“小楼”,因“花鸟画”画工清灵澹雅,所写的“肖像画”也逼肖传神,以至于藏家往往以为是费丹旭(字小楼)的笔墨,纷纷购买。后来,费丹旭找上门来,讨要说法,任伯年也只好“易名更号”,免了麻烦。
如果说“小楼”的名号,有“浑水摸鱼”的嫌疑,毕竟早年的任伯年确实有师法费丹旭的绘画。那么冒用“渭长”的款识,也只是“海漂”的“小任伯年”,为了谋生计的无奈之举。
十九世纪,上海“福州路”
据方若《海上画语》中记载,当时年仅十五的任伯年因生活所迫,来到上海,摆摊卖画。听说任熊(字渭长)是早已有名望的画坛大家,画也好卖,所以任伯年经常落“渭长”的款,只为糊口而已。
自古道“无巧不成书”。有次,任熊刚好经过画摊,发现摊上字画的笔墨造诣颇高,而落款竟然是自己的名字。一开始,任伯年也并不清楚眼前的就是画家“本尊”,还在试图解释任熊是自己的爷叔。三言两语被识破后,任熊也不气恼,更是惊艳于“少年”的才华,遂收为弟子,让其跟着弟弟任熏学画。
任伯年(1840-1895)作人物画,局部
此后,漂泊无定的“摆摊小贩”,在任氏兄弟的点拨下,生活逐渐安定,也开始崭露头角。因天资聪慧,任伯年“年未及壮,已名重大江南北”,很快便与任熊、任熏、任预并称“四任”;后来又青出于蓝,与吴昌硕、虚谷、蒲华同列“海上四杰”,成长为赫赫有名的艺林大家。
其实,“小楼”也好,“渭长”也罢,出身贫寒的任伯年,在“太平天国之乱”中,才十几岁就辗转各地,卖画为生,能生存下来已经不是件易事。之后,能够在繁华的“十里洋场”扬名立足,凭借的除了才华,还是才华。
萧山“任伯年小学”
关于任伯年,徐悲鸿说“伯年为一代明星,而非学究;是抒情诗人,而未为史诗。”亦赞其“仇十洲(仇英)后中国画家第一人”,推崇之心,跃然于纸。而后“倾其积蓄,广为搜集”他的佳作,又写《任伯年评传》,创作《任伯年像》油画。惺惺相惜,大概如是。
而每次得到任伯年的精彩画作时,徐悲鸿往往“欢喜赞叹,便欲跃起”,欣赏时,又不禁感叹“此真神品也”、“梦寐数月”。得不到,则叹息“恨不能豪夺,成完数,怅怅”。箧藏时,又絮絮叨叨叮嘱“特恐张掛过多,尘污混其笔迹耳,有保守之责者不可不加注意也”。[1] 敬仰之情,莫过于此。
徐悲鸿《任伯年评传》
徐悲鸿绘《任伯年像》油画
此任伯年“纨扇册页十二开”,设色绢本,囊有人物、花鸟,帧帧精彩,页页清新,笔墨简逸放纵,设色明净淡雅,初看以为宋人、陈洪绶、恽寿平笔墨。其原为钱镜塘旧藏,后归上海文物商店收藏,可谓任伯年的经典佳作,殊为可珍。
任伯年(1840~1896) 纨扇册页十二开
镜框 设色绢本
题识:
1.光绪壬辰写似小汀仁兄大人即请正之,山阴任颐。
2.光绪庚辰年夏应景华仁兄属希正之,任颐。
3.灼臣仁七兄世大人正之,光绪庚辰,山阴任颐。
4.灼臣仁兄世大人正之,光绪乙酉夏午,海上客任颐。
5.任颐。
6.任颐摹宋画。
7.曙楼仁兄大人正之,伯年任颐写。
8.光绪己卯四月夏上浣仿仇实父笔法,伯年任颐。
9.少莽仁兄观察大人正,光绪甲午春三月,伯年任颐。
10.同治己巳秋杪,少足仁兄大人法家正字,伯年弟任颐。
11.戊寅长夏,任颐。
12.灼臣仁兄大人雅属,光绪己丑,山阴任颐。
钤印:颐印、山阴任颐、任颐摹古、颐印
收藏章:钱镜塘鉴定任伯年真迹之印
出版:《任伯年纨扇集锦精品册》,荣宝斋出版社,2011年。
尺寸:直径25cm*12
任伯年的绘画,技法甚为全面。他的父亲任声鹤是一位民间画师,曾为他人绘肖像谋生。因此,从小受父亲启蒙的任伯年,自拿起画笔起,便从写真肖像画入手,基本功极为扎实。
而后又涉山水、花鸟,融汇诸家法,承继传统文人笔墨,并吸取西画中水彩色调、速写之长,一改清代人物绘画的颓势,对于中国画的“融古求新”影响深远。可以毫无疑问的说,海上“四任”中影响最大、成就最高者,首推“任伯年”。
册封面签条为张石园所书,钤印“张克和印”。
此任伯年“纨扇册页十二开”,有明确时间者,计有九开,涵盖同治、光绪二朝,时间从“己巳年(同治八年,1869)”至“光绪甲午(光绪二十年,1894)”,前后近三十年。另三开虽为署时间,然依据画风,当为其四十至五十岁左右所作,是其绘技臻熟期。有明确上款者,计有八开,共六人。
题识:光绪壬辰写似小汀仁兄大人即请正之,山阴任颐。
局部
此为任伯年1892年所作,时光绪十八年,绘高士骑白马,缓缓踱步于山间林荫小道,深远构图,突出主题。画中,高士着褚黄色宽衣大袍,白马低头,似在觅食,细线描绘,颇类速写,形象生动。山路两旁,左侧古木成林,侧锋晕染,郁郁葱葱,又似乎是策马风驰中,留下的横点树影;右侧坡石耸立,却无险势,大致勾勒轮廓,山体肌理则随意皴擦,杂草丛丛,青苔点点,意境清幽。
上款人“小汀仁兄”或为朱永璜(1847-?),晚清民国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字小汀,号髯翁、髯仙。朱锡梁父。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武进士。授两江督标候补守备,历加都司、游击、参将衔。以书法著名,工真、行、草书,亦擅绘画。
题识:光绪庚辰年夏应景华仁兄属希正之,任颐。
局部
“光绪庚辰”,时光绪六年(1880)。此页绘白衣老者,须发皆白,神采奕奕,盘坐于野外坡石,旁有苍树,随风而动,丰富画面。此页最精彩者,即是老者的刻画,衣纹如铁线游丝,简练沉着,而神情描写细腻,如眼神远眺,双唇微张,似有所思。而其手势极为特别,中指弯曲,似将呈相接状,应是佛教的结印手势,当可证画中老者,在参禅。
上款人“景华仁兄”应为陈景华(1844-1913),广东香山(今中山)人。字陆逵,亦作六逵,别署世界罪人、无恙。举人出身。后参加同盟会。曾任广西桂平知县。参见浙江省博物馆藏“马招仙写照任补图(景华像),己卯(1879年)”。任伯年曾为陈景华绘图诸多,如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的《严子陵垂钓图》、《丹桂五芳图》,以及中国美术馆藏《投壶图》等。
题识:灼臣仁七兄世大人正之,光绪庚辰,山阴任颐。
局部
此亦是任伯年1880年所作。画中绘一青年男子望秋枫落叶,似欲吟诗,衣饰、衣带随风扬起,而枫叶萧萧,树干粗大交错,或破幅而出,或盘曲而上,淡墨绿色晕染。秋竹斜插,篱笆墙、枯草等则略作描绘。整作秋意萧瑟,兼工带写,甚有古意。
上款人“灼臣仁七兄”应为赵灼臣,粤商赵岐峰子,是当时广东旅沪同乡团体广肇公所的董事之一,与孙中山、唐绍仪等均交好。为知名慈善家。上海武进路的“扆虹园”,俗称“赵家花园”。
题识:灼臣仁兄世大人正之,光绪乙酉夏午,海上客任颐。
局部
此亦是任伯年为赵灼臣所作,时1885年。绘金黄稻穗,秋菊、蚱蜢等,有着丰收的喜悦与乡情野逸。画中,三枝稻穗谷粒饱满,压垂稻杆,一只“青绿色”蚱蜢,肢体矫健,攀跃稻枝,立足未稳,动静结合。“穗”与“岁”谐音,亦有“岁岁平安”的吉祥寓意,草虫入画则凭增乡间趣味。而下部绘盛开秋菊,或大或小,有俯有仰,姿态不一,设色亦是清宜,韵味悠长。
题识:灼臣仁兄大人雅属,光绪己丑,山阴任颐。
局部
此则为1889年,任伯年为赵灼臣所作。绘枝头鸟巢中雏鸟嗷嗷待哺,叽叽喳喳,枝下雌鸟抬头仰望,一副关爱之情。而枝上海棠花卉,粉白、绛红设色,或含苞待放,或迎风盛开,枝叶施以不同色彩,区分老嫩,枝干老枝虬壮,新枝摇曳。整作赋色肥厚,一派春机盎然的自然景象。
任伯年的“花鸟画”汲取恽寿平的没骨法,同时亦有陈淳、徐渭、八大的写意法。如是作中枝下“雌鸟”的眼睛,略向上斜视,即颇有八大的几分笔意。而设色及技法等,则近陈老莲、恽寿平一路。此融诸家法,亦是任伯年别开生面,独树一帜的艺术面貌。
题识:任颐。
局部
是作,亦可见任伯年“花鸟画”的造诣精深,焦墨勾骨,总予人以明快温馨的格调。同时其又参以西画中的光影效果、叶分阴阳向背,禽鸟具极写实之态,则可谓“摹古出新,取洋而化”。如画中,展翅的麻雀,鸟喙短而尖锐,眼神凶猛,羽翼紧致,似乎是因枯枝狭小交错,而豆荚花则作为衬托之景,白色花朵轻灵,“双钩”豆荚,成熟垂落,寓意“多子多福”。
题识:任颐摹宋画。
局部
此为任伯年的摹宋人画作。画中绘母子二人,母亲衣着素雅,却不掩华美之态,腰系玉璜,长裙及地,一手拿天蓝色小扇,衣饰写描金图案,神情祥和,另一手牵着小童,凝视着木几上的不倒翁、拨浪鼓。而小童的目光则完全被玩具所吸引。木几的刻画也甚为写实,案台为藤条编织,几架为怪木所制,结瘤生瘿,很是别致。
整作所表达的母子嬉戏,其乐融融之情,跃然于纸。而写实之功力,也显露无疑,若无款识“任颐摹宋画”,几可视为宋画之粉本。
题识:曙楼仁兄大人正之,伯年任颐写。
局部
此画中所写花卉,花朵白中带粉,有长绿叶衬托,朵朵小花弯曲下垂,好似娇羞少女,低首笑靥,又如玉骨冰清,素雅洁净,枝干则曲折盘绕,充满生机。整作构图亦应是宣和谱所出。
上款人“曙楼仁兄”,或为英煦,字和卿,号曙楼。满洲镶黄旗人。同治十年(1871)进士,散馆授检讨。历任山东主考、侍讲、侍读学士,少詹事、大理寺卿、左副都御史、礼部右侍郎、盛京刑部侍郎。工书。
题识:光绪己卯四月夏上浣仿仇实父笔法,伯年任颐。
局部
“光绪己卯”,即1879年。画中绘一妓人手抱琵琶,泛舟浔阳江头,眉蹙间,有惆怅之态,若有所思。江岸上绿植青青,一枝枫树斜出,画面简洁。题识中“仿仇实父笔法”,可见任伯年的绘画,亦有着以仇英的传统精妙为依托。
题识:少莽仁兄观察大人正,光绪甲午春三月,伯年任颐。
局部
“光绪甲午”为1894年,为任伯年去世前一年,可谓其极晚年的笔墨。画中绘乱石、苍松,一沙弥俯身在石泉旁,以钵汲水。人物的刻画,线条简练,却是形神兼备,而山石的大笔皴染,亦是率意豪放。唐诗人杨衡的《题玄和师仙药室》,曾有诗云“入松汲寒水,对鹤问仙经。”大概就是这样的一种诗意。
上款人“少莽仁兄观察大人”,笔者以为或是释文有误,应为“少葊”,“葊”字同“庵”。而“观察”称谓知其曾为地方官员。考赵之谦曾有信致“少庵仁兄亲家大人”,又《绛云馆日记》中,载有“并晤方少庵大令祖绶,同至丹桂园听戏”,故笔者揣测“少葊”或为江西试用通判方祖绶。[2]
题识:同治己巳秋杪,少足仁兄大人法家正字,伯年弟任颐。
局部
“同治己巳秋杪”,时为1869年秋末。画中绘身披白袍的高士侧坐弹琴,神态专注,沉浸在琴音之中,甚为宁静内省。古人往往以琴排解苦闷,向往岁月静好。另绘有湖石,竹凳,根桌等。根桌上陈设茶具、书籍。整作线条流畅,其“弹琴高士”的神态,可对比沈阳故宫博物院藏陈洪绶《闲话宫事图轴》的局部,可见其画风得陈洪绶笔意,至少十之八九。上款人“少足仁兄”暂不可考。
题识:戊寅长夏,任颐。
局部
“戊寅长夏”,即1878年,彼时任伯年三十八岁。画中妇人,头戴发巾,面容清秀,仰面看帆,驾船摇橹,而船帆鼓胀,岸边柳条亦随风扬动。江面则以留白,表达水面之宽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当作如是观。
此任伯年“纨扇册页十二开”,体量之大,已属少见,形制亦雅,而创作时间则前后近三十年,可谓是真实反映任伯年艺术风貌变化的最佳注脚。而题材囊有人物、花鸟、山水等,或工笔,或写意,勾皴点染,格调清新。技法则或直抒胸臆,有个人面目,或仿宋人法,窥古人真秘,或集诸家之长,尽呈先贤妙笔。同时,册页中又可见“西画”技法,则是彼时“西学东渐”,对于国内画风的影响,而任伯年兼容并蓄,摹古出新,才能备受推崇。
此外,册页中鉴藏印“钱镜塘鉴定任伯年真迹之印”,可知曾为钱镜塘旧藏。钱镜塘收藏有任伯年的精品佳作诸多,坊间有“任王”之称。其并为此刻“钱镜塘审定任伯年真迹之印”,以证其真。
事实上,钱镜塘收藏的任伯年画作,向为藏家追捧。西泠印社2011年春季拍卖会,钱镜塘旧藏的任伯年《华祝三多图》即以1.67亿元成交。而册页中十二开纨扇,每页皆前有钱镜塘的鉴藏印,亦可知其之可珍也。后为上海文物商店收藏,则可证其之流传有绪。
其曾出版于《任伯年纨扇册页集锦精品册》荣宝斋出版社,范曾题字。
任伯年纨扇册页集锦精品册
出版发行:第一次:2011年5月第一版印刷
荣宝斋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