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露之死背后:安眠药真的能拯救失眠吗

寻琴观看商业 2025-02-14 03:21:28

在 1962 年那个看似平常的清晨,洛杉矶的阳光如常洒进玛丽莲・梦露的卧室,然而,屋内却弥漫着诡异的气息。36 岁的梦露浑身赤裸,手中紧握着电话听筒,身上仅搭着一张被单,离奇地离开了人世。

尸检报告犹如一颗重磅炸弹,揭示了她死亡的直接原因 —— 血液中含有水合氯醛和戊巴比妥,这两种第一代安眠药的代表成分,成为了夺走她生命的 “元凶”。

安眠药的进化史

1893 年,物理学家丁达尔的悲剧同样因水合氯醛而起,妻子的无心之失弄错药瓶,让这位杰出的物理学家在过量药物的作用下不幸离世。也正因如此,第一代安眠药逐渐被淘汰,如今更多地作为动物麻醉剂或安乐死药物使用。

时代的发展推动着医学的进步,第二代安眠药以苯二氮卓类为代表登上舞台。

地西泮,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安定,安眠效力持久,还兼具抗焦虑、抗癫痫的功效,成为全球处方用量最大的药物之一。

而硝甲西泮,虽在临床上用于治疗失眠和酒精戒断,却因严重的成瘾性和致幻性,同时有属于新型毒品。它们全部属于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

但即便第二代安眠药安全性更高、副作用更小,却依旧存在一定风险。苯二氮䓬类药物的耐受性和依赖性,使得患者服药次数越多,所需药量越大;停药后,反跳性失眠和戒断综合征也会接踵而至。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第三代安眠药应运而生,因其主要成分首字母都是 Z,也被称为 Z 类药物。它们副作用更小,耐受性、依赖性和戒断反应风险更低。

安眠药如何助眠

睡眠,这个神秘的生理过程,与一种名为 γ- 氨基丁酸(GABA)的神经递质息息相关。当 GABA 与 GABA 受体结合,神经元突触中的离子通道打开,氯离子流入细胞引发神经冲动,抑制下丘脑和脑干中的促觉醒基团,我们便进入了梦乡。而安眠药的作用,就是替代 GABA 与受体结合,启动入睡机制。

苯二氮䓬类药物在与 GABA 受体结合时,会同时作用于四类亚基,产生多种药理作用,这也导致了其副作用相对较高。而 Z 类药物则更为专一,只作用于阿尔法一亚基,所以副作用更低。

除了副作用,不同安眠药对睡眠质量的影响也不同。在睡眠周期中,快速动眼期是梦境形成、恢复精力的阶段,非快速动眼期的 N3 阶段则是恢复体力、睡眠质量最高的时期。苯二氮䓬类安眠药主要延长 N2 阶段睡眠,却可能减少快速动眼期和 N3 阶段睡眠,睡眠质量难以保证;而 Z 类安眠药不影响正常睡眠结构,能改善睡眠质量,让我们获得更接近自然入睡的效果。

安眠药能拯救失眠吗

失眠,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焦虑、疾病、应激刺激,甚至对失眠的过度担忧,都可能成为失眠的诱因。有人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有人睡眠极浅易醒,还有人早早醒来再难入睡。

安眠药没有绝对的最佳选择,只有最适合患者的。Z 类安眠药只有镇静催眠功能,对焦虑导致的失眠效果不佳;而对于难以维持睡眠和早醒的患者,药效更长的苯二氮类药物或许更合适。

需要强调的是,只有符合一定条件才会被诊断为失眠,偶尔睡不着不必过于担忧。若被诊断为失眠,除了用药,认知行为治疗也不可或缺。

私自购买和服用安眠药,不仅危险,还可能毫无效果。

第二代安眠药虽毒性低于第一代,但中毒过程同样痛苦不堪,呕吐、血压下降、肌肉痉挛等症状,会让中毒者在意识模糊中承受巨大痛苦,直至呼吸中枢被抑制,窒息死亡。

安眠药的发展凝聚着研究者的心血,他们不断更新药物,只为让我们能安全安稳地睡个好觉。但生活的复杂远超想象,

失眠也并非加大药量就能解决。正确挑选和使用安眠药,结合科学的治疗方法,才是应对失眠的关键。别怕失眠,生活总有新的希望,加油,愿每个人都能拥有香甜的梦乡。

文字来源 柴知道的视频内容

0 阅读:4

寻琴观看商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