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优秀退役运动员到学校兼职,抓好培训是关键
王营
针对“双减”背景下体育老师严重不足这一问题,体育总局青少年体育司副司长姜庆国表示,探索优秀的退役运动员到学校兼职体育老师的做法。
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的数量从50.2万增加到59.5万,每年新增体育教师约2万人,年均增速4.3%。“国培计划”“省培计划”以及各类专门培训等更是助力体育教师数量高速增长。然而,随着“双减”政策的持续发力、体育纳入中考进程的不断加快、“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观念的深入人心,中小学体育教师数量仍面临较大缺口。有报道称“2600个孩子只配备2个体育老师”,成为部分农村中小学的真实写照。
与学校体育教师紧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数量较大的退役运动员深陷“就业难”困局。从这一角度看,引导具备一技之长的优秀退役运动员进入中小学校,是纾解体育教师供需矛盾的关键。退役优秀运动员作为某项体育运动项目的精英,无论从运动技能还是从运动精神上看,都是一笔宝贵的资源,吸引他们从事学校体育教学工作,不仅为他们发挥自身特长提供了舞台,而且有利于缓解学校体育教师不足的难题。此前,甘肃、四川等省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吸引优秀体育运动员从事体育教学的方法和模式,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但是,一名优秀运动员并不等于会成为一名合格教师,正如优秀乒乓球运动员不一定能成为优秀乒乓球教练、状元老师不一定能教出状元学生一样。运动员在某项运动项目上表现出色,并不能代表能教出同样水平或更高水平的学生。之所以有这样的差别,是因为学校体育不仅仅是教授学生单一的运动技能,需要兼顾多种运动项目。更为重要的是,教育是一项不同于体育训练和比赛的专业活动,不仅要求教师自身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还要求教师具有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领域的知识。因此,吸引优秀运动员到中小学兼职,需要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培训。
在培训优秀运动员到学校兼职体育教师方面,四川省的做法值得借鉴。该省组织一些优秀运动员,包括奥运冠军、世界冠军、亚运会冠军,让他们到学校兼职体育老师,采取了“先上岗、后培训”的模式。在借鉴四川经验的同时,笔者认为在培训内容和方式方面,需抓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其一,让他们通过集中学习取得教师资格证书,这是从事教育工作必须的资质证明。通过教育学和心理学以及教材、教法的系统学习,可以让他们了解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懂得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和基本原则。
其二,加大校本培训力度,让他们熟练掌握课堂教学技能。在他们上岗后,学校要通过集体备课、听评课、师徒结对等方式,为他们提供学习和锻炼的平台,使其尽快“入行”,熟练掌握备课和上课的技巧,熟悉课堂教学的基本操作步骤,以尽快胜任学校体育教学工作。
其三,学校要创造条件为他们发挥特长搭建舞台。每一名退役优秀运动员,在其事业顶峰期一定取得过突出的运动成绩。学校要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让其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鼓励他们开发符合自己专长的校本课程,带好课外训练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说:“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教育工作绝不是单纯的某项技能的训练,中小学教育是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个性品德养成和各类潜能发展的重要阶段。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导,其教育理念、教学技能、专业知识及道德水平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关系着学生的发展。因此,吸引优秀运动员到中小学兼职,让他们完成从一名优秀运动员到一名合格教师的华丽转身,其中还有许多固本浚源的工作要做,教育部门和学校当开动脑筋,抓好培训,充分用好这笔宝贵的体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