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绝不是吃一顿饭都要分个高下的内卷
原创 汤勇 汤勇晓语
2024年12月23日 23:10 四川
近日,四川一中学在食堂设置“学霸就餐区”,引发网络爆屏。这段时间,为此话题,热议不断,评论很多,本想冷而观之、静而思之,不准备凑热闹,但总感觉如鲠在喉,还是想说上那么几句为快。综合整个报道,在上事件热搜之后,根据校方的回复与说明,学校之所以要弄一个“学霸就餐区”,是“对12月考试中表现优秀进步明显的高中学生给予一顿就餐奖励”,原来是为了激励学生。我有一本书叫《修炼校长力》,书中谈到校长应该修炼的九大力量,其中之一就是“激励力”。没有激励,就没有管理。没有激励,也就没有教育。教育不能没有激励,教师需要激励,学生更需要激励,这是教育的常识。关键是如何激励才妥贴,怎样激励才有效,用什么方式激励才不引发争议。
我以为,学校对12月考试中表现优秀进步明显的高中学生给予激励,或发一张奖状,或发一个奖品,或发一点奖金,哪怕奖“一个鸡腿”,都可以,甚至给予一顿免费的午餐奖励,尽管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也行。
而该学校设置“学霸就餐区”,采用高调的就餐分区方式,则太显眼、太露骨、太标签化。一方面,无疑大张旗鼓地强化了学生之间的分层感。你以为坐在“学霸就餐区”的学生,他们吃的就安心、舒心,吃的就那么理所当然。你想想,同学一场,相处在一起,情分与缘分,就因为“学霸”的标签,让他们享受到优于其他同学的就餐待遇,估计他们也难为情,对于有点同理心、共情心的“学霸”,他们更会难受,难以接受。何况在用餐时,大家都盯着你,一举一动,一张嘴一拈菜,都得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完全有可能不仅吃的不开心,吃的不自在,还有可能吃出心猿意马,心慌意乱。而且这个世界上永远没有常胜将军,对于这次考试是“学霸”,万一下次考试就掉下去了呢?就因为这样的一个标签,更有可能吃出不尽的压力,莫大的焦虑。学校的饭桌,是最能体现公平的地方,如今却划分了“三六九等”,标签出高低贵贱。对于那些绝大多数没有资格坐在“学霸就餐区”的学生,眼巴巴看着“学霸”们享用的丰厚的餐食,想到自己盘中的“待遇差”,是不是有了被忽视的痛,被比较的掉价,被失去尊严的伤害?我曾到过一学校,见到孩子们胸前飘着两种颜色的领巾——红领巾与绿领巾。按校长的解释,成绩好的学生戴红领巾,成绩差的学生戴绿领巾。虽是一个颜色的变化,那些胸前飘着绿领巾的孩子,那一抹“绿”,对他们的定义,不知会对他们带来多大的打击,会在他们心灵埋下多深的雾霾。而亮堂在校园食堂里的“学霸就餐区”招牌,对他们的标注,我也无法想象,在团结友爱,情真意纯的同学之间会划出一道多大的沟壑,会对他们带去多少的尴尬与难堪。
另一方面,无疑无所顾忌地反映了学校办学的“唯分数论”“以分数论英雄”。学生个性不同,天赋禀异。每一个人都有亮点,都有闪光点,都有各自的成长空间,每一个孩子都是上帝的宠儿,都是不可复制的标本。
教育的本质在于育人,在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于学生做最好的自己,而不是人人考高分,个个成学霸。作为学校,本应是培养合格公民的阵地,是培养未来社会所需要各方面人才的摇篮,而不仅仅是培养“学霸”的工厂,制造等级差异的车间。该校设置“学霸就餐区” ,将学生以分数为单一标准划分,对非“学霸”加以区别、歧视性对待,这种“成绩至上” 的观念,功利、短视的办学行为,既会助长唯分数论、唯排名论、唯升学论,让应试教育愈演愈烈,让教育在反教育的路上越走越远,又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健全人格的塑造。在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的今天,过度关注分数,强调成绩,而忽视人的差异性,只会滋生冷漠、嫉妒、自卑、厌世等不良情绪,导致学生心理的扭曲,性格的怪戾,人格的分裂,甚至对学习、对生活、对未来的绝望。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该方案要求,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知行合一,坚决改变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该校设置“学霸就餐区”,并把考第一的学生安排在“学霸就餐区”吃饭,同时折射出学校教育评价体系的片面性,仅注重结果评价,忽视全面评价、过程评价、综合评价,更难言增值评价,以致于以月考成绩论成败,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那些非“学霸”学生在分数以外的其他方面的不可估量的潜力。
什么是人才?钱学森先生曾经做了这样的概括:“我们说的人才,不是什么天才,而是人民之才,是人民当中各行各业的有能力的人。” 考试分数只是学生成长的一个方面,只是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一个量标,绝不应该成为衡量学生价值的唯一标准。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应当摒弃功利思维,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以更宽广的胸怀、更科学的教育理念,更多元的评价方式,始终围绕“人民当中各行各业的有能力的人”这个标准,为学生营造包容、公平、良好的成长空间,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平等、自由的环境中灿烂绽放,茁壮成长,展现出自己蓬勃的生机与独特的魅力。教育绝不是吃一顿饭都要分个高下的内卷,也绝不是硬要贴上一个“学霸”“非学霸”标签的功利,而是在润物细无声中鼓励每一个学生,认可每一个学生,是在不动声色中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尊重与关爱,体验到成长的进步与自己的价值,这或许便是教育的第一性原理,也是教育者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