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元1130年开始,金国的主战派(粘罕、宗翰为代表)对江南的大扫荡,企图剿灭南宋残余势力的尝试结束,以金太宗和挞懒为代表的主和派占上风。
宋金中间一个伪政府“伪齐”建立,宋金双方暂时停战,南宋朝廷有了喘息,开始整顿江南的秩序。
整顿南方的盗寇、义军等军事力量是由宰相张浚主持的,岳飞才有了发展的机遇,此时的岳飞是受张俊领导,被抽调受宰相张浚直接指挥剿匪,在赵构和宰相张浚的刻意栽培下,岳飞迅速成长,
岳飞随杜充南渡时,一直兵力不多。在金军大举南侵时,陈淬率领17个与岳飞级别相若的将领,防守长江防线。岳飞的上级陈淬统兵2万多人,那么岳飞能有多少人,顶多二千人。
说到这里,一些人可能又会说是抹黑、贬低岳飞,可是不管评书上把岳飞的经历,写得如何神乎其神,但事实就是,岳飞从跟着大部队中原败退到了江南。
有一点也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兵力不足的时候,岳飞面对金军主力,只能是撤退,甚至是溃败。
马家渡之战,岳飞的长官陈淬战死,部下包括岳飞溃败,在溃败的路上,岳飞先后火并了与自己级别相当的将领刘经和扈成,并接管了他们的部分军队,但此时的岳飞也就是三四千人的样子。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岳飞在众多的同级别的将领中,战斗力自然是第一流的,不然也不会受到主持平寇的宰相张浚的重视。
如果不是把岳飞从张俊的手下抽调出来,岳飞也没有独自成军的机会,赵构不把大量资源送给他,不把许多平寇的任务交给他,他也无法迅速成长的。
许多平寇的军事任务,也就是打怪升级的过程,并没有多了不起的难度,因为,有庞大的中央政府支持,围剿各种流寇,既可以缴获不少的财物,又可以补充壮大自己的实力。
政府让谁领衔干这种事,本身就是栽培他的过程。因为,谁取得这种机会,军队不断膨胀,几乎是必然的。
岳飞能把握这种机会,是因为他有着过人的战略眼光、管理才能,最重要的一条服从命令听指挥,军纪严明没有任何军阀气。
岳飞最初拉起的队伍,主要将领是王贵、张宪,这是岳飞的嫡系,也就一千多人。
岳家军的扩编,大约是经过下列过程,
第一个阶段,在围剿曹成前,赵构给岳飞调拨过的三支军队。一支是赵秉渊,另外两支是韩京、吴锡。围剿曹成后,收编了杨再兴、赦晸支军队。
第二个阶段,就是驻江州时,赵构又给岳飞调拨过的两支军队。李山、傅选。在此之前,这两个人都受高级文职官员节制。
第三个阶段,就是岳飞收复襄阳前,赵构给岳飞调拨过的三支军队。翟琮、牛皋、董先。在此前,这几个人都是独当一面的军头。
岳家军发展到这个阶段,大约就是中央军的集团军规模了。
第四个阶段,就是围剿杨幺后,又改编了大批军队。
到此时,岳飞就是一个可以和刘、张、韩相提并论的大军区司令
这几年是岳飞一生中最辉煌的阶段,因为前边岳飞只是个中级军官,不会有大的战绩,这几年由于赵构和张浚把岳飞作为一支牵制其他军头的新生力量来培养,也由于岳飞突出的指挥能力和战绩,得到了朝廷的一致认可,“精忠岳飞”也是赵构对岳飞平定南方盗寇中不俗表现的肯定。
从这层意义上,如果没有赵构的提拔,岳飞不会成长的这样快。
岳飞和张俊、韩世忠关系一直比较紧张,就是因为张俊、韩世忠见到岳飞,多少心理有些不平衡;因为,南宋帝国建立三四年后,岳飞还只是下层军官,现在竟然与他们相提并论了。
可以说岳飞的地位是在对内作战时奠定的。
岳家军独自成军后,真正和金军作战,是1140年,也就是大家所熟知岳飞最后一次北伐。
大众所熟知的岳飞最辉煌的战绩,比如:八百破十万、朱仙镇大捷、大破连环马、铁浮屠等等,也是出自此战,只是不是出现在史书上,而是出自岳珂的笔下。
当时的历史背景是金国的主战派金兀术除掉主和派政敌宗磐和挞懒后,撕毁头一年签订的绍兴第一次和议,出兵收复协议中还给南宋的陕西河南之地。
金兀术收复河南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因为南宋没有驻军,河南的地方政府还是刘豫伪齐的老班底为主,金兀术收复河南陕西后,想继续扩大战果,继续南下,围住顺昌,虚张声势,威胁京城,希望能歼灭一支来解围的南宋主力。
当然,南宋张、韩、岳三大方面军都没有和金军死磕的实力和勇气,自然也不会上金军的当,虽然高宗赵构给三大军区发去了援救顺昌的旨意,但直到顺昌之围解除,刘锜也没有盼来一支救兵。
顺昌之围解除后的第二天,张俊派去的救兵王德到了,可能也是在附近徘徊很久了,看到金军撤了来报个到,而岳飞派去的张宪带领的几千骑兵一直没到,可能是河南吃紧,赶快去救援河南了。
岳飞的大部队进军河南,按他的说法是围魏救赵,其实就是避实就虚,作为赵构来说未必愿意三大将真的去顺昌和金军决战,因为那样正中金军的计谋,但面对顺昌被围,作为朝廷他也不得不有个姿态,好在他也知道,三大将会审时度势,顺势而为,不会真的派大军前去。
岳飞此战如果按评书的战绩,那是把金兀术打残了,但按历史记载,岳飞此次取得的郾城之战、颍昌之战等都是小胜,和《宋史·高宗本纪》中记载的同时期各军取得的二十多场胜仗一样,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其实都是避实击虚的骚扰战,虽然岳飞收复了很多的城池,其实都是空城,又不能驻守,金军一来就得撤军,没有实际意义。
岳飞进军河南时,金军的主力在顺昌,岳家军的对手其实都是南宋的降将或杂牌军,岳飞的进军顺利也有金军诱敌深入的意图,等金军主力回军河南,岳飞就赶快撤军了,但也付出了杨再兴和几名将官及几百精锐骑兵全军覆没代价,可以说别人岳飞重创金军,就是能全身而退已是万幸。
评书的叙事到这里岳飞战争生涯就结束了,但历史上半年后金兀术又卷土重来,史书记载:此次淮西之战岳飞在赵构连发十七道圣旨的督促下,直到战事结束仍离战场三百多里。
“坐观胜负,不愿淮西”也成了岳飞致死的一大罪名。
所以,历史记载:岳家军对金作战并没有骄人的战绩,岳飞对金作战也没有骄人的表现。
给岳飞恢复名誉的宋孝宗,主持评定了南宋对金作战主要战绩,即南宋“中兴十三处战功”,岳飞榜上无名。
因为岳飞前期不是主要将官,自然不会有突出的表现,能保存发展自己就不错了,岳飞成为一方大帅,岳家军单独成军后,对金作战两次,一次是战绩平平,另一次没有感到战场。
兀术忌惮岳家军从何说起,也只能从评书故事说起。
看来作者是读过《宋史》的,分析正确[点赞]。
思考题:1,岳飞无大功,如何能与韩世忠、张俊、刘光世并列大帅级别?2,金军不怕岳飞,为何后来和谈偏偏就要求搞掉岳飞?3,为宋高宗讳,南宋史书对岳飞有没有隐没其功?4,宋孝宗锐意北伐,为何用给岳飞平反作为政治风向?[得瑟]
作者没有被演义小说糊弄,敢于顶着岳吹的批评,正确的看待,是难得的
飞哥在郾城曾缴获两百匹马,颖昌捡到五百人头
中兴四大草包,"。张、韩、刘、岳之徒,以辅佐中兴,论功行赏,视前代卫、霍、裴、郭曾无少异,然究其勋庸,亦多是削平内寇,抚定东南耳。一遇女真,非败则遁,纵有小胜,不能补过,"
一般说这种汉奸理论都是诈骗岛上的1450! 一般人写不出这么奴性十足的文字!果然是天生好奴才,奴性十足!
金史"诏完颜匡檄宋,韩侂胄首以赎淮南故地",岳飞三孙子岳珂听说后给他爷爷飞哥安头上了,就成了金国指名杀岳飞才能议和。类似的桥段后来还有,什么岳飞开弓三百斤(实际开弓三百斤的是金国李成),岳飞撼山易撼岳飞难(实际是撼山易撼王彦难),岳飞杀了完颜昌完颜谁谁的女婿(实际是缩头湖大捷,张荣杀了完颜昌的女婿)。岳飞三孙子岳珂写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编宋史岳飞传的人编进去了,然后岳吹就吹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