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代十国时期的北周,在全国设有八个柱国将军统领着全国的军队。其中,京兆平陵人窦毅就是北周的八大元帅之一。
窦毅官拜上柱国,任定州总管,具有显赫的世族背景。窦毅的母亲是北周武帝的姐姐襄阳长公主,她和北周武帝宇文邕具有姨表亲戚关系,是典型的皇亲国戚。
窦太贞就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里。在她刚离开娘胎,还在嗷嗷哭闹的时候,接生婆就惊异地发现这孩子头发浓密黑亮,长过颈项。她的父母都深以为奇。
窦太贞身体健壮,长到三岁时,似乎是娘胎中遗传的基因起了作用,她的头发长得竟然与身高一样长短。见过她的人都认为这孩子是个奇特的人。
四、五岁时,窦太贞经常跟随母亲出入皇宫。她乖巧懂事,聪明伶俐。周武帝对这位外甥女也是十分喜爱,就把她留在宫中抚养,与其他的外甥区别看待。
虽然在皇宫中生活,但是,周武帝并没有按照古代对妇女的要求来对待窦太贞,而是安排老师教授她学习《妇试》、《列女传》等书。窦太贞刻苦攻读、聪颖异常,且有过目不忘的本领。
当时,天下三分,北周的东面有北齐,南面有陈,北周是三国中最弱小的一个。包括来自北方的突厥民族,都在虎视眈眈地窥视着北周。
窦太贞生活在宫中,小小年纪,就对政事十分关心,且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看法。能根据当时的政治形势来分析判断局势。
那时,北方的突厥日益强大起来,视北周、北齐为祸患。周武帝为了能消除威胁,取得外援,不得不采取怀柔政策,迎娶突厥公主阿史那为皇后。
可是,周武帝对这桩政治婚姻很不满意。婚后,他对阿史那皇后十分冷淡,经常让她独守空房。
当时年仅不到九岁的窦太贞知道后,曾私下里对舅舅说道:“如今四方未靖,突厥也很强盛,愿陛下以苍生为重,好生礼宾皇后,如能以此安抚突厥,则江南、关东不敢觊觎我江山。”
周武帝听了窦太贞的一番话,大吃一惊,他没想到一个小孩子竟有如此远见卓识,心中暗暗佩服。
于是,周武帝欣然采纳了窦太贞的劝谏,改变了以前的做法。事后,他将这件事告诉窦毅,并感叹万分地说道:“此女才貌不凡,不可妄以许人!”
窦毅回到家中,把周武帝的话转告给夫人,两人都为自己女儿有如此的胆识而高兴和自豪,决定今后一定要为女儿郑重选择一位乘龙快婿。
北周经过周武帝励精图治和多次发兵,终于攻陷北齐都城,灭掉了北齐。从此拥有了黄河流域和长江上游的大片土地,为后来的隋统一奠定了基础。
其后,外戚杨坚假传圣旨,逼迫周静帝以众望所归为由,下诏宣布禅让退位。杨坚随后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大隋,即隋文帝。
北周亡国的消息传到窦家,听到消息的窦太贞,由于自小和舅舅感情深厚,扑倒在床上痛哭一场。她激动地说道:“我恨自己不是男儿身,无法为舅舅家扫除祸患?”
身旁的父亲窦毅听了她的话,吓得赶紧捂住她的嘴。看看左右无人后,气急败坏地说道:“我的小冤家呀,千万不要胡说,若是传到当今圣上耳朵里,这可是灭门之罪呀!”
虽然改换了朝代,窦毅在提心吊胆中过了两年。而他的地位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仍官拜定州总管,并保持着爵位。作为宇文家的姻亲居然没有受到牵连,堪称奇迹。
又过了几年,眼看自己的女儿已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窦毅和夫人在一起议论,都认为女儿知书达礼,见解独特,绝非一般等闲之辈。
窦毅对夫人说: “我们这个女儿,才貌出众,千万不能随便许配人家。我们应当郑重地给她找一个贤德的丈夫,才不愧对她的才华和能力!”
这年,正逢大隋朝举行武举科考,国内的武举考生都云聚都城长安。此事由窦毅负责,作为武将出身的窦毅,心中暗暗打定一个主意,准备搞一个射箭选婿的比赛。
书到此处,引出一个人来,此人姓李名渊,字书德,陇西成纪人氏。其祖父李虎,为后魏左仆射,封陇西公,官至太尉。死后封为唐国公。其父李昞,北周时任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
李渊从小生活在军人家庭,七岁世袭唐国公。自幼开始弓马骑射,十分娴熟。他豁达倜傥,任性率真,宽仁容重,在部属中具有很高的威望。
虽然李渊已世袭唐国公的爵号,但当他得知隋朝开科武举考试,为了证明自己的武艺,他还是决定进京参加武举考试,特别是想结识一下各路英雄。
于是,他率家将等数人从驻地启程,晓行夜宿,早早来到京城客店投宿,准备参加武举考试。看看离正式考试的日期还有几日,李渊便和家将上街闲逛。
只见偌大一个京城,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的确是热闹非凡。三人转过街角,忽见前面关帝庙空场前人群聚集,呼喊声不断。李渊等人好奇,分开人群观看。
原来,空地中央正有父女二人在当街卖艺。只见那姑娘身手敏捷,舞动双剑,上下翻飞,引得围观的人们连声喝彩。
一会儿的功夫,姑娘在一条长板凳上做起了金鸡独立衔花的动作。她精湛的技艺,惹得众人鼓掌欢呼。舞罢,老汉拿着铜锣,来到围观的人群中笑脸相迎,打躬作揖地乞讨。
突然,人群一阵躁动,只见一个黑大汉分开人群,径直来到卖艺老汉面前。大汉拿出一串铜钱扔到老汉的铜锣中,颐气指使地说道:“我家老爷出重赏要你们父女到府上献艺。”
老汉听罢,摇头摆手道:“我等靠卖艺为生,肯乞大官人见谅!”黑大汉大怒,骂道:“不识抬举的东西,我家老爷看得起你家姑娘,才请到府上,不要敬酒不吃吃罚酒。”
老汉再三作揖,面露难色。大汉伸手抓住老汉衣襟。那姑娘在旁看见,飞身上前,一拳打在大汉的胸口,黑大汉没有提防,倒退了好几步。
黑大汉吃了一惊,缓过神来,恼羞成怒,挥拳冲上来就和那姑娘打在一起。可能是姑娘刚才献艺累的没缓过气,几招过后,只见姑娘只有招架之功,渐渐处于下风地步,眼看就要吃亏。
就在这时,人群中闪出一位壮士,快步来到两人中间,飞身跃起,挡住黑大汉的双脚。
黑大汉收住拳脚,看看壮士,眼睛翻翻,叉手轻蔑地说道:“关你何事?你是哪路神仙,敢管我们宇文大爷家的事。”壮士施礼道:“他们是江湖中卖艺的穷苦人,何必为难他们。”
黑大汉不耐烦地冷笑两声,再次挥拳打来。壮士二话不说和他打在一起。两人你来我往,打了四、五个回合。只见那壮士瞅个空档,一记黑虎掏心拳,正打在黑大汉的软肋上,大汉“扑通”一声跌倒在地。
人群一阵哄笑。旁边的家将急忙上前扶起黑大汉,狼狈而去。父女俩急忙上前谢过壮士的仗义搭救,并询问壮士的姓名。壮士自称史万岁,京兆杜陵人。
史万岁和父女俩道别后匆匆离开。李渊等人看到这一幕,深深地被史万岁好打抱不平的气概和精湛的拳术所折服。
李渊等人回到客店,正准备吃饭,忽听得掌柜的和伙计议论窦府正在举行的射箭招婿比武会。李渊心中好奇,忍不住问道:“天下竟有这等奇事?”
掌柜的开口说道:“窦府选婿方式奇特,一不问家世资财,二不挑剔容貌气度。凡求婚者,不管老幼美丑,每人都必须在百步之外张弓搭箭,射中孔雀者皆有资格入选,成为窦家的候选女婿。”
李渊一听,知道是当朝大将军,官拜定州总管的窦毅举行射箭招婿,不免有点心动。整整一夜,他都没有合眼。
原来,李渊正当年少,至今尚未婚配。他早就听说定州总管窦毅的女儿聪颖觉慧,才貌双全。要是能娶到窦氏做夫人,岂不是美事一桩。于是,他决定明日到窦府去看看。
再说,自从窦毅贴出射箭招婿的布告后,消息很快传遍京城。城里城外的公子王孙,豪门富户,以及前来参加考试的武举们,都纷纷争相登门求婚。一时间窦府热闹非凡。
窦毅在自家的后花园的空场上竖起一座屏风,屏风上面画着一对美丽的孔雀。空场人山人海,都纷纷来观看这旷古未闻的射箭招婿的场面。
在唱名处,立着写有射箭的规定:每人仅限一箭,射中孔雀的为入选者,不规定射中孔雀的具体部位。而最后的胜负则视射中孔雀的位置来定夺。
只见那些来进行射箭招婿比试的,纷纷在报名处领取了一支箭,然后根据现场值日官的安排,来到百步之外,掂弓搭箭对准屏风上的孔雀射去。
几天下来,四方豪杰纷纷上门试箭进行角逐,几乎要将窦家的门槛踏断。偏偏是武夫头脑简单,射中屏上孔雀的羽翎、脚爪、凤毛、肚腹..总之是五花八门,各种各样。
窦毅的夫人襄阳公主陪着女儿在秀楼上看过几场射箭。回到内室,不免责怪丈夫:“招婿就招婿,何必兴出这样的花样,如挑不到女婿,岂不遭世人笑话。”
窦毅手捋三绺长须,笑着安慰公主道:“夫人何必多虑,我女有奇相,才识不凡,必有奇人来相配,难道夫人忘了先帝当年说过的那些话了吗?”夫人点点头,也就不多说了。
这日,李渊早早起床,收拾停当,和两位家将前往窦府观看射箭招婿。窦府后花园格外热闹。李渊等人站在人群中观看,猛听得棋牌官唱名道:“贺若弼登场!”

只见一位武将,手挽弓箭,大踏步来到百步开外。这位贺若弼可不简单,他出身于将门家庭,其父为北周将领,以勇猛而闻名。他继承了父亲的传统,精于骑射,武艺高强。
贺若弼看看远处屏风上的孔雀,心中寻思:这箭该如何射?他心中七上八下,没个准主意。正在犹豫间,忽然想起“擒贼先擒王”的道理来,于是暗下决心,决定先射孔雀头。
想到此,他站稳身形搭好弓,瞄准孔雀头部,稳稳的一箭射出,正中孔雀头。左右围观的人们无不高声喝彩。
正待他洋洋得意之时,猛听得人群中有人叫道:“此等雕虫小技,有何得意之处!”抬眼观瞧,说话的却是一位壮士。
只见那壮士气宇轩昂,手中拿着弓箭,大踏步走出人群,口中说道:“看我的!”立定后,只见他弯弓搭箭,略微瞄准,一箭射中屏上孔雀的凤冠。这时,围观的人们立刻报以热烈的欢呼声。
贺若弼一见,上前抱拳施礼道:“敢问壮士姓名?”壮士抱拳回礼道:“我乃京兆杜陵人史万岁!”双方见面,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
人群中又有人要求射箭,只见是一少年后生,年约十六、七岁的样子。此人姿貌雄伟,眼大隆准,天庭饱满,英武之中透着一种倜傥,此人正是唐国公李渊。
绣楼上的窦太贞一眼看到白袍小将,心中顿时升起一股爱慕之情。当得知此人就是唐国公李渊时,李渊的年少英俊,超群武艺,自然博得窦太贞的一见钟情。
此时,李渊看看再没什么人登场射箭。于是,他紧紧腰带,整整衣冠,来到定点处。望望远处的孔雀屏,心中也有些犯难。
刚才,李渊仔细观察了多位射手的情况。他发现,没有人去射孔雀的眼睛,而这次射箭招婿没有明确射孔雀的具体部位,是不是主人专门留一手,用来考验射手的判断能力。
想到此,李渊似乎觉察出主人的真实意图。于是,他搭上箭拉开弓,瞄准屏风上的孔雀眼睛,稳稳的一箭射出。只见那箭正好射在左边孔雀的眼睛上。全场欢声雷动。
这边绣楼上,窦太贞已观看了好几天射箭比赛,唯独今天这场十分精彩,令她全心关注。她为李渊高超的箭术所深深折服,心中的爱慕之情愈加深刻。
就在掌声和欢呼声未定之时,人群里公子爷早已按耐不住,只见他甩开披风,手持弓箭,飞身跑入场地。大叫道:“看我的!我来也!”
猛听有人叫喊,众人都吃了一惊。仔细一看,喊话之人原来是当朝大将军宇文述的公子宇文化及。
宇文化及站定身形,运了运丹田之气,搭上弓,瞄准了远处屏风上的孔雀眼睛。他心中暗想谁也别想超过我。看看瞄的真切,一箭放出。岂料有失水准,仅射中孔雀嘴。
听到点校官的报告,宇文化及有些恼羞成怒,口口声声说是点校官偏向李渊,心中不服。围观的人们纷纷给予他一片嘘声。
宇文化及气急败坏地说道:“李渊,你还敢和我再比试一箭吗?”李渊笑笑道:“有何不敢?只是要请教老爷是否同意,方才可以决定。”宇文化及便吩咐棋牌官去禀报。
棋牌官更是不敢怠慢,急忙飞报给窦毅,请他定奇。正在看台上观看的窦毅皱皱眉,心中对这位宇文公子十分不满,但碍于他父亲宇文述的面子,暂又不好发作。
窦毅心中暗想,不妨再叫他二人再比试一下,看看到底谁是真正的高手。想到此,他随即吩咐道:“二人可再各领一支箭,再行比试一番,决出胜负。”
棋牌官传令回来。这回轮到宇文化及先射,他拿好弓箭,快步走到起点处,瞄准远处屏上的孔雀眼睛,看个真切,一箭射出。
事也偏偏凑巧,就在宇文化及一箭射出之际,空中正好飞过一只受惊吓的乌鸦,落下一泡乌鸦屎,正好落在宇文化及的箭头上。这只箭偏离了准度,射在孔雀的眼框上。全场哄笑一片。
再次轮到李渊出场。绣楼上观看的窦太贞却是目不转睛地盯着,心情也是紧张万分。
李渊瞄准远处屏风上的孔雀眼睛,一箭开出,只见那只箭快似流星,“嘭”的一声,不偏不倚正射在右边孔雀的眼珠上。全场看得是目瞪口呆,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
棋牌官前来禀报,两箭不偏不倚正好射在孔雀的眼睛。窦毅心中大喜,称赞不已道:“老夫今日得佳婿也!”窦毅令棋牌官宣李渊进内室,双方见面试过礼,李渊自报了家门。
窦毅一听,原来他就是唐国公李昞的世子,心中顿时增添了几分欢喜。再加上李渊箭法超群,一连两只都射中孔雀的眼睛,正合心意。当下心中已有所期望。
当然,窦毅看好李渊的最主要原因还在于:李渊的母亲是北周柱国大将军孤独信的四女儿,隋文帝孤独皇后的姐姐,孤独皇后十分喜爱外甥李渊。由此,窦家又可成为新的皇家姻亲。
事后,窦毅做主正式确定了李渊和窦太贞的婚事。可是,宇文化及并不死心,他倚仗着老子的权势,三天两头到窦府吵闹,搞得窦府上下不得安宁。
窦毅也深知宇文述在朝廷当中是如日中天的权臣,自然是招惹不起。急得他无计可施。这天,窦毅在家府后院看到服侍小姐的丫鬟春鸿,心中一动,有了一个主意。
窦毅回到内室和夫人商量,不如对外宣称春鸿是他们的次女,将她嫁于宇文化及。一来可以平息宇文化及的纠缠,二来也算是为这场射箭招婿画上圆满句号。夫人点头同意了。
于是,夫人亲自出马劝说春鸿。春鸿在窦家多年,窦家对她不薄,如今为了能平息宇文化及的胡搅,她也愿意做出牺牲,自愿作为窦家女儿嫁给宇文化及。
不明就里的宇文化及以为娶到了窦家女儿,也就心满意足了。随后,再也不到窦府捣乱了。这件事也就慢慢平息下去。
没过多久,李府上下张灯结彩,高搭彩棚。李渊以盛大而隆重的婚礼,迎娶了窦太贞。一时间李渊射箭得夫人的事情,成为长安街头人们传颂的佳话。
窦太贞自嫁到李家后,夫妇俩情意深笃、恩爱美满、夫唱妇随、十分相爱。窦氏自小生长在皇宫,谙熟政治,喜读史书,亦擅长书法。小夫妻俩闲来无事,就在书房舞文弄墨。
窦氏模仿丈夫的字迹,达到了几可乱真的地步。李渊天性宽仁,对妻子的才华和个性颇为欣赏和尊重。而已为人妇的窦夫人也收敛些许娇纵任性。
窦太贞嫁给李渊后不久,先后生育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霸、李元吉、平阳公主四子一女。她在家中对儿女教导有方,常常是言传身教。所以,子女们也对她十分敬佩。
在几个儿女之中,她对二儿子李世民最为喜爱,李世民自幼聪明敏捷,胆识过人。窦氏精心教导,督促其读书写字。李渊还亲自教他骑射,使得青少年时期的李世民就具有骑射征战和文韬武略的本领。
李渊的父亲在李渊七岁的时候死去,家事全由孤独氏一人操持,使她一生很是辛苦。而到了晚年,孤独氏患病卧床且脾气不好,家里的奴婢经常受到她的责难,上上下下都认为很难与之相处。
但是,窦太贞却勇于挑起重任。她身体力行,任劳任怨,不分白天黑夜地伺候婆婆。时间一长,竟然与她那出名难缠的婆婆相处得融洽和睦,赢得李家上下老小的交口称赞。
李渊因姨母孤独皇后的关系,很受隋文帝的垂爱,拜为谯、陇二州刺史。他七岁就承袭父亲李昞的爵位为唐国公,可谓少年权贵,春风得意。
隋炀帝杨广登基做皇帝后,李渊又升为荥阳太守,先后召为殿前少监,卫尉少卿。仗着他和杨广是姨表亲戚关系,未免有些得意洋洋起来。
一次,隋炀帝临朝,当众开玩笑说李渊是“阿婆面”,意即指李渊长的像老太婆似得。
李渊受了奚落,心中闷闷不乐。散朝后回到家中,一句话不说。窦夫人察觉到丈夫的神态不对,便过来询问。李渊便把朝堂上杨广如何奚落他的话复述了一遍,说到委屈处,禁不住眼泪流了下来。
窦夫人听完,起身躬礼道:“恭喜夫君,皇上如此说你,咱们真的是应该庆贺一番”李渊听了夫人一席话,一时间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李渊站起身来,十分纳闷的说道:“有何可庆祝的,咱们一家都面临着危险,你怎么还有如此的心情!”
窦夫人不慌不忙地说道:“夫君不要着急,容我详细说明。皇上如此说,估计是出自于表兄弟之间的玩笑,你不应该太过计较才对!何况这里面还有许多现象值得分析。”
窦夫人顿了顿,继续说道:“你身为唐国公,和皇帝又是亲戚,离得最近,是很容易受到怀疑的。杨广是如何登基的,难道你还不清楚吗?不要忘记他是如何对待杨勇和他父亲的!”
听完了窦夫人的一番分析,李渊仔细一琢磨,觉到夫人说得十分在情在理。心中也就释然了许多。
窦夫人见丈夫还有些半信半疑,进而悄悄说道:“公封于唐,阿婆乃堂主。‘堂’乃‘唐’也。你表弟说你是‘阿婆面’,不正预示着你有‘唐主天下的未来吗’!”
窦夫人的这一席话,说得李渊是茅塞顿开,心情也格外的开朗了不少。不由暗暗佩服夫人的远见卓识。其后,历史的发展也验证了窦夫人的分析。

曾有一位名叫史世良的相士对李渊说道:“你的面相不凡,日后定当大富大贵。”李渊深信不疑,更加自命不凡。那时,隋炀帝荒谬残暴,搞得国内是民怨沸腾。
李渊看在眼里,渐渐萌生了想做皇帝的野心。他一面结交四方豪杰,收买人心,一面又偷偷在京畿一带散布谣言说:“桃李子,有天下”,“杨氏将灭、李氏将兴”为自己大造舆论。
窦氏觉得丈夫的做法未免有些锋芒毕露,十分担心。几次劝说道:“当今天子无道,且度量偏狭,猜忌成性,相公羽翼未丰,宜虚心自匿,静观时局,以免羁祸。”
李渊听了,却不以为然地说道:“我乃天子表亲,皇帝纵然残暴,也不至于自相残害,自毁长城吧!”
还在扶风太守任上,李渊就养了不少的好马,再加上别人馈赠的数匹千里良驹,李渊视为心爱之物。平常闲暇时,还经常组织赛马会。
不知他得到千里良驹的消息怎么传到了隋炀帝耳朵中,杨广更是喜好赛马之人。于是,他便派人来李渊处索取。
李渊也是好马之人,一时有些舍不得,又不好违抗君命,只是草率的挑选了一些不算健壮的马匹交给来人,算是应付了事。
这件事凑巧让窦夫人知晓,于是,她规劝李渊道:“当今皇帝最爱猎鹰和骏马,四方征求,多多益善,相公不是不知。今相公有此好马,宜速速进献圣上,不可久留,否则对你十分不利。”
窦夫人继续说道:“当今社会风气以赛马为时尚,实际上是颓废之风,你不应该跟随。这些马留在这里也没有什么好处,反而树大招风。你不如送走,今后也别玩赛马了。”
李渊当时正在气头上,并没有拿夫人的话当真。果然,其后不久,他就因为其他的事被杨广责备了一通。直到这时,他才想起当初夫人的话,有些后悔不迭。
不久,社会上流传的“李氏将兴”的谣言也传到隋炀帝耳中,引起他的猜忌,他留心注意朝内公卿,见浦山公李密长相奇特,便找个罪名将李密革去官职爵位,迫使李密投奔了瓦岗。
隋炀帝生性多疑,后来,他又怀疑到铖国公李浑身上,也找了个借口,诬陷李浑谋反,不仅将李浑处斩,还诛灭了他的三族。一时间朝中李姓家族,人人自危。
此时,李渊正担任弘化留守,为隋炀帝征讨高丽督运粮草,接济军士。闻听这些消息,大有兔死狐悲之感,心中惶惶不安,后悔当初行事过于草率和鲁莽。
果然,没过几天,朝廷突然降旨宣召李渊去见炀帝。李渊吓得心惊肉跳,只怕是炀帝怀疑到自己头上,遭致李浑那样的下场。他踌躇再三,一时拿不定主意。
最后,他决定去向夫人请教。窦夫人帮他分析了当前的局势,觉得此时前往,凶多吉少,还是不去为妙。李渊听完夫人的分析,认为十分在理,遂决定采纳夫人的建议。
于是,李渊装出一副病容,向朝使推说自己重病在身,无法前去朝见天子。同时,拿出许多金银,托朝使复命时在炀帝面前多多美言。朝使受了重贿,自然照办。炀帝知道李渊病得厉害,也就暂时作罢。
李渊有一个外甥女,在后宫充任女官。炀帝问她: “你舅舅为何几个月不来见我?”王氏回答:“只怕是病重,未曾痊愈!”炀帝微笑着说:“索性死了,倒也完事!”王氏听了,不免为舅舅担忧。
她赶快给舅舅写信把这件事告诉了李渊。李渊闻听,更是惊魂未定,他知道自己危在旦夕,随时都有可能遭到隋煖帝无情的無罰。当时,窦氏已是身染重病,李渊也没敢将这危急的情况告诉她。
隋大业九年,窦太贞不幸因病去世,时年四十五岁。李渊十分伤心,他想到自己要是早听从妻子的劝说,也不至于落到今天这种地步。他决心按照窦氏生前的建议,采用韬光养晦之计。
于是,他开始故意放纵声色,接收下属贿赂,做一个贪财好色的赃官,用以掩盖自己的真迹。果然,当一些官员把他的这种情形禀报炀帝之后,炀帝便对李渊放下心来。
李渊还千方百计投炀帝所好,不惜花重金搜罗骏马和鹰犬,不时地献给炀帝,使得炀帝对李渊日渐信任。李渊先后加任河东慰抚大使、迁右骁卫将军和太原留守等职。
到这时,李渊更加感念妻子窦氏的远见卓识,他把四个儿子召来,流着眼泪对他们说:“如果当初我听你们母亲一句话,早就可以做到这样的职位了!”
后来,李渊在太原起兵,进而开创一代帝业,做了唐皇朝的第一任皇帝。为了纪念这位才貌双全,同自己患难与共的原配妻子窦氏,他在即位后,追加册封窦氏为太穆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