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朝平定江南之后,便把军力转向北汉和辽。公元979年初,宋太宗打算征伐北汉,朝中薛居正等一班大臣都以为时机未到。只有枢密使曹彬,赞成伐汉。
太宗问道:“从前太祖亲征北汉,为什么不成功?”曹彬答道:“太祖屯兵草地,天热多雨,军士多病,所以中止。不是北汉强盛所致!”
太宗问道:“朕今日北征,卿料能成功吗?”曹彬道:“国家方盛,兵甲精锐,要攻太原,譬如摧枯拉朽,何患不成!”于是,太宗决定兴师北伐。
太宗任命潘美为北路招讨使,率崔彦进、李汉琼、刘遇、曹翰、米信、田重进等分四路进兵,围攻太原。
宋朝要伐北汉的消息传出,辽派遣挞马长寿谒见太宗,问伐汉的缘由。太宗说:“北汉不听命令,所以问罪。若辽不援北汉,我们和好如故,不然,只有开战。”
挞马长寿回报辽主贤,辽主大怒,随即准备援助北汉抵抗宋兵。自此,宋辽通好的关系,即告断绝。
太宗料定辽必援汉,于是又命邢州判官郭进,为太原石岭关都部署,阻截辽军的援兵。时至二月,宋太宗决意亲统大军征伐北汉。这样更可鼓舞三军士气。同时命齐王赵廷美留守汴京。
开封判官得知此信,往见齐王廷美,说:“主上亲征,不避风险,亲兄弟当做大臣的表率。若留守京师,怕不合适吧!”廷美乃请随驾同行。
太宗改命沈伦为东京留守,王仁瞻为大内都部署,自率廷美等出征,兵伐北汉。北汉主刘继元,闻宋军进兵来犯,急遣使臣向辽求援。
辽主贤派遣宰相耶律沙为都统,冀王敌烈为监军,领兵救汉。行至白马岭,遥见几营宋军驻扎在前面。
耶律沙对敌烈说:“前边有宋师扼守,不宜轻进。可申报主子,求援接应。”敌烈不听:“我兵不比他少,何不乘着锐气,杀将过去!”敌烈自恃骁勇杀过涧去。
耶律沙看敌烈不从,忙遣将校,返报辽主,一面随敌烈闯过涧去。辽兵抢行过涧,三三五五,不成队列。这时,猛听得一声炮响,宋军自营内冲出,来杀辽兵。
辽兵无法列阵,不意宋军突然杀到,吓得手忙脚乱,胆落魂消,有的落荒逃走。
敌烈不管死活,向前直闯,正巧碰着郭进。两马相交,战到三四十回合,郭进卖了个破绽,手起刀落,把敌烈砍于马下。
这时耶律沙正想上前接应,可是杀退的辽兵已败逃过来,耶律沙制止不住,反被溃兵冲乱了阵脚。
宋军乘胜追击,尽行渡过涧来,争杀辽兵。耶律沙如何抵挡得住,只好策马奔逃。郭进得胜,下令必须活擒耶律沙,方准收兵。军士得令,奋勇追杀,争立战功。
就在这时,辽将耶律斜轸(音枕zhěn)奉了主命,前来接应,正碰到耶律沙败北,从斜刺里冲了过来,截住冲杀的宋军。
郭进见辽兵得救,勒马止步,鸣金收兵,整队回师。耶律沙也引兵退去,两下罢战。太宗自率廷美等在镇州得到郭进的捷报,知辽兵已退出石岭关外,可保无忧了,于是往太原进发。
北路招讨使潘美等,一路上大败汉兵,直抵太原城下,筑起长围,四面围攻,自春到夏,不停地进攻。
北汉主刘继元坐卧不宁,专望辽军来援,可是他不知道辽兵早已被郭进杀退,仍密派健卒持蜡丸帛书,向辽军催请救兵。
可是刘继元派出的健卒,都被郭进捕住,问明底细,斩首示众了。刘继元得到这个消息,非常恐惧,更是寝食不安了。
刘继元庆幸的是,亏得能征惯战的建雄军节度使刘继业,入城助守,昼夜不懈,尚得苟延。太宗来到太原城下,亲自督军猛力攻城,毁掉城堞无数,都由刘继业冒险修筑,仍然堵住了宋军。
太宗见攻打不下,手书诏谕,射进城去,劝刘继元投降。刘继业不准兵卒上报,刘继元也无从知晓。
太宗再令攻城,城上矢石如雨,又击退宋军。宋军大将辅超大怒,呼道:“偌大城池,这般难攻?不怕死的随我上!”立刻有铁骑军呼延赞等,踊跃而出,随辅超驾梯而上。
辅超正要攀堞登上,正碰到刘继业,他命令长枪手猛刺辅超。辅超举刀格斗,怎奈人单势孤,被刺伤几处,不得已退归城下。
太宗亲解辅超甲胄,审视伤情,辅超身受十三处伤,血迹模糊。太宗赐锦袍银带,并令他回营休息。辅超誓不肯休,自言第二天定要入城,虽死不恨。
第二天清早,辅超一马当先,又去登城,云梯刚刚驾起,身上已连中八箭,他左手执盾,右手执刀,还冒死直上。太宗闻知,忙传令辅超回营。
太宗想道:如此强攻,徒劳无益,于是禁止登城。只令弓弩手排列阵前,往城上不停地射箭。城墙上中满了箭簇,像刺猬一样。
刘继元花十钱购买一支箭,约得百万支。他用这些箭还射宋军,又支持了月余。太宗每天命令弓弩手往城中射招降书,正巧被北汉宣徽使范超拾得。
范超逾城,被宋军抓住。怀疑他是奸细,不问青红皂白,竟一刀两段把他杀了。刘继元闻听范超出城降宋,也将范超一家老小,一一杀死,并将首级扔出城外。
太宗得知范超死得冤枉,看见他妻小的首级,不禁悲悼。于是命令将士置办棺椁收殓,太宗亲到棺前志哀。
城上的守将看见,十分感动。指挥使郭万超,秘密命令心腹缒城,来宋营谈投降的密约。太宗和他折箭为誓,决不加害。
郭万超遂潜出太原城,向宋营投降了。宋太宗格外优待。城内将士得知,纷纷潜行投宋。北汉主亲信离散,城中危急。
太宗又给刘继元一道诏书,许他投降之后,保全性命,安享富贵。这诏书送到城下,继元见大势已去,才令开城,接见宋朝来使。
继元读完诏书,沉吟半晌,才问来使:“果蒙宋天子优礼,谨当遵旨。”宋使出城回宋营复命。
过了半日,不见继元出城来降。宋朝将士怒不可遏,又要攻城。太宗阻止道:“城陷害民,不如稍等,倘明日不来降,当即破城!”宋军才稍退。
傍晚,继元派遣客省使李勋奉表请降。太宗接见李勋,并给重赏。太宗另遣通事舍人薛文宝和李勋一同入城,商谈纳降细节。
第二天黎明,太宗到城北,登上城台,奏乐设宴,等待纳降。继元率领百官,缟衣纱帽,出城投降,待罪台下。
太宗召北汉使臣上台,传旨特赦。封刘继元为检校太师右卫士上将军,授爵彭城郡公。继元叩头谢恩。
随后,太宗命令刘继元下台,引导宋军入城。谁知城上立着一员金甲银盔、威风凛凛的大将,高声喝道:“主子降宋,我却不降,愿与宋军拼个死活!”
这员大将就是建雄军节度使刘继业。太宗爱他忠勇,很想引为已用。就让继元好言抚慰,令其遵旨投降。

刘继元立即派遣亲信入城,向刘继业陈诉不得已的苦衷,让他屈节出降,以保全城中百姓。刘继业听罢,大哭一场,面向北方再拜以后,解甲开城,迎接宋军入城。
太宗知道继业原姓杨,太原人氏,因投靠北汉主刘崇,赐姓刘。太宗入城后,召见继业,命其恢复原姓,以业为名,并授他右领军卫大将军。自此北汉亡。
刘继元降宋后,百姓上表太宗,要求处死狠毒凶残的北汉主。太宗说:“亡国君主,不是昏庸,就是残暴,我虐待了他,不是也和他一样了吗?”没有答应。
太宗命令中使康仁宝监督刘继元,催他收拾行装,召齐家属,一同离开太原,迁往汴都去。
太宗随即命令毁掉太原旧城,改为平晋县,以榆次县为并州。派人动员百姓外迁。然后纵火焚烧。有的老幼迁避不及,竟被烧死。
太宗看太原已平,打算顺道伐辽,夺取幽蓟。潘美说兵疲饷缺,不宜北征。只有总侍卫崔翰说:“乘胜进兵,时不可失。”太宗遂决计北行,开始了第一次伐辽。
宋军进易州,辽刺史刘宇献城出降。太宗留兵千人共同协守。又进攻涿州。辽判官刘原德也献城出降。
宋军乘胜开往幽州城南。辽将耶律奚底,率领辽兵,自城北来攻宋军。宋军掩杀过去,锐不可当,辽兵败走。
太宗立刻命令宋偓(音卧wò)、崔彦进、刘遇、孟玄喆四将把幽州城围了三层,并各率一军,四面攻城。
宋太宗想把当初石敬瑭割让给辽的燕云十六州一下子收复,便不顾连续作战的疲劳,分兵攻取其它各州,不久蓟州、顺州先后降宋。
只有幽州攻打数月不克。守将耶律学古,多方防御。太宗亲自督战,昼夜猛攻,城中守敌也感到胆战心惊了。
一天,忽有探卒入报:辽宰相耶律沙来救幽州,前锋已到高梁河。太 宗说:“不如前去迎战,先把他杀退,再来攻城!”当即下令拔营,向高梁河进发。
刚到河边,见辽兵越河而来,差不多有数万人。宋将都跃马出战,耶律沙挥兵抵抗,两下里金鼓齐鸣,旌旗飞舞,只杀得天昏地暗,鬼哭神嚎。
战了两三个时辰,辽兵伤亡甚众,渐渐不能支持,向后退去。太宗见辽兵要退,挥动令旗,驱兵向前。
就在这时,数声炮响,又有两翼辽兵,左右杀来。左翼是辽将耶律斜轸,右翼是辽将耶律休哥。
休哥系辽邦名将,智勇双全,他的部下很是精锐,无不以一当十。况且宋军正战得疲乏,怎禁得住这两支劲旅的冲击。顿时抵挡不住,纷纷散乱。
耶律休哥趁这机会,直冲过来,要取太宗。太宗亟命诸将护驾。无奈诸将各自对仗,一时不能顾到,急得太宗惊慌失措。
在此千钧一发时刻,辅超舞着钢刀,呼延赞挥着铁鞭,前遮后护,保住太宗,退往涿州方向。
宋将也陆续逃回。检查军士,伤亡至万余人。时已天黑,正想入城休息,不料耶律休哥带着辽兵又杀到了。宋军一听辽兵又到,都纷纷逃走。
太宗的卫队也多逃散了,辅超、呼延赞又被冲散。太宗无法,只好加鞭快跑,向南逃命去了。
日落天黑,苍茫莫测。路又坎坷不平,连马也一跷一拐地乱窜。后面又传来喊杀声。太宗扬鞭打马,只听扑通一声,连人带马掉进泥塘。
太宗忙呼左右快来救驾,哪知左右无人。那马不断下陷,连动也动不得了。他不禁仰天叹息:“我为崔翰所误,亲蹈危机,后悔无及了。”
就在这时,前面火花闪闪,有一队人马到来,也看不清是南军,还是北军。太宗更加惶惶不安起来。
待来军行至近前,方见旗帜上有一“杨”字,太宗大喜,是杨业来了。杨业自降宋以后,去太原押运粮械,今日才回,正逢太宗遇险。
杨业跳下马入泥塘,把太宗轻轻扶起,交给岸上小将。然后再去牵御马,好容易才得登岸。
太宗早已坐在岸上。杨业领着小将,向太宗施礼道:“救驾来迟,应该负罪!”太宗道:“非卿到来性命难保哩!”随即问小将何人。杨业答是臣儿延朗。太宗说:“真是杨家的千里驹!”
说着,后面烟尘大起,似有辽兵赶到。太宗皱眉道:“追军又到,如何是好?”杨业说:“陛下先行,由臣父子退敌便了。”杨业去牵御马,那马已卧地不起。
杨业要把自己的马给太宗骑,太宗说:“大将退敌,不能无马!”便改乘装粮械的驴车。杨业命令部卒护驾南行,自己和延朗勒马待敌。
不一会儿,一队军马驰至。乃是孟玄詰、崔彦进、刘廷翰、李汉琼等一军班宋将,并带着败兵残卒,均已垂头丧气,狼狈不堪。
又过了一刻,潘美也到了,问杨业:“皇上哪里去了?将军可曾遇到?”杨业讲明前情。潘美又道:“后有追兵,如何是好?”杨业昂然道:“我杨业父子正想退敌,何况现有诸将,怕什么?”潘美自觉惭愧,于是即命杨业收领残卒,列阵以待,自己追赶太宗去了。
不到一刻,辽兵追至。前队二将,一名兀环奴,一名兀里奚。杨业拍马抡刀,大呼道:“胡虏慢走!”二将大怒,上前迎战。
杨延朗怕父亲难敌二将,急忙挺枪出马,与兀里奚对仗。杨业越战越勇,一刀緊似一刀,战不数合,将兀环奴被扬业一刀砍死。
兀里奚心中一慌,刀一松,被延朗当胸一枪,刺于马下。宋将见杨业父子杀死辽将,都来助阵,辽兵见势不可支,慌忙退去。宋军追杀数里,夺回兵械若干,方才收军。
杨业等到了定州,才遇到太宗,向太宗禀明战绩。太宗命孟玄喆防守定州,崔彦进驻关南,李汉琼、刘廷翰屯兵镇州,又留崔翰、赵延进等援应各镇,才自率军返回汴京。
第一次伐辽失败了。太宗回到汴京,怏怏不乐。连平灭北汉、论功行赏也都不提了。众将多有议论。太祖的长子武功郡王德昭进见太宗陈明此事。
太宗见到德昭,就想到自己在高梁河蒙难时,在京诸将欲立德昭继位的事,心中忌恨。所以不等德昭说完,太宗怒道:“等你登上宝座,再赏不迟!”德昭懊恼地出宫去了。
德昭回府以后,想到父王早逝,无可依靠;继母宋氏,迁入西宫,弟德芳年幼无知,顿觉生趣全无,就取出青锋宝剑,自刎身死了。
噩耗传入,太宗急往探视,但见他僵卧榻上,血流满地。不觉涕泪交流,边哭边说:“痴儿痴儿,何至于此?”随即命好生殓葬。
太宗回到宫中,加封德昭为魏王。想到德昭的遗奏,于是论功封赏了平灭北汉的有功之臣,加封齐王廷美为秦王。
再说辽军杀败宋军,回国报功。辽主贤还不肯罢休,派遣南京留守韩匡嗣和耶律沙、耶律休哥等,率兵五万,进攻镇州。
刘廷翰想,宋军方败,元气未复,今辽兵又来侵扰,如何是好?约请崔彦进、李汉琼等,商讨防守之计。
崔彦进说:“不如用诈降计,诱他入内,然后设伏掩杀,定可取胜。”刘廷翰说:“耶律休哥素有才名,恐他识破。”最后决计先去献粮,让他信以为真,然后掩杀。
当即派人手持降书,带着粮车到辽营求降。韩匡嗣见有粮饷,不疑有诈,问来人何日出降。来人说:明日出降。匡嗣满口答应。
耶律休哥谏阻道:“宋军未曾交战,即来请降,恐怕有诈,请元帅深思!”匡嗣道:“宋军新败,献粮请降,必是真情。”休哥见他不听,只好默默退出。
韩匡嗣和耶律沙约定明日入城,很是欣慰。耶律休哥回到营内,号令本部人马,不得妄动,自行布置,防备宋兵。
宋将刘廷翰得到差人回报,赶紧点齐军马,令李汉琼率步兵万名,埋伏城东,狙击辽兵来路。
又令崔彦进率步兵万名埋伏城北,截断辽兵归途。再约边将崔翰、赵延进连夜发兵,前来夹攻。刘廷翰分布已定,安歇一夜。

翌日清晨,大开城门,刘廷翰自率军兵埋伏城西,专待辽兵到来。
辽帅韩匡嗣当先开道,耶律沙押着后军,直往镇州城而来。将到城下,只见城门大开,并不见一人。护骑尉刘雄武谏阻道:“元帅不可轻入。他既请降,为何不见一人?”匡嗣也很惊异。
就在这时,猛听得一声炮响,城西杀出刘廷翰,城东杀出李汉琼。匡嗣知道中计,拍马便走,众部随势奔逃,冲乱耶律沙后队。
耶律沙也禁止不住,只好倒退。忽然间炮声又响,崔彦进麾兵杀出,截住辽兵退路。辽兵腹背受敌,只有拼着性命,寻条血路逃走。
宋将崔翰、赵延进各军,遵约杀到,人马越来越多,把辽兵围在核心。韩匡嗣、耶律沙领着众将冒死冲杀,怎奈四面八方似铁桶一样。
宋军又相继射箭,眼见得辽兵士卒纷纷落马,伤亡无数。韩匡嗣、耶律沙正在万分危急,耶律休哥挺刀跃马杀到,带领劲卒,从北面冲入。
韩匡嗣、耶律沙不觉大喜,急忙随着休哥,杀出重围。宋军追了一程,夺得辎重无数,杀死上万辽兵,直至遂城,方收兵回来。
太宗得此捷报,对群臣说:“辽兵侵犯镇州失利,必将侵犯他处。我看代州一带,最为重要,应派良将镇守。”群臣应道:“陛下明烛万里,应选良将预防为要!”
太宗见群臣附议,就任命杨业为代州刺史,说:“卿熟悉边情,智勇兼备。只有卿去,才可无忧。”杨业谢恩,即日启程。
杨业率子延玉、延昭,直奔代州而来。延昭即是延朗,随其父降宋后,改名延昭。杨业很喜欢延昭,所以历次出征,都带着他。
杨业来到代州,适值天时寒冷。杨业不畏风雪,亲自监督修城,防备辽兵,不敢有丝毫懈怠。
转眼间,寒尽春回,辽兵又大举进犯。由耶律沙、耶律斜轸领兵十万,一直闯到雁门关外。
杨业对延玉、延昭说:“辽兵十万,我军不过一二万人,就是以一当十,也难取胜。看来只好智取了。”延昭说:“只有从小道绕出,攻他背后,出其不意,可以取胜!”当下议定。
杨业挑选劲卒数千名,由雁门西口西陉关出去,绕至雁门北口。正是夜半更深,星斗闪闪,遥见雁门关下,黑压压地扎着辽营。
杨业便令延玉带三千人,从左杀入,延昭带兵三千人,从右杀入。杨业亲率健卒百骑,猛闯中坚。
三支兵马,衔枚疾走,一到辽营附近,齐声呐喊,杀将进去。耶律沙、耶律斜轸等,只防关内宋兵出来袭营,不意宋军恰从后面杀来,防不胜防,立刻大乱,吓得东躲西逃。
辽将节度使驸马侍中萧咄李,自恃骁勇,手执利斧,从后帐出来迎敌。正碰见杨业杀到,两马相交,战不到十回合,被杨业一刀砍于马下。
耶律沙、耶律斜轸因部下溃散,落荒逃走,黑暗中自相践踏,伤亡不计其数,只好收拾残卒退了回去。
杨业父子杀退辽兵,便整军进入雁门关,检点兵士,不过伤了数十人。当即休息半日,驰回代州,向朝廷报捷。
辽兵经此大败,无人不怕杨业,遂称他为“杨无敌。”自是望见杨字旗号,就远远逃去。这里相对地平静了。
辽主贤见将帅败还,勃然大怒,竟亲自督军,再侵宋境。命耶律休哥为先行,直犯瓦桥关。
守关将士开关迎敌,面水列阵。耶律休哥简率精锐,渡水南来。宋将看他兵少,未曾截击,等辽兵全部渡河,才与交锋。
耶律休哥部下都是百炼悍卒,横厉无前,宋军不是对手,被杀得七零八落,连关城都守不住,一哄弃关南逃莫州。
耶律休哥追至莫州城下,将其四面围困。警报飞报宋廷,太宗调集诸将,下诏亲征。在路上,又接到战胜消息,忙催军急进。
到了大名,宋太宗闻报辽主贤已令耶律休哥退兵自守,于是命令曹翰部署诸将,自回汴京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