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知道呼吸在八段锦中很重要,但却并不清楚细节,究竟怎么个重要法?关于具体怎么呼吸,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经讲得很清楚了,见《八段锦心得:还不会呼吸?从初学到精深,呼吸要经历五个阶段》。
本文针对关于呼吸常见的四个问题,再作深入探讨。
问题1:呼吸有几种状态?很多人估计都会脱口而出:不就是吸气和呼气吗?
并不是这样。除了吸气和呼气,还有闭气,也就是屏住呼吸,这三种状态再进行组合,就有了很多种呼吸状态:
吸-呼-吸-呼-……吸-闭-呼-吸-闭-呼-……吸-呼-闭-吸-呼-闭-……吸-闭-呼-闭-……
呼吸形态
而且吸、呼、闭的时间还可以进一步分成长和短,比如长吸-短呼(爆发),或者长吸-常闭-长呼,这就又增加了更多的状态。
问题2:练功中气短怎么办?有人很难把呼吸跟动作配合起来,因为呼吸很短促,做不到绵长柔缓,因此如果动作做得很慢,呼吸就配合不上。比如八段锦第一式,双手向上直到托天,对应的是吸气,然后双手下落,对应的是呼气。有人双手举到胸部时就无法继续吸气了,就不得不呼气,然后再吸气。或者为了配合呼吸,就要加快动作节奏,这样练功效果就打了很大的折扣。
这种情况属于气短,就是呼吸不深,或者肺活量太小,需要平时进行专门的训练,而不是只在练功时才注意。可以多练习深呼吸,多做跑步、游泳等有氧运动,让肺部能适应深呼吸,并加大肺活量。另外,如果是气虚导致的气短,那就要想办法用中医的方法补气虚。如果是因疾病引起的气短,比如支气管炎,则要尽快治疗。

气短病因
问题3:如何做到深度呼吸?其实很多人并非气短,而是没有掌握呼吸的方法,所以才使得呼吸比较短促。这种情况就相对好解决一些。
很多人做深呼吸是长长吸一口气,然后就不在意了,呼气太简单,然后接着又是深吸气,将深呼吸做成了深吸气加短呼气。这就是问题的关键,由于呼气不充分,使得肺部残留气体较多,所谓的深吸气其实也没有吸入太多新鲜空气,肺部累积了许多“废气”,身体会舒服才怪!
肺活量是什么?就是尽力吸气后尽力呼气的气体量,就是看肺有没有力量,而且主要是收缩排气的力量。如果对呼气不重视,没有做到位,就相当于没能将肺活量用充分。
我们练习八段锦时,不是安静地不动,需要做动作,正常的呼吸受到干扰,除了呼气、吸气,还会加上闭气,气短或运动不熟练的人更是如此。这时候就会更加不重视呼气,要忙着顾及动作,还要让呼吸配合动作做到节奏缓慢,吸气能做到柔缓了,但由于不擅长呼气,就用闭气来充数,结果呼吸就会越来越短促,上气不接下气。这还怎么调息?

深呼吸
解决方法很简单,认认真真地做好呼气!多关注肺部的起伏!平时多加练习,深吸气后,务必要尽量将肺部空气排出,感觉呼气时肺部容量缩到了很小。而吸气时,胸部挺起,感觉肺部容量增加很多。
然后可以练习腹式呼吸,进一步让呼吸更有力度和深度,也就能做到绵长柔缓。我在之前文章中提到过,八段锦应采用逆腹式呼吸,通过横膈参与呼吸,能使得吸气时肺部容量更大。但也是同样的问题,就是呼气时也要让横膈尽量上行,把呼气做充分。腹式呼吸相比日常的胸式呼吸,在强度和深度上都要强很多,而且更有利于做到绵长柔缓。
问题4:练功中呼气和吸气哪个更重要?先说答案:呼气更重要!
中医将体内的气分为清气、浊气,呼气是将浊气排出体外,吸气是将空气吸入肺部,其中只有部分是有用的氧气,其余其实也属于浊气,也要及时排出。如果吸气后只是任由肺部恢复原状,而不是有意深呼气,就做不到充分呼气,体内浊气不能及时排出,就会产生问题。
我很早以前刚练功时有过这个问题,也了解到很多人有这个问题,吸气都很注重,呼气就是轻描淡写地松一口气,做不到深度呼气。这是习惯问题,而且很普遍,因为深吸气很多人都能做到位,而对呼气关注不够,所以说要多关注呼气。
然后看名词,日常说“呼吸”,道教中称为“吐纳”,佛教中称为“出入息”,都是将呼气放在前面,这绝不是巧合。

六字诀
再看练功,道教内丹功有上丹功、中丹功、下丹功,基本都是吸气时打开丹田,呼气时运气。看到很多高手说过,内气跟呼气关系更紧密。比如说六字诀,就是用口呼气,呼气时发出字音。简单理解就是吸气玩不出太多花头,呼气则有很多文章可做。还有,武术中发力,健身运动中发力,也都是在呼气时进行。
综上,呼气比吸气更重要,练功中需要更多关注。
新识评专注于养生、修身的研究与实践,只发高质量的原创文章,欢迎关注、评论、点赞、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