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初期,魏国为什么要花大代价灭掉与自己关系不大的中山国?

喝下历史的鸡汤 2025-01-21 16:44:33

战国初期,魏国是最强者。

当时,魏国东征西战,连战连胜,开疆拓土,不在话下。

然而,在这样的“先发”优势下,魏国的一些战略抉择却令人莫名其妙。

尤其是:跨过赵国的领土,花费巨大力气灭掉和自己看起来关系不大的中山国。

此事,被后世认为是魏国君臣缺乏战略头脑的“证据”之一。

然而,真的是如此吗?

灭中山国,是魏文侯做出的决策。

魏国的霸业,就是魏文侯一手发展出来的,魏文侯可算是战国初期最雄才大略的君王了。你说魏武侯、魏惠王战略上缺乏眼光还行,对魏文侯嘛,还是要敬畏一点的。

魏文侯,自然不是随手乱来的人。

那么,他为何要干出这种事情来呢?

八竿子打不着的中山国

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说,中山国与魏国,都是八竿子打不着的。

国防安全:中山国与魏国并不相邻,对魏国不构成威胁;

统治难度:魏国与中山国中间又隔着赵国的地盘,而且,当地是少数民族聚居区,魏国打下来也不好统治。

经济价值:中山国的地方当时也不发达,地广人稀,魏国打下来也捞不到什么经济好处。

霸业:中山国连“七雄”都混不进,也不是中山国争霸的对手。

如此,打下中山国,对魏国有什么意义呢?

何况,为了打下中山国,魏国还要付出重大的代价。

为夺中山国要付出的代价

中山国虽然不是什么大国,但也很不好对付。

中山是白狄鲜虞部建立的国家,位于今河北省中部。

既是游牧民族出身,又吸收了中原民族的先进经济、文化,拥有一定的农业、手工业,军力也很强。

中山国的力士,穿着铁甲,手执铁杖交战,“所击无不碎,所冲无不陷”(《战国策.韩策一》),战斗力很强。

而他们所修筑的城池,其防御力也绝不亚于中原大国。

所以,中山国的战力一直在线,“晋屡战而不服”,就连全盛时期的晋国也搞不定他。

因此,魏国虽强,但如果不全力以赴,并付出相当代价,是奈何不了中山国的。

而魏国,也确实主动付出了重大代价来灭中山国!

1、大投入、长时间。

为了攻打中山,魏国可谓尽力了!

乐羊为“将”,负责进攻,太子击为“守”,负责后方的防守,更令吴起从河西率军会合进攻。

乐羊、吴起,两大名将,再加上太子击(后来的魏武侯),悉数出马,从这个指挥官的序列,就能看出,魏军确实是倾尽全力了。

而这场大战,又持续了整整3年!

其中耗费的人力、物力,自然不计其数。

当然,更大的代价,还不是这些算的清楚的账。

时间,也就是机会成本,才是更大的代价!

2、战略调整:停止了趁胜攻秦。

魏国立国之初,一直在攻秦。

从前439年首次进入河西开始,魏国与秦国进行了长达30年的反复血战。

虽然尚没有开始变法,但秦国自春秋时就是大国,实力在线。

所以,在前20多年的激战中,魏军并没有占据上风。

直到前413年开始,魏军才真正打开局面,占据了绝对上风。

前413年,魏国大败秦军,一直打到郑。

次年,魏国又包围秦的繁庞,并占又其地。

前409年,吴起经过2年血战,陆续攻取了秦国的临晋、元里、洛阴等城,一直达到秦的郑,攻入了关中。

可以说,经过30年的血战,魏国终于压倒了秦国,占据了上风。

此时,正是趁胜追击,进一步巩固,乃至发展胜利的时候!

然而,就此时,魏国停了下来,吴起被调去参加灭中山的作战了。

这感觉,就好像是辛辛苦苦挖了很多年,终于看到有水了,然后···不挖了,换个地方挖井去了···

为了灭中山国,魏国可谓是拼了!

为什么要这么拼?

战国初期魏国霸业的外部基础和最大隐患

因为,中山国,已经影响到了当时魏国霸业的生命线。

战国早期,魏国能崛起为最强者,除了自身率先变法,国力强盛外,还在于他有一个空前有利的外交环境——三晋联盟。

三晋之所以当时能比较稳定的联盟,既与其同出于晋的历史渊源和过往的合作关系有关,但主要是因他们的共同利益远远大于利益分歧。

当时的赵国,其战略已经由北进改为东进,正好与齐国相争;当时的韩国,一心要吞并郑国,正好与楚国相争;魏国则将与秦争夺河西为重点;三者能独立应对时就独立应对,搞不定时则三晋联合对敌。

其实,魏国与西面的秦国较量时,楚、齐都曾从背后攻过魏,但因为韩、赵的存在,他们始终不敢深入,因此,魏国乃可以专心向西。

因此,魏国的外交根基,乃是三晋联盟。

而魏国的最大隐患,乃是其东部。

当时,魏国的国土,大致分为东西两大块,中间几乎被韩国分开。

其中,西部的河东地区,比较完整,尤其在对秦争夺河西接连取胜后,西面的威胁暂时不大了。

而东面的河内、河南地区,则四分五裂,分成了大小十余块。

这也意味着,魏国东部的国土,缺乏抵抗力,很容易被敌人一块一块的吃掉。

因此,在魏国在主力向西的同时,又必须保证三晋在东部的优势,否则,一旦被齐或楚压制,魏国东部将十分危险!

而当时的中山国,已经同时触及了魏国的外交根基和东部隐患!

中山国的威胁

中山国,自春秋后期以来,一直与齐国交好,与晋国为敌。

不过,很长时间内,中山国都被牢牢压制,只是能稍微骚扰一下晋国,无法真正威胁晋国。

此前,晋国的智氏就曾击败中山国,夺了一些地盘;后来,赵襄子也伐中山国,又夺取了一些地盘。

战国开局之初,赵襄子领导下的赵国实力还比较强,“大于韩魏”,牢牢压制着中山国。

然而,赵襄子死后,赵国连续发生内乱,国力衰落。

而中山国,在武公上位后,实力增长很快。

如此,赵国难以应付中山国了。

而正是赵国,前来请求魏国出兵攻灭中山的。

如此,魏国不出兵的话,危害是极大的。

1、东部的格局将大变。

中山国与齐国联盟的强势,压制了赵国,改变了东部的力量格局!

2、赵国可能转向,三晋同盟有提前破裂的可能。

中山国与魏国不接壤,但是,对赵国可是心腹之患!

如果魏国不帮助赵国,赵国很可能就会找齐国帮忙,那么,必然就要失去赵国这个盟友了。

当时的魏斯,是晋国的正卿;如果魏斯不履行正卿的使命,不帮助赵国应对威胁,那么,赵国必然会寻求与齐国交好,甚至倒向齐国。

如此,三晋同盟,也就有破裂的风险了。

3、魏国东部的安全将受到巨大威胁。

我们前面说到,当时魏国东部的领土尚没有连成一片,四分五裂的,自保都成困难。

如果赵国扛不住齐-中山联盟,甚至倒向齐-中山联盟,那么,魏国的东部将面临被各个夺取的可能!

所以,无论是出于维护三晋同盟的需要,还是出于国土安全的考虑,魏国都必须要对中山国用兵了!

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契机

而赵国求助于魏国时,也给魏国带来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契机。

当初,三家瓜分智氏地时,盟主是赵襄子。

赵襄子为了压制魏国,留了个心眼,在魏国安邑的北部不远处控制了一块地盘,仿佛是死死地压在魏国的头上。

都城头上压着一个炸弹,这是真正的致命隐患。

然而,赵魏是同盟,魏国也不便用武力解决。

此时,赵国来求助魏国,主动提出愿意将安邑旁边的那块地作为酬劳送给魏国!

如此,魏国出兵中山,也就可以搬走头顶上的炸弹,这个意义是很大的!

同时,魏国还能缓解另一重要地区的安全问题。

河内,当时是魏国仅次于河东的要地。

原本,河内地区因为土壤盐碱度的问题,农业不太好,经济不那么好。

然而,随着西门豹治邺,兴修水利,河内繁荣了起来,成为魏国的经济重地。

如今,赵国有求于己,魏国恰可以在河内附近控制一些地区,改善河内的安全环境。

所以,答应赵国的请求,解决一系列历史遗留问题,对魏国同样是意义重大的。

压制赵国

同时,帮助赵国,也可以压制赵国。

1、巩固三晋联盟之首的地位。

三晋联盟当时还比较巩固。

但是,联盟内部,也总是要分大小的。

三晋之中,韩国最弱,而赵、魏之间当时实力比较接近。

分晋之初,赵更强,“大于魏韩”,而此时,魏更强,但赵、魏之间仍在较劲。

此时,应赵国之请求灭中山,也就可以压赵国一头了。

而保持盟主的地位,就可以在联合作战中掌握主动权,在利益分配时掌握主导权,对魏国来说,这是既保持三晋同盟,又多占好处的保障。

2、借机扩大对赵国的影响力,甚至支配赵国。

然而,三晋虽为同盟,但彼此已经事实上是各自独立的。

因此,要既维持同盟,又保持对韩、赵的强大影响力,关键还是要从实力的角度出发。

魏虽强大,但赵也不弱,仅仅靠纯粹的实力,魏国不可能支配赵国。

而控制中山国的地盘,则是支配赵国的最佳途径!

赵国和魏国一样,其领土“造型”都有点蛋疼。

中山国,正在赵国的中部,嵌入赵国腹地,是赵国的领土形成南北两大块。加上太行山的阻隔,赵国主要依靠壶口和沿漳河的崎岖山路维持这两部分领土的联系。

所以,中山国独立存在,则是赵国的心腹大患;而一旦中山国由魏国这样的大国控制,那赵国的命脉实际上就被魏国把控了!

当年,赵襄子以安邑附近的知氏地压制魏国,而今,如果魏国能控制中山国的地盘,那就是可能牢牢抓住赵国的命脉,实现对赵国的控制!

后续

实际上,赵国请求魏国打击中山,本意大约只是希望魏国能打击打击中山国,并不认为魏国可以灭了中山国。

毕竟,当年完整的晋国尚不能解决中山国,魏国又怎么办得到呢?

然而,魏国血战三年,真的灭掉了中山国!

赵国让魏国解决掉了中山国,结果魏国比赵国更可怕···

魏国得到中山国后,让太子击驻守,以李克辅助。

后来,魏文侯去世,太子击回安邑接班,魏国在中山国的没有强人坐镇,力量减弱了。

前383年,因为赵国要夺取卫国,与魏国闹翻,双方连番大战。

如此,中山国与魏国其他地区的联系被切断。

中山国遂趁此复国!

如此,中山国丢了,三晋同盟也开始破裂了···

总之,魏国跨过赵国的领土,去吞并中山国,其战略目标皆没有实现,既没有实现对赵国的控制,也没有维持住三晋同盟,最后连血战三年夺取的地盘也丢掉了。

从结果的角度来看,魏文侯的这一决策显然是失败的、错误的。

如果在看过历史后再复盘,再给魏国一次机会,恐怕,魏文侯一定会继续全力攻秦!

然而,局中人,并没有上帝视角。

他们并不会知道被他们打趴下的秦国后来会成为最强大的威胁;也不会知道中山国的生命力如此顽强,能够灭亡后又复国···

所以,过于苛责魏文侯,也不应该。毕竟,他去灭中山国,也是有自己的战略考量,不是“随手棋”。

只是,比之后来秦国在战略上的稳扎稳打、目标清晰而稳定,魏文侯,多少还是有些差距的。

或许,当时的魏文侯,仍然深受春秋时期争霸思想的影响,尚没有完全进入“战国思维”吧。

1 阅读:1002
评论列表
  • 2025-01-23 14:14

    胡说八道,魏国是华夏诸侯国,中山国是蛮夷建立的国家。打击蛮夷是每一个华夏诸侯的义务,魏国作为华夏最强大的诸侯之一,打击中山国是不需要理由的

    我有个朋友 回复:
    那为什么赵国不去打中山?为什么齐国跟中山还那啥?
  • 2025-01-24 15:16

    魏国不灭秦就是最大的战略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