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为什么要把都城定在彭城?

喝下历史的鸡汤 2025-04-08 17:54:37

今天的徐州,有“彭祖故国,刘邦故里,项羽故居”的称号。

原来,“项羽故都”和“刘邦故里”是同一个地方呀!

项羽定都一事,也确实是够奇葩的,一直都被人笑话。

不过,人们笑话的重点,是他不建都关中,“沐猴而冠”,而忽略了:他直接把都城定到了刘邦的老家···

这是怎么回事呢?

刘邦故里

其实,项羽也没有想到:他的故都会是刘邦的故里···

而这一切,首先要赖曹操!

刘邦,是沛县丰邑人士。

沛县,在当时属于泗水郡。

后来,刘邦得了天下,丰邑升级成了丰县,沛县又升级成了沛郡(后来改为沛国)。

东汉末年,曹操打吕布的时候,水淹徐州治所下邳,下邳受到严重破坏,难以再做治所了。所以,曹操就把徐州的治所迁到了彭城,为了扩大彭城规模,又把丰县划归彭城郡。

如此,在曹操的安排下,刘邦的老家也就稀里糊涂地跟项羽的故都变成了同一个地方。

后来,行政区划多次更改,但在隋代以后,又有很长时间,丰县都归属彭城郡。

再到后来,彭城郡的名字几经反复,成了徐州。

所以,到今天,徐州,既是“刘邦故里”,又是“项羽故都”了。

好了,接下来,是“为什么”的环节了。

“刘邦故里”,没有为什么,刘邦再厉害,也不可能修改自己的出生地。

“项羽故都”,就值得一说了,因为这完全是项羽自己选的!

而且,当时的项羽,雄视天下,几乎是想要选择哪里就可以选择哪里!

彭城在当时虽然很有影响力,但却不算是“一线”。

战国七雄,没有人定都在那里;后来楚国多次迁都,但楚国也没有定都彭城。

既然如此,项羽为什么偏偏要选择彭城呢?

政治影响力

战国七雄,没有人定都彭城;楚国多次迁都,也没有选择过定都彭城。

但是,在项羽分封诸侯的时候,彭城,是除咸阳外,最有影响力的城市!

当时,楚国的都城,正在彭城。而楚国,既是项羽所在之国,也是天下群雄的盟主。

所以,彭城,在当时既是楚国的都城,也是反秦的核心城市!

项羽分封诸侯时,大家仍然尊楚怀王为“义帝”,天下共主;而项羽本人,则是“霸王”,也就是诸侯之长。

也就是说,在这个权力体系中,一把手仍然是楚怀王,项羽则是二把手。

所以,无论是出于掌控楚国的考虑,还是出于以霸王的地位和名分号令天下的考虑,项羽都首先要解决掉楚怀王!

项羽以“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的借口,让楚怀王由彭城徙都于郴(今湖南郴州),实际上是把这个一把手废置到江南!

而项羽自己,则以彭城为都,也就是把这个反秦时期树立起来的中心城市作为自己的都城,以此显示自己才是天下的中心!

富贵还乡:依靠基本盘与号令天下

项羽在解释要回彭城时,说了一句后来备受嘲讽的话: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

因为这句话,后人认为项羽为了向老家人显摆的虚荣心而选择都彭城,笑话了两千年!

其实···项羽有什么好虚荣的!

项羽又不是穷小子出身,他出身将门之后,在老家一直很有面子好吧!

对项羽来说,“富贵还乡”,更重要的是:强化基本盘,依靠基本盘,巩固自己的实力!

天下虽大,但人心各有所属。

大秦一统天下后,花了那么多精力防止六国复辟,但六国说复辟就复辟了,这正说明了人心所属!

所以,楚国旧贵族的基本盘,自然只能在楚地!

项羽的祖父项燕,是楚国最后的名将,名震天下。甚至后来陈胜吴广起义的时候还要搬他的名字出来镇场子。

既然如此,项羽在楚地天然就有独一无二的号召力,楚地,自然就是项羽的基本盘。

那么,以前的楚国那么大,为什么项羽要选择彭城呢?

因为:项羽的目标,不是做楚王,而是要号令天下!

楚国的大部分地区,在南方,经济上不是很发达,文化上被视为南蛮之地,都不适合号令天下。

只有彭城,是个例外。

彭城,原先属于宋国,到战国后期才被楚国占领的,当时他就是出名的商都,经济富庶,文化发达,在天下很有影响力。

而且,其地理位置也在华北平原南部,“北国锁钥、南国门户”,属中原之城。

所以,天下虽大,要依靠基本盘,项羽只能选择楚地;楚地虽广,要号令天下项羽也只能选择彭城!

经营方向:欲自取梁地

项羽虽然依靠基本盘,但是,他是要争天下的人,目光并不局限在楚地。

项羽要依靠基本盘,还要做大基本盘。

项羽做大基本盘的主要考虑,是经营原魏国的东部地区,也就是以原魏国都城大梁为中心的地区。

这里,原先是由魏王豹所占的,当时魏豹称为东魏王。

项羽在分封的时候,就把魏王豹迁到了河东,封为西魏王,都平阳。

至于魏国东部,“欲自取梁地”(《资治通鉴》),项羽准备将这里经营起来。

梁地的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如果项羽能将其拿下,实力将再大增!

显然,如果不是田荣迅速夺取三齐,以及刘邦迅速“还定三秦”,项羽本是企图要以经营梁地为战略方向的。

而彭城与梁地接近,以彭城为中心,天然可以辐射梁地,对项羽来说是极为有利的!

只不过···刘邦和田荣能以如此快的效率发展起来,完全打破了项羽的这一设想!

用兵之便

彭城,交通便利。西接中原,南控江淮,北连齐鲁,可谓四战之地。

一般来说,定都四战之地绝不是什么好主意。

但是,项羽,可是要以霸王之姿号令天下的强者!

在四战之地,打人方便,挨打也方便。

对于威震天下而又自负的项羽来说,他似乎不必考虑挨打的事情,只需要考虑怎么方便打人就对了!

定都于彭城,哪里有事,项羽立刻带兵杀过去,实在是太方便了!

此外,彭城周边,土地肥沃,灌溉便利,农业生产十分发达,是重要的粮食产区。

因此,在彭城,项羽可以养一支强大的军队,时刻保持战备状态。

而就运输条件而言,淮水、泗水可供运输,物资运输的条件也十分便利,利于征战!

所以,在项羽看来,以彭城为都,便于其迅速发起征伐,正好配合其行“霸道”之事!

只不过···项羽到底是漏算了一种可能:万一敌人是刘邦呢?

如果是要对付刘邦,这些好处就都不存在了。

彭城确实到中原、齐鲁、江淮、河北都很近,但唯去关中、巴蜀十分遥远,鞭长莫及。

彭城的土地确实肥沃,但当时的开发程度比之关中还是差距很大,没有持久的条件。

彭城水运虽便利,但流量较小,对西作战时又处逆流,冬季水枯,运输就只有赖人力了···

总之,用兵之便,便是便,唯一就是如果不适合打刘邦···

灭秦之后,项羽最基本的政治主张和决策,就是以霸王的地位和名分号令诸侯,主宰天下。

这种情况下,他出于依托家族在楚地的基本盘,准备经营梁地充实实力,并以兵威随时打压诸侯的考虑,选择彭城为都城是最适当的选择。

然而,问题是:项羽最基本的政治主张和思路都是严重过时了的。

如果当时的时代是春秋时期,项羽或许对可做楚庄王一般的霸主。

但即便是在战国时期,他也只会获得不好于魏惠王的结局:霸业衰落。

而当历史经历过秦代大一统之后,这样的主张和设想,无疑是开历史倒车,必然被历史滚滚向前的车轮所碾碎!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