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是满天星:那些背叛黄巢的起义军将领,后来结局都怎么样了?

喝下历史的鸡汤 2025-04-05 17:50:39

唐末,民不聊生。

许多活不下去的底层人士,追随黄巢,走上了造反的道路。

在黄巢手下,这些人增长了本事,积累了资源,逐渐由一个普通百姓成长为一个有本事、有能量的将领。

然而,黄巢并非真命之主,因此,许多人又背叛了黄巢,投靠了大唐。

只是,大唐的天命也摇摇欲坠,天下越来越乱。

如此,他们降唐后,迎来的仍然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仍然是一个血流成河的时代!

因此,这些人,同样既是血流成河,又是英雄辈出!

朱温:从“全忠”到天子,最后被儿子所弑

朱温,砀山人,早年丧父,随母亲寄居在刘崇家,也是个苦出身。

黄巢起义军过来时,朱温果断从军,凭其勇武智谋,由一个小兵成长到队长,最后一步步成为东南面行营招讨使、同州防御使,成为起义军中举足轻重的人物。

同州是起义军在渭水以北唯一的据点,也是起义军抵抗唐军的前沿,防御压力极大。

朱温在此与唐军王重荣反复激战,损耗极大,屡屡向黄巢请求补充,但黄巢手下的孟楷看朱温不顺眼,从中作祟,以至于朱温的请求不能送达。

最后,其手下谢瞳等人表示:黄巢这样子肯定坐不稳江山,咱们还是投唐吧!于是,朱温果断降唐,杀了反对降唐的严实、马恭等人,认对手王重荣为义父。

此时,正是朝廷与黄巢角逐的关键时刻,而朱温的同州又是如此紧要,朱温此时降唐,对形势起到了关键性的转折作用!

因此,天子大喜,授予朱温同华节度使、右金吾大将军、河中行营招讨副使等职,赐名“全忠”。

于是,朱全忠,就开始了他的帝王之路。

他先是奋战,与李克用等人一起替朝廷平定了黄巢,并招降了大量黄巢余部,势力雄壮起来。

平定黄巢后,朱温又以汴州为基地,击败了秦宗权、朱瑾、朱瑄、时溥、王师范等势力,又取得河北三镇的控制权,屡屡压制李克用,成为天下最强的势力。

随后,朱温又击败李茂贞等人,控制了朝廷。

最后,朱温代唐自立,建立“梁”,成为皇帝。

然而,风光无限的朱温,结局却是荒唐、悲惨的。

他喜欢睡自己的儿媳妇,不知是不是要哄美人开心,他胡言乱语,说要立义子为继承人。

结果,亲儿子朱友珪作乱,捅死了朱温!

葛从周、霍存、张归霸:从龙

朱温能雄霸天下,靠的也是当年黄巢起义军时期的老兄弟。

葛从周、霍存、张归霸,都是黄巢起义军中的军校,他们早早就结为了兄弟。

朱温大破黄巢后,葛从周、霍存、张归霸三位结拜兄弟,一起归顺了朱温。

随后,朱温征战四方,这三位的功劳极大。

1、霍存:屡立奇功,最后中流矢而死。

霍存善骑射,武艺极高,是一位猛将。

尤其是在与强大的秦宗权交战时,面对兵力号称数十万的秦军,朱温军人心惶惶。

霍存仅率千人,夜间袭击,立刻攻破庞大敌军的营寨,一举击败对手,上演古代猛将版的奇迹。

后来征战,霍存出则为先锋,入则殿后,为朱温手下初代猛将。

只是,与典韦一样,初代猛将,命运铎是战死沙场。

在一次交战中,霍存中流矢而死。

2、张归霸:智勇双全,单挑达人,连败名将。

与结义兄弟霍存一样,张归霸同样一身武艺,不过,他自幼”好兵术“,智力也很在线。

在与秦宗权交战时,双方曾约定各派一员骑将单挑。

张归霸代表“朱温队”出战,在先中一箭的情况下,拔出箭来,反身一箭直接射穿对手颈部,杀其将,获其马而还。

后来,他又在激战中,活捉了李克用的儿子李落落,再次展现出惊人的勇武。

随后,他又多次设伏,以计谋击败敌军,其中,包括击败李克用手下名将李嗣昭(这也是五代史上排得上号的名将,后来曾大破耶律阿保机)。

最后,他任河阳节度使、检校太保,接着加封为同平章事,死于任上。

死后,追赠太傅。

3、葛从周:五代顶级名将。

不过,比起另两位结拜兄弟来,葛从周,才是“王炸”。

论勇,"山东一条葛,无事莫撩拨",说的就是他。

朱温曾在一次交战中落马,形势危急。葛从周奋力救起,在身上连中多箭,被矛多次刺中的情况下奋力厮杀,连杀数十敌军,救朱温而出。

论智,在青州,他与有“一步百计”之称的刘寻斗法堪称古代名将斗智的经典战例。

无论智还是勇,葛从周都是“顶流”的存在。

最后,葛从周死后也是追赠太傅,寿终正寝。

值得一说的是:唐末五代的将领,无论其战功如何,多残忍好杀,而葛从周宽厚大度,名声极好。

这三位,都是那个时代的顶级将领。

在黄巢之下时,他们的地位并不高。

但朱温能收降并重用他们,可见朱温确有过人之处!

尚让:黄巢手下首席大将,降唐被利用完后被杀

尚让,是起义军的元老,也是黄巢集团的首席大将。

当初,尚让与其兄尚君长及王仙芝一起起义,其造反资历比黄巢还老。

后来,尚让又成为黄巢的首席大将,在大齐政权中担任太尉兼尚书令,是集团二号人物。

然而,在黄巢在王满渡被李克用所败后,尚让率领万余人投奔时溥,降唐。

时溥很不地道。

时溥接纳尚让投降,随即让他率军与李师悦一起追杀黄巢至狼虎谷。

黄巢死,时溥认为尚让没有了利用价值,又是“贼首”,遂将其杀害。

当初,李克用、朱温、时溥三人,一起追杀黄巢。

李克用功成而退军,不争私人利益。

朱温重点招纳黄巢余部降将,尤其是得到了前面提到的葛从周、霍存、张归霸三位猛将,实力大增。

时溥在利用黄巢降将追杀黄巢,并夺取黄巢首级,贪得大功后,又翻脸杀了降将···

三位唐将的性格、格局,由此已经显露无疑!

毕师铎、秦彦:受尽屈辱,转身欲雄霸淮南,兵败身死

毕师铎、秦彦,是最早一批降唐的起义军将领。

879年,黄巢攻略福建时,被高骈所败,毕师铎、秦彦、李罕之等人遂降了朝廷。

一开始,高骈待他们很好。

毕师铎做到了淮南都知兵马使,秦彦做到了和州刺史。

然而,身为降将,他们在体制内却受尽了屈辱。

毕师铎身边有一美妻和娇妾多人,被高骈身边的术士吕用之看上了。

吕用之趁着毕师铎外出,带领自己的弟子强行闯入毕宅奸淫其妻,毕师铎敢怒不敢言。

后来,吕用之得高骈信任,多诛杀将领。毕师铎等人身为降将,自然惶恐不安。

于是,毕师铎决定不再忍让,联合秦彦等人,一起攻打扬州。

随后,他们攻破扬州,囚禁了高骈(后又杀之),推秦彦为淮南节度使,大有取代高骈,割据淮南之意。

然而,当杨行密率军攻过来后,毕师铎等人力战不能胜。

随后,毕师铎、秦彦,请教一个尼姑,得到答复“走之为上”。

于是,他们突围而出,去投靠了孙儒。

只是,孙儒也容不下他们,遂将他们杀害。

李罕之:四处辗转,搞割据四处受挫,官却越做越大

李罕之,其降唐时间与毕师铎、秦彦差不多。

降唐后,他被高骈举荐为光州刺史。

一年后,军阀秦宗全攻破了李罕之的城,李罕之只好去投靠了诸葛爽。

诸葛爽得朝廷重用,但其实力不够,因此,遂大力重用李罕之,于是李罕之的官越做越大,从怀州刺史升到了河南尹、东都留守。

在此期间,他与李克用联合作战,与李克用结下了深谊。

诸葛爽去世后,其手下众将互相厮杀,李罕之自然也卷入其中。

其间,李罕之为了在斗争中生存下来,主动依附了李克用。

李克用对李罕之是很了解的,他曾表示:我得到李罕之,犹如董卓得到吕布;强大是强大了,但是,如果老鹰喂饱了终是要飞走的。

因此,李克用一方面不给李罕之更多的地盘和人马,一方面又不断帮他加官进爵。

因此,李罕之就做到了检校太尉,食邑千户。

然而,李罕之不稀罕这种官衔,一直想要做一个节度使。

于是,李罕之最终背叛了李克用,又投靠了朱温。

朱温满足了李罕之的要求,让他做了昭义节度使。

但朱温同样不信任李罕之,很快就让人顶替了他,要他转去做河阳节度使。

李罕之在赴任途中病死了。

后来,朱温称帝后,追赠他为中书令。

值得一提的是:李罕之这个人,待民极为残暴。

他守泽州期间,天天带兵抢掠怀州、孟州、晋州、绛州各地,数百里内,郡邑无官吏,乡间无居民。河内百姓,相互集结驻扎在山寨中,有出去的就被李罕之兵士斩杀。虽是奇峰绝壁,也被李罕之部众攻取。蒲州、绛州之间有山叫摩云,乡人在山上立栅,以避寇乱;被李罕之带百余人攻下之。军中因此称李罕之为李摩云。从那时开始,数州百姓被屠杀吃尽。十余年间,四处荆棘蔽野,烟火断绝。

就这么个人,官却越做越大,可见那是一个多么没有底线的时代!

王重霸:开启横跨五代的名将世家

王重霸,本为朱温手下大将。

880年四月,黄巢经略江西时,王重霸被高骈所败,势穷力屈,被迫降了官军,被授通奉大夫。

后来,几经辗转,王重霸投了朱温帐下。

后梁建立后,王重霸官至太子少傅,加尚书。

后来,五代变更,后梁、后唐、后汉、后周,最后到北宋。

而王重霸,每次都投奔新朝,得以长期位居高官。

北宋时,王重霸以光禄卿致仕。

而他的儿子王彦超,也在后唐时出道,继续以名将之姿活跃。

比起父亲王重霸来,王彦超的表现更为卓越,尤其在后周时期,多次击败契丹军和南唐军,功劳极大。

后来,赵匡胤得了皇位,“杯酒释兵权”,王彦超就是在席间的主要将领之一,被解除兵权后,富贵终身,算是“上岸”了。

黄巢起义军中的名将很多,光耀一时者也很多,但像王重霸、王彦超一样,成功上岸,子孙富贵者实在是很少见。

其他将领

其实,还有许多黄巢起义军的降将,在后来的影响很大。

然而,有的只是一时无奈依附,从来不是黄巢起义军的主要成员,也没有参与过黄巢的任何战略行动。

比如:吃人狂魔秦宗权,他是在受到黄巢威胁时无奈降唐,但始终保持独立军阀身份,从来没有配合黄巢行动。

有的虽然跟随了黄巢起义军,但其实际上一直在追随自己的“大哥”,并没有真的效力黄巢。

比如:杨师厚。

这位后梁中期顶梁柱级名将,他很早就跟定了李罕之。

在李罕之参加起义军时他就参加起义军,李罕之后来在各个军阀间辗转时他也跟着辗转,直到朱温发掘并重用,他才脱离李罕之。

这些人,说他们是黄巢起义军过来的降将,实在有些牵强,故不在这里介绍了。

此外,在朱温、杨行密、钱流、马殷等人之下,还有许多黄巢起义军过来的将领,但篇幅所限,咱们也不一一展开了。

黄巢起义军走出来的将领,在归大唐后,多成为一方英雄,或者在一方英雄之下建功立业。

他们因为藩镇战乱、苛捐杂税而奋起参加起义。

然而,当他们有枪有人有地盘以后,又成为新的藩镇、军阀,又给百姓更严苛的剥削,甚至屠杀。

残唐五代的英雄豪杰,论其斗智争勇,水准确实很高。

但是,对于他们,我们始终推崇不起来。

3 阅读:1804
评论列表
  • 2025-04-08 09:22

    不是朱温喜欢睡儿媳妇,被儿媳妇吹耳边风才想立养子朱友文,而是朱温已经重病要没了。密召养子朱友文继位,事泄被杀。朱温亲儿子没几个好东西,朱温作为亲生父亲那可太了解了。朱温作为一个皇帝的角度,自然得立一个可以延续梁国的合格继承人,这选择没毛病很合理。

  • 2025-04-08 12:29

    钱流是谁啊?我知道钱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