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动脉“排雷”,让血流畅通——访上海第九人民医院陆信武教授

昆琦评健康 2025-01-17 04:56:48

得益于近年来的宣教普及,人们对心脑血管疾病更加重视。其实,外周动脉疾病也需引起重视——我国现患病人数达4530万,高于冠心病和脑卒中发病人数总和。动脉硬化或阻塞,一旦进展至严重阶段,如Ⅳ期(严重肢体缺血),其预后很差,患者5年生存率不足3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血管外科主任陆信武教授强调道:“动脉血栓形成后,好比河道被堵塞造成河床干涸,局部组织会遭遇紧急缺血,如未及时取栓还会导致更多的血管堵塞,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专家简介

陆信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血管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血管病诊治中心主任。现任上海市医学会血管外科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分会血管瘤与脉管畸形学组顾问、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分会周围血管介入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亚太血管联盟副主席等。近年来以第一申请人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项目5项、科技部重大项目子项目1项等,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血管外科杂志》(Journal of Vascular Surgery)等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200篇,其中123篇被SCI收录,参与编写专著5部。

所有机缘巧合,皆因蓄势待发

在医疗资源和交通都很发达的今天,我们很难想象,被狗咬伤后需要搭乘汽车,再经火车辗转几个城市,才能接种到疫苗。20世纪80年代,这件事真实地发生在安徽的一个村落,少年时期的陆信武带着被狗咬伤的家人奔波求医。亲历“看病难”,让这个数学“学霸”萌生了从医的念头。

1991年,陆信武以出色的成绩从蚌埠医学院毕业,前往安徽省立医院工作。在外科轮转时,他不肯放过任何观摩学习的机会,住院总生涯也是全身心投入,从管理到手术技能,全方位夯实自己。1995年,他抓住机会迈出了关键的一步——考研进入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也正是这次机遇,将他带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当时在全国都属新兴学科的血管外科,成为国内最早一批血管外科工作者之一。

陆信武教授这样介绍血管外科:我们像医院里的“救火队”。“我记得一次对妇产科医院出血患者的会诊,术后清扫时发生盆腔静脉出血。盆腔内血管丰富,一次出血达500毫升,十分凶险。”他回忆道。就该患者的情况来看,如果按当时的常规思路缝合血管,输血速度都赶不上出血速度,因此,他们选择“就地取材”——裁切患者自身体内具有保护、吸附功能的大网膜来“拦截”出血,再缝合阔筋膜进一步固定和止血,才得以化险为夷。作为血管外科的医生,一定要有冷静的头脑、临事制变的智慧和充足的跨学科知识储备,陆信武教授始终如一地践行着这一点。

无早期症状,也要争取识别

动脉阻塞性疾病一直以来都是血管外科的棘手难题。“患者会经历刻骨铭心的撕裂样、刀割样剧痛,无法忍受。”

拿颈动脉来说,当颈动脉发生急性栓塞,引起的是迅速、彻底的大脑缺血,治疗时间窗非常短(小于半小时)。与颈动脉栓塞相似,肾动脉栓塞半小时内得不到救治就会发生肾坏死。而对于尚有6小时时间窗的下肢动脉和肠系膜动脉栓塞,治疗就是在和时间抢跑,要力争快速地识别、确定、取栓。

急性动脉栓塞“5P征”可帮助识别下肢动脉栓塞——

疼痛(Pain)

皮肤苍白(Pallor)

脉搏消失(Pulselessness)

感觉异常(Paresthesia)

瘫痪(Paralysis)

发现5P征,医生应马上意识到是动脉栓塞,第一时间进行取栓,为患者争取最大程度的恢复,不能一味依靠CT等检查而延长等待时间。”

然而,肠系膜动脉栓塞体征难以辨认,早期主要表现为剧烈的腹部绞痛且进行性加重,症状与体征不一致;等到有反跳痛体征可以确认动脉栓塞时,往往已经发生了肠道坏死。因此,对医生有更高的专业性要求。

动脉夹层,治疗总是险中求胜

骇人听闻的动脉夹层也是引起动脉栓塞(堵塞)的原因之一,而引起动脉夹层的一大主要因素便是高血压。通俗来说,长期的高血压会对动脉壁造成强大的冲击,从而导致内膜受损、剥离而出现夹层、血肿,并迅速沿着血管蔓延,夹层的内膜片影响到供应重要器官的分支动脉时,则造成重要脏器和组织缺血和坏死,这是动脉夹层引起的最主要危害之一。

陆信武教授从医几十年间见证着年轻的血管外科逐渐成熟,2014年,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在全国范围内最早开始了A型夹层的术式研究和应用。动脉夹层的治疗有很多难题需要攻克,比如在动脉重建过程中,如何避免医源性栓塞导致的围手术期卒中风险;如何让主动脉支架更好地顺应弓部形变,避免内置物导致的再创伤;对于近1/4的无法耐受开放式大手术的患者,如何救治……在陆信武教授团队的通力合作下,年轻而创新的激光原位开窗术式应运而生,该术式可取浅表动脉小切口入路,以更小的创伤、更优的质量来完成弓上分支动脉重建,包括胸主动脉三开窗,显著降低创伤,缩短术后康复时间。尽管该术式复杂且难度大,但这为累及弓上3分支的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手术的“大创伤高风险”难题的攻克,带来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当然,成功的手术只是治疗的第一步,术后的长期管理也占重要篇幅。陆信武教授用简单易懂的话介绍道:“其中,抗凝是一个重要部分。我们把坏的血管替换成了人工材料的血管,丢失了自然血管的功能,不能分泌活性物质来调节血管收缩与舒张等,很容易形成血栓。”根据治疗部位的血管特点以及治疗范围的差异,术后抗凝药物的使用时间有数月到半年不等,比如肠系膜动脉术后一般需要3~6个月,如果做全主动脉置换甚至需要终身用药。并且同一个部位,不同患者所需要抗凝治疗的时间也因血管大小而异。同时,他表示:“术后随访是很有必要的,不能‘忍一忍’,至少3个月必须随访一次,观察动脉有没有再狭窄,需不需要再次减容。”

最后,陆信武教授感慨道:“尽管主动脉A型夹层的手术还是以开放式手术为主,但现在微创手术已逐渐起势。”血管外科的微创介入离不开医学、材料学以及人工智能的发展,加上吸收融合更多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将来一定能向着微创再跨一大步!

|本文原创首发:家庭用药杂志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