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首富是谁不重要,背后的产业升级和经济方向才是重点

科技不单仁行 2025-03-02 19:14:38

01

在2月27号,随着小米集团股价短暂的上升,有媒体统计雷军的个人财富,包含小米以及“金山系”三家上市公司的持股份额,再加上顺位资本的投资回报。

雷军一度以4400亿人民币的财富,短暂超越了农夫山泉钟睒睒(3700亿人民币)和字节跳动张一鸣(3300亿人民币),成为中国新首富。

当然,虽然首富的位置只坐了一个小时,甚至这份统计也有不少漏洞。

但是,我们能看到,小米从2022年10月的股价低点8.31港元算起,目前股价累计涨幅超过了6倍。

雷军作为创业者和经营者,他的布局涵盖了手机、智能家居、智能汽车、投资和AI行业,特别是从手机、智能家居到造车的“三级火箭”跳跃,从价格屠夫的低端标签到高端品牌突围,既赢得了市场,也获得了口碑。

对于创业者和经营者来说,从小米和雷军身上,我们能看到中国行业发展和创业趋势有了什么新变化?

02

首先,我们来听听单仁牛商董事长,央视凤凰评论员单仁博士的看法。

不管财富数字如何戏剧性变化,对创业者、经营者来说,本质上是从小米和雷军身上看到中国传统产业格局的颠覆性重构,中国商业正在经历三重跃迁:

竞争逻辑从“流量战争”转向“场景战争”;创新模式从“应用创新”转向“硬科技+生态创新”双轮驱动;价值锚点从“市场份额”转向“用户运营×数据资产×技术深度×政策契合度”的乘数效应。

传统企业的线性增长模式正在被生态化竞争取代,未来的商业竞争不再是单一产品或技术的较量,而是生态协同能力的系统博弈。

当企业能够把用户资产转化为技术创新动能,把产业投资升维成为生态共建能力,把企业的优势借助于今天视播时代的全域矩阵营销进行展示,就有机会在指数级增长的时代洪流中,完成持续、稳定的增长。

当然,这种进化不仅需要战略定力,更需要打破认知边界的勇气。

我们一直在讲,在买方市场阶段,经营的逻辑跟过去不再一样,买方在决定购买谁的产品。

对卖家来说,想要活下来,就需要进行清晰的市场再定位,重新思考自己的位置,怎么去更好的满足市场的需求,包括转变服务对象和领域。

比如说从单一产品转向场景解决方案的时候,我们又怎么重新定义价值链条?用户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在进行技术研发的时候,我们这些中小企业是不是可以借助产学研合作、专利交叉授权来突破资源限制?哪些技术需要自主研发,哪些可以借助生态获取?

我们现在可以尝试做几件事。

第一是列出企业现有技术、用户、供应链资产,评估我们的产品有没有满足用户的需求?同时,思考在相邻领域的重复使用价值,也就是能不能延伸到别的应用场景。

第二是场景的拆解, 选取一个高频用户场景,把现有产品进行组合,尝试构建一套解决方案。

第三是生态的卡位, 在主营业务的上下游寻找3-5家可以投资或者合作的中小企业,测试生态协同效应。

第四是营销的重构,借助于视播时代的全域营销,用视频化的内容把企业的触达范围和获客范围扩大到全国乃至全球,用全平台、多账号、多维度的内容去展示,去获得目标用户的主动咨询,把更多的需求拿回来,同时,根据用户需求不断优化我们的运营和产品解决方案。

当然,我们也可以比对一下“十四五”规划、新质生产力的重点产业与自身业务的交集点,制定一份技术路线图,跟高增长的行业产生联系。

当然,未来的整个产业当中,像小米这样的头部企业会越来越大,产业布局会越来越广,涉及的应用和场景也会越来越多。

这也会意味着协同的企业会越来越多,对中小企业来说,可能成为一条产业链的链主会很有难度,但我们可以考虑加入到链主(包括多个链主)的生态当中,随着链主的发展进入到更多领域和应用场景,随着他们的要求而壮大自身。

03

接下来,资深投资人,单仁行专栏作者宋子老师的观点。

中国首富的更迭史本质上是产业升级的缩影,雷军代表新一代科技首富的崛起。

最让我佩服的是,雷军不只是企业家、投资者,还作为导师,传导给我们很多方法论,从第一本书《参与感》,作为首部互联网营销方法论,被大家传阅,还有《小米创业思考》和年度演讲,给大家很多的思考和启发,可以说对企业家的影响力仅次于任正非。

我都看过关于雷军和小米的很多本书,也参加过小米发布会,其中有很多地方都值得大家学习。

像七字诀:以“专注、极致、口碑、快”为核心原则,后来升级为“技术为本、性价比为纲、做最酷的产品”。还有硬件、新零售、互联网服务“铁人三项”商业模式,体现了小米从产品思维到商业逻辑的完整体系:以用户需求为起点,通过互联网思维优化效率,最终形成技术驱动、生态协同的持续增长模式。这套方法论的核心在于“用互联网效率改造传统制造业”,除了商业方法论外,雷军作为新一代首富,总结有两个特点。

一、雷军的财富结构体现了“科技+生态”的复合特征,与以往首富的单一产业依赖形成鲜明对比。

我们先来看雷军的核心资产(85%)。

小米集团占到70%:持股24.2%,市值约3388亿,覆盖手机、AIoT、汽车等业务,汽车业务根据高盛估值,未来有可能达到3900亿。

金山系占到15%,像金山办公占到国内办公软件市场的90%、金山云排名中国云服务前三,这些贡献441亿。

2、资本布局(10%),顺为资本投资字节跳动,占到1.2%股权,估值348亿,还有像宇树科技(全球机器狗市占率70%),以及蔚来、小鹏等独角兽。

3、战略储备(5%),包含不动产、套现现金、名表艺术品约30亿。

雷军的财富结构体现了“科技+生态”的复合特征。

二、硬科技驱动的财富范式。

1、行业属性是硬科技,从过去二十年的历任中国首富来看,消费行业有家电的黄光裕,饮料的宗庆后和钟睒睒,房地产有王健林,互联网有马云、张一鸣,雷军主要是手机/AI/新能源/智能制造。

2、财富来源:从单一的产业垄断,到“AI+软件+服务闭环”的生态型企业。

3、增长逻辑:从人口红利到生态协同(硬件+软件+服务闭环)

4、全球化程度:以往的中国首富以国内市场为主,小米手机在海外市占率超过15%,比如欧洲和印度。

5、社会价值认同:小米系主打科技平权和性价比,推动手机、智能硬件等产品均价下降超过20%,雷军也打造了自己目前备受关注的创始人IP。

中国首富的更迭史,本质就是产业升级的缩影和经济发展的方向,无论生态、出海和科技平权,都将是未来的关键词。

责任编辑 | 罗英凡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0 阅读:0

科技不单仁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