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者、经营者要小心“DeepSeek式焦虑”

科技不单仁行 2025-02-16 18:38:55

01

在前不久,江苏省委机关报旗下的官媒连续两天发布了三篇专稿文章:《DeepSeek为什么会出现在杭州?》、《为什么南京发展不出“杭州六小龙”?》、《杭州有DeepSeek,南京有什么?》

随后,类似的反思和疑问也出现在各个城市和各个企业当中,比如说深圳为什么出不了DeepSeek?为什么规模更大或者是历史更久的企业出不了创新?

我们越来越多的发现,随着DeepSeek热度越来越高的同时,一种“DeepSeek式焦虑”也蔓延在各个领域、各个行业的领导者身上。

如何看待这种“DeepSeek式焦虑”?我们如何做到既能跟随新趋势,又避免自己陷入到对标的焦虑之中?

02

首先,我们来听听单仁牛商董事长,央视凤凰评论员单仁博士的看法。

在春节期间,DeepSeek在爆火的同时,对包括我自己在内的经营者,带来了很大的认知冲击。

本质上来说,这种"DeepSeek式焦虑"折射的是在一个AI新时代下,企业如何持续创新,如何持续增长的系统性难题。

当然,作为经营者来说,增长的难题和焦虑始终是避免不了的,只是在DeepSeek爆火之后,我们会把这种焦虑具像化在AI上。

因为商业竞争的本质,在于效率。

企业重要的机会来自于对趋势的把握,所有企业都是机会的产物。

AI就是既能在效率上提升,又能给各行各业带去变革的重要机遇,但它对我们来说,又是一个极其新颖的新鲜事物。

这几天,我也在和公司的同事,单仁牛商的学员在讨论AI的问题。

比如对很多中小企业,特别是传统制造型企业来说,过去我们对AI没有太多了解,不知道它能发挥什么作用。

今天DeepSeek得到了全社会的热捧,大家对AI的重视和科普程度一下子发生了“质”的改变,目前DeepSeek的日活用户已经超过了3000万,我们可以肯定,未来使用AI的用户数量一定会越来越多,成为一个日常工作生活当中的基础设施。

所以,作为中小企业,大家在担心什么问题?

不是说我马上也要做一个AI出来,或者原来的业务转型到AI上。

更多是在担心,这个之前从来没有用过的新事物,今天我要怎么用,用在哪里?怎么融入工作的问题?

特别是假如别的企业,我们的同行都会用了,我还不会,那我是不是就落后了?

这是很多老板跟我反馈的一个现实问题,我的想法是什么呢?

不要被太多的新鲜故事所迷惑,也不要盲目找对标,每一家企业的业务属性不同,商业模式和创始人风格都会有所不同。

就从自己出发,我们先确定一个核心问题,AI会不会淘汰人?会不会淘汰企业?

我比较认同英伟达黄仁勋的观点,AI本身做不到这点,是会用AI的人淘汰另一个人,会用AI的企业淘汰不会用AI的企业。

也就是大家的效率不同,成本不同。

所以,重要的是先用起来,不是光思想上焦虑,行为上没什么行动,没什么变化。

同时,要跟团队去传达这样的观点,因为今天很多职场人也很焦虑,担心AI把自己代替了,但实际上,不是AI代替人,是用AI来更好赋能和完成工作,实现职场的进化。

那么,怎么去用?用在哪里?

我们回顾了很多在单仁牛商实现全域营销创新的优秀企业。

他们之所以取得不错的成绩,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不再把营销归为某一个部门的事情,而是在认知统一之后,老板亲自下场去跟全公司包括外部的合作伙伴达成共识。

大家一起去推动营销变革,把营销从一个部门的事情变成全公司协作的全员营销,从而使得公司在全域范围内有机会触达用户,提升品牌知名度。

今天在面对AI的时候,我们同样需要依靠全员的智慧和行动。

我在周一给单仁牛商所有伙伴说,我们要成为AI增强型组织,但我不可能去指导每个人,你要这么去用AI才行。

怎么用呢?在哪些工作流程中可以用到AI提高效率?这不是一个人的事,是每个人都要去发挥自己的智慧,去思考和尝试的问题。

所以,我们会逐步把AI纳入到每个人日常的管理考核中来,允许试错,包容失败,但绝对不允许不去用,连尝试都不尝试。

作为职场人,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工作领域的专家,怎么去使用AI去辅助自己更好的完成工作,只有在付诸行动之后才会得到满意的答案,然后形成有效的报告。

我们会为期100天针对每个岗位和工作流程,吸收全员的智慧,评比和奖励优秀的AI创意,建立每个岗位的AI增强手册和SOP,提高整个公司的“AI渗透率”。

并且,针对中小企业的岗位和业务特性,我们也会结合AI和单仁牛商5大系统对每个学员客户行业的特性进行分析,逐步生成每家企业个性化教案和解决方案,同时,把我们和学员好的经验和尝试,进行总结,迁移和复制给每家企业,一起来提高“AI渗透率”。

03

接下来,资深投资人,单仁行专栏作者宋子老师的观点。

DeepSeek为什么会出现在杭州?,为什么南京发展不出“杭州六小龙”,杭州有DeepSeek,南京有什么?

我看了江苏省提出的这三个问题,换一个主语,就是国家级、省级、公司级拷问灵魂的问题。

国家级、省级的问题和企业比较远,我和大家从企业和个人角度看DeepSeek引发的AI2.0热潮。

首先从企业角度来看各互联网大厂的情况。

最近,字节跳动在全员会上对爆火的DeepSeek进行了深刻反思。CEO梁汝波说,DeepSeek的长链思考模式并非首创,在去年,OpenAI就发布过相关技术,但字节在跟进速度上明显迟缓,与大模型创业公司相比,字节在新技术敏感度上存在明显不足,错失了抢先布局的良机,未来两年,字节会重点追求“智能”上限。

腾讯的AI助手腾讯元宝,也宣布接入DeepSeek-R1,用户可以自由切换混元大模型和DeepSeek-R1,我在第一时间就更新了元宝助手。

在一众自研大模型厂商中,腾讯是首家将DeepSeek接入自家主力产品的公司。

其实,对于自研大模型的科技大厂来说,是否选择接入DeepSeek,本身就是两难选择。

尤其在自家AI助手上直接接入,这意味着间接向市场承认“当前DeepSeek-R1的表现要好于自己的大模型。

目前,字节跳动也在火山引擎上线DeepSeek,百度也宣告文心一言大模型免费,阿里云宣布支持云上一键部署DeepSeek。

大厂要么加入,要么在反思,为什么DeepSeek没有出现在自己公司?

对比腾讯今年年会上在游戏部门放弃沿用多年的赛马机制,也是受到去年9月份爆火的游戏黑神话悟空的影响,

根据我对这些互联网大厂的研究,以及我自己使用AI的体验,给大家三点建议供参考。

1、提升技术敏感度和使用“AI率”。

大厂的反思,都集中在技术变革中的反应滞后上,让创业公司凭借敏捷性快速占领市场。

所以,我们企业要建立技术预研与监测体系,对技术保持敏感,通过独立团队或外部合作(比如像腾讯投资拉瑞安工作室、阿里投资月之暗面Kimi 、智谱AI、零一万物、百川智能)跟踪前沿技术趋势,避免依赖单一业务线的反馈。

企业和个人可以让团队和自己,围绕一个任务,高频使用DeepSeek等AI工具,提升公司业务流程中的“AI率”。

2、中小企业和挑战者企业,要善于利用敏捷性捕捉技术窗口期,把握企业转型和加速发展的机会。

在传统营销体系外成立数字化敏捷团队,直接对接年轻消费者。

像雀巢中国内部成立“数字黑客团队”,绕过传统的市场调研,通过小红书、B站用户评论分析发现年轻人偏爱“低糖便携”咖啡,6个月内推出“感CAFÉ”挂耳咖啡,主打“1分钟手冲”场景,首月销量突破100万包。

3、以毒攻毒、以AI攻AI。

会用AI,这是当下无论任何人都必须掌握的技能。

即使是中小学的父母,处于人工智能大时代的启动期,担心不用就会落后,用了孩子简单的抄袭,像最近深圳多家校长也提到了这个问题。

我就把这个问题扔给豆包,我的提示词是:

你是有科技头脑的小学老师,如何用豆包帮助小学六年级学生写作文,又能避免简单抄作文?

豆包的回答,我觉得很有启发。1、确定主题和思路:

2、丰富细节描写:

3、检查与修改:学生完成作文初稿后,让他们把作文输入给豆包,提问“这篇作文在语言表达、逻辑结构上有哪些问题”。

你觉得豆包AI回答的怎么样?如果不满意,还可以把问题和回答扔给DeepSeek进行补充。

所以,把你的方案和反面担心的问题,都扔给不同的AI,这就是以毒攻毒、以AI攻AI。

责任编辑 | 罗英凡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0 阅读:0

科技不单仁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