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天,我在广东中山讲单仁牛商第196届《视播时代·企业全域营销快速增长系统》课程。
在课程中间,有同学问我,传统的搜索广告还需要投入吗?面对短视频和AI,搜索市场会怎么变化?
其实,对于这方面的问题,我们一直在做研究,今天把一些观点分享给大家参考。
02
我们认为,搜索市场到现在经历了3个阶段的范式转移,目前我们处于第二阶段,正在向第三阶段发展的过程当中。
第一阶段是PC互联网的搜索革命。

在PC时代,搜索引擎之所以能够建立一套霸权体系,它的理论来自于注意力经济。
也就是197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赫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提出的:“信息的丰富会导致注意力贫乏。”
我们反过来想,用户有限的注意力,是不是会成为一种稀缺资源呢?
谷歌、百度的崛起就是这个理论的完美演绎。
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底层逻辑在于“信息匹配”,基本上是原生信息的匹配。
像谷歌的PageRank算法,通过链接权重计算,分析用户输入的关键词,把用户注意力引导到权威信息源,然后用竞价排名机制,把注意力货币化。
比如说我们搜索某个材料、零部件或者机械设备,搜索引擎就会导入到能够提供相关产品和服务的企业,根据我们统计,排名前10的搜索结果基本上占据了超过9成的点击量。

这就是大搜时期的“注意力垄断”,企业主要依赖网站SEO优化以及付费才能让搜索引擎提高自己的排名和权重,尽可能获得用户稀缺的注意力。
所以,PC搜索包括后面的移动互联网的搜索,本质上都是“注意力捕手”,平台通过控制信息分发节点,分析用户关键词,进行信息与内容的匹配。
一个小小的搜索框成为了用户链接企业的核心来源,我列举了一下谷歌和百度2023年的广告收入,大家可以清晰看到,搜索广告带来的收入依然是这两家巨头企业的核心业务。


但我们同样可以注意到,不管是谷歌,还是百度,传统的搜索广告都在持续下滑,取而代之的是信息流广告和社交平台的广告。
因为传统搜索的局限性在于,用户需要主动输入明确的需求,被动接受算法筛选的结果。
也就是用户搜的词,作为卖家的企业需要提前布局,如果没有布局或者是用户关键词输入的不明确,就难以匹配成功。
而视播时代的短视频直播重构了搜索逻辑。
这也是第二阶段,短视频直播的范式转移。
03
纽约大学教授克莱·舍基(Clay Shirky)在《认知盈余》中提到:“当人们把自由时间用于创造性活动,而不是被动消费的时候,产生的价值可能改变社会。”
什么意思呢?
这就是说,用户既是内容消费者,更是场景化信息的创造者与传播者。

这是视播时代的理论基础:“场景化认知盈余”。
从大搜时代到视播时代,对平台来说,核心逻辑依然是做着信息的匹配工作,用算法识别内容进行匹配,只不过是从曾经的网站匹配、页面匹配、关键词匹配,到后来的视频内容匹配。
但是,对我们这些企业的营销来说,短视频直播有了本质的差别。任何企业都可以通过场景化、视频化内容植入自己的产品,以及品牌。
过去的大搜,带来的是有主动、明确需求的精准客户,这是标准的交易流量,不会有多维度和深度的企业内容展示。
但到了视播时代,视频内容的匹配就不一样了。
企业借助于不同纬度的账号搭建,比如说产业、行业、创始人IP、产品各个账号构建品牌价值,通过内容种草、场景化展示,一方面把用户从“我需要什么”引导到“我可能想要什么”,另一方面让精准用户全方位了解自己,心里更有数。
我们从传导路径做个对比。
C端的传统电商,是“搜索→比价→加购→支付”四步流程,短视频直播电商是“视频或直播内容的场景触达—产生兴趣—一键下单”,从内容种草到交易履约,全都发生在闭环链路里。

B端的传统搜索,是“用户搜索→对比→用官网、客户案例等深度资料进行交叉验证→询价→再传递到上一级领导”,然后进行循环,最终还需要线下的实际参观和谈判,最终敲定交易。当然,客单价越高的业务,过程就越复杂,一般来说,B端的交易至少要经过6-7个角色的认可。
那短视频直播解决了什么问题?
传统搜索的核心逻辑是“用户主动输入关键词——平台返回结果”,短视频直播的核心逻辑是“企业主动展示内容——平台匹配用户”。
所以,过去搜索链条当中的“搜索”变成了“内容”,内容就是货架,所有的触达、兴趣和信任都需要借助于内容展开。
用户在观看某个账号内容的时候,就能直接触发站内搜索行为,延伸到品牌的其他内容进行深度的浏览,认知的效率得到了跃升,决策的时间也就被大大缩短了。
并且,这个用户有可能就是需求方的最高决策者,这在搜索时代是很难做到的,尤其是那些大公司,国际公司。

我们从字节跳动的年会上,也能看到抖音接下来的转变。
字节CEO梁汝波说今年抖音电商有三个目标:增加用户覆盖;增加直播电商规模,发挥内容电商的优势;增加搜索产生的GMV。
所以,我们可以肯定,短视频直播会进一步侵蚀传统搜索市场。
对于我们这些卖方企业的营销来说,一个明显的趋势就是要从传统搜索进化到视播时代的内容营销,把更多的力量投入到视频内容的全域营销当中。
但是,我们也可以肯定:传统搜索引擎也不会消亡。
这就是凯文·凯利在《必然》中说的:"所有产业都向流动共享、实时互动、去中心化演进。"
PC/移动搜索的市场份额,未来可能会萎缩到30%以下,但搜索行为的商业价值并不会减退,因为它始终代表着一批有着主动、明确需求的精准客户。

04
第三个阶段,是AI x 短视频的价值重构。
我们认为,这个阶段会有两种价值的重构。
一个是短视频内容的重构。
随着AIGC工具普及,用户日均内容生产量会呈现指数级别的爆发,2023年抖音生态报告里说,用户日均上传超过7000万条短视频。
我认为,这个数字在2025年可能会翻到10倍,每天会有7亿条短视频上传。
未来,整个搜索的内容数据库都会是“人类创作+AI生成”的混合体,企业的短视频内容工作将会大量借助于AI进行批量生成和制作,每个短视频都是可搜索的数字资产。
而且,这个未来离我们也不远了,今天已经有像文思子牙、deepseek、剪映AI的全流程工具了。

第二个是AI对于内容触达和搜索结果的重构。
从平台来说,未来一定不是用内容匹配算法,而是通过AI大量阅读各种形式的内容,然后去伪存真,给予用户直接的搜索结果反馈,减少用户比对的时间。
搜索不再局限于关键词匹配,AI会预测需求,会先行于用户显性搜索,注意力的争夺战会升级为对用户需求的“预见战”。
当用户去主动寻找信息,提出需求的时候,就不需要像今天一样在海量的原始信息里挑了。
AI会直接根据搜索关键词,对全平台的信息进行实时的抓取、阅读、理解,直接给用户一个最优的智生结果,这个结果可能就是购买链接或者联系方式了。
整个交易过程,从需求的产生,到选择购买会变得非常快速,AI会代替人进行搜索排名、查询真伪、排除广告、反复对比这个过程,直接给到用户最终的产品服务。
搜索转化漏斗被压缩到"AI识别用户意图-提供价值"的直连管道,企业要营销的对象就成了“怎么被AI认可”。

那么,对企业的营销来说,最终也要借助于AI去快速抓住用户需求的细微变化,去找到可能产生增长的领域和应用场景。
比如说在短视频平台,要利用AI大量部署各种纬度的种草内容,特别是有着场景化需求和即时消费的产品。
传统搜索会更加偏向于复杂、大宗的B端交易,企业需要深耕长尾知识库,建立品牌的基地,展示企业完整的技术参数、专利背书给复杂决策提供帮助,优化实体关系的图谱,给信任的建立添砖加瓦。
当搜索框进化为智能助手,当关键词被行为数据替代,我们就走向了凯文·凯利预言的"屏读时代":任何界面都是搜索入口,所有交互都是需求表达。
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的终极竞争力就成了借助于AI构建"需求感知-内容供给-即时满足"的闭环能力。
任何产品的设计都不再从技术能力出发,真正的核心公式成为了借助AI解读用户痛点→价值主张→解决方案→技术实现。

当然,这是我们对未来的一点畅想,但是,不能否认的地方在于,未来只有把理论洞察转化为算法能力、把用户行为沉淀为数据资产、把商业逻辑重构为价值网络的企业,才能成为搜索革命的最终赢家。
—
责任编辑 | 罗英凡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