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开完高规格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以及DeepSeek代表的全民AI普及之后,我们基本可以确定一个趋势。
那就是接下来的政策会越来越倾向于硬科技的创新和升级,创业者和经营者需要借势而行。
当然,硬科技并不一定就全是硬件科技,也包含软硬一体的模式创新。
在之前单仁行讲到群核科技的时候,我们提到了群核科技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商业模式。
什么呢?
他们既按照订阅模式进行运营,同时,又采用PLG产品主导增长的策略,也可以理解为“PLG+订阅模式”


我们对这个模式进行了更深一步的研究,发现今天越来越多的科技企业,特别是软硬一体的企业都在采用,或者是逐步转型类似的模式。
那么,PLG+订阅模式到底是什么?这两个看上去互为矛盾的组合,是如何为企业带来增长的?
02
我先解释一下订阅模式和PLG的核心概念。
在订阅模式的逻辑下,企业收入增长的重心不是产品,而是来自另外三个方面:
获得更多的用户;提升这些用户的价值;更长久的拥有这些用户。
就像Costco,也就是以会员收费作为主要收费模式,借助于搭建更加高效的供应链,同时理解用户的需求,给他们提供更加贴近需求的产品,进而把他们留在身边。

也就是说,在订阅模式下,企业不再是销售产品,服务也不只是为了卖更多的产品,而是为了让用户获得更大的价值。
用户为了这种价值进行持续的订阅,就是企业持续获得收入的来源所在。
所以,订阅模式不仅仅是一种收入上的变化,本质上是经营理念的变化,一切以用户为中心。
用一句话来描述,所谓订阅经济就是,从特定群体的需求出发,为他们创造出能带来持续价值的服务。
那PLG呢?
翻译过来就是产品主导增长,核心是在于通过产品的自身价值,来驱动用户增长与转化。
所以,第一眼看上去,这两个好像不太相干,一个关注用户,一个关注产品。
但实际上,PLG的起点是产品,但终点是终端用户,它所强调的其实是产品带给终端用户的体验。
所以,PLG在2016年被提出来之后,这几年迅速结合订阅模式,成为了企业实现持续收入增长的新动力。

可以说,PLG是今天订阅模式规模化增长的核心引擎,它重构了订阅模式的增长逻辑。
因为在过去,订阅模式的用户决策链条是销售驱动。
也就是企业发现用户的需求,然后制定解决方案,让用户付费进行订阅,它的价值验证点在于产品的演示,我们也叫POC演示(Proof of Concept为观点提供证据)。
诶,演示好了,用户满意了,才会付费进行订阅,所以,销售还是整个成本结构当中的核心。
但PLG+订阅制就不一样了。
用户决策链条变成了产品驱动,你先体验,我来不断完善需求,然后实现用户的付费订阅。
它的价值验证点就不是产品演示了,而是用户在实际使用当中的那个哇塞时刻(Aha Moment)。
诶,这就把订阅模式从“先付费后使用”转为了“先体验后转化”,销售的成本就被研发所代替了,因为只有产品足够好,才能引起用户的长久使用。

二者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产品价值→用户转化→持续变现”的闭环:
优秀的产品体验吸引用户,用户为了更高级的功能进行持续的升级订阅,同时,产品保持持续改进用来留住老用户,并且吸引新的用户。
03
我们用个案例来进一步的分析。
在2024年全球独角兽企业当中,有一家企业以2800亿人民币的估值排在第8位,在2023年,它的估值是1450亿,也就是一年时间翻了一倍。
这家企业叫Canva可画,它的产品就是一个在线的设计平台,但借助于PLG+订阅模式,它在2023年的月活用户超过3亿,同比增长26%。
根据Gartner《2025年全球设计软件市场趋势》预测,2025年Canva的月活用户会增长到4亿。

它的模式同样是订阅制,但在PLG的策略下,订阅就不再是依靠销售驱动,按月或者年来付费。
而是采取了多层设计。

第一层是免费层,提供基础设计工具+免费模板,协作人数在3个人以内,它的要求就是保证用户首次设计完成时间要小于10分钟,通过简单的拖放素材和编辑,做到人人都能设计。
Canva还在TikTok上发起话题挑战赛,用户只需要选择模板、替换文字、生成海报,15秒视频就可以参与,这些视频既是产品演示,又是用户主动创造的内容,自带传播属性,每个参与者其实也在展示Canva用起来有多简单,单季度获得270万次自然传播,
第二层是pro层,解锁商用素材和模版,导入AI进行智能设计和编辑,每月30元。

第三层是企业的定制化,开放跨团队权限管理和API集成,针对企业需求进行单独的解决方案,根据Canva企业白皮书的资料,企业版均价是每个席位900美元。
免费层的用意是降低使用门槛,凸显产品优势,快速扩大用户基数,形成自然传播。
等到用户的需求升级,就会倒逼团队主动选择更高阶的订阅方案,降低销售介入的成本。
同时,通过订阅用户行为数据,比如功能使用频率、协作请求来反哺产品的优化。
类似的企业还有很多,比如Snowflake,中文名叫雪花,这是一家提供云数据仓库和云计算的企业,2020年在美股IPO,也是巴菲特唯一在上市前购买的股票。
它同样是采取了数据云的PLG+用量计费的订阅模式(Usage-Based)。
用户需要预付年度费用锁定计算资源,但同时,雪花也让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直接访问云数据平台,不需要复杂的配置,并且提供免费试用,允许用户共享数据和应用程序,每个共享行为本质上也是产品的自然推广。
从雪花2024年3季度财报来看,它的净收入留存率达到了127%,剩余履约金额是57.32亿美元。


这就构成了一个互补,PLG为订阅模式引流,通过免费版来降低体验门槛,让用户先感知价值再付费,同时,订阅模式也为PLG策略进行变现,把用户对产品的依赖转化为可预测的持续收入。
就像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所说的:"企业有且只有两个基本职能,创新和营销。"PLG+订阅模式就是在把这两者融合为同一个动作:打造会自我营销的创新产品,获得长期稳定的持续收入。
未来,产品即渠道,体验即货币,我们每个产品的功能都可能成为解决某一个需求的方案,一个分销节点,同时也会是内容生产和传播的开关。
每一次用户能够获得超出预期的体验,实际上也在创造了新的价值交换,把用户注意力和满意度变成一个可以转化和流通的资产。
—
责任编辑 | 罗英凡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