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小岗村出名在意料之外,近些年出名也不在意料之中

园丁爱历史 2023-05-04 09:07:31

想当年,怕出名,不然也不会偷偷签订协议。

当时的小岗村搞包产到户,是怕别人知道,怕出名,如果不是顺应了国家当时大政方针,戴个反对“三面红旗”的帽子,带头者入狱很正常。

当初包产到户既没有政策支持,也没有资金扶持,大家只是为了吃口饱饭,如果集体能吃八成饱,也不会这样铤而走险。

带头搞包产到户小岗村有名吗?

作为农村的农民,有多少人知道小岗村,很难说,反正大家都知道人民公社生产队解散了,农民自由了,可以凭自己的能力去挣钱了,至于怎么挣钱、如何改变生活都是凭自己的本事,谁会关心小岗村。

就是对小岗村熟悉的基层干部也不会拿小岗村做样板,包产到户后,大家都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小岗村只是包产到户样板,而非经济发展典型,谁会关注小岗村的发展,所以小岗很快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近些年,网络上小岗村再度“热”起来,这次同样也是在小岗村的意料之外。

这次出名是被一些否定国家包产到户政策的人,恶意炒作起来的。

一些人强行赋予小岗村一种使命:那就是小岗村也应该是经济发展的样板!如达不到就证明包产到户政策是错误的!

这种设想显然是别有用心,不知这些人是不是也以革命老区的经济落后,质疑当初革命正确性。

还有一些人质疑小岗村当初十八户农民签订的协议真实性,借此质疑包产到户,但这些人是不是也质疑雷锋送老人回家的照片真实性。

我说这些也不是说不可质疑,但我要说的不管协议和雷锋照片是不是后补的,但小岗村的包产到户和雷锋送老人回家的事是真实的。

我想很多人未必熟悉小岗村的变迁:

新中国成立初,小岗有24户人家,与大严、小严合称大严村。

1955年,成立互助组时因地处岗地起名小岗互助组。小岗由此得名。

1978年末,小岗为梨园公社严岗大队的一个生产队,小岗有村民20户,115人,可分的地有304亩。

1993年,小岗队与大严队组合并成立小岗村,合并后的小岗村成为一个行政村。

2008年,严岗村、石马村合并到小岗村,属小溪河镇。

截至2014年,小岗村下辖小岗、严岗、石马、大严队、马庙、后范、程圩等19个自然村,23个村民小组。

截至2018年,小岗村由1979年的18户变成了一个940户的大型村落,共有4173人,其中劳动力2200多名,其中可耕土地面积1.45万亩,水田800亩。

从上面可以看出,包产到户时,小岗村只是个自然村,只是严岗大队的一个生产队,直到1993年小岗村才和大严村合并成为一个行政村。

2004年沈浩挂职以前,当地政府不但没有对小岗村怎么扶持,甚至小岗村招商引资来的几个企业也被乡政府收走了。

当地政府对小岗村的大力扶持是在沈浩沈浩去世后,而此时的小岗村是二十多个自然村组成的超大行政村,原来的包产到户的“小岗村”的村民在其中所占的比例很小了,是115:4173,而这些人却把账都算到以前的那十八户农民身上,其实就是别有用心,原小岗村的人怎么也想不到,在“岗人不再治岗”很多年以后,他们再次被关注,而这次是被一些人利用,用为否定包产到户的典型,更是在预料之外,因为这时的小岗村只是“村名”,和以前包产到户的自然村已没有了可比性。

这些人强行先赋予的“小岗村也应该是经济发展的样板”是科学和经不起推敲的,借此否定包产到户政策也是徒劳的。

退一步讲,即使你能抹黑小岗村,也否定不了包产到户的正确性,因为小岗村并不是包产到户的最先尝试者,有没有小岗村包产到户也会实施,因为包产到户当时只是国家顺应民意,国家推行包产到户政策时,各种包产到户的尝试已遍地开花。

小岗村只是六十多万个包产到户村庄的一员,包产到户取得的成就,农村、农民翻天覆地的变化有目共睹。

0 阅读:11

园丁爱历史

简介:解真相,明辨是非,欣赏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