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谈怪论之“小岗村能讨到饭,证明其他地区农民粮食基本够吃

园丁爱历史 2023-04-29 16:51:56

“小岗村人靠到其他地方讨饭活了下来,这是不是也证明其他地区农民生产的粮食基本够吃,还能拿出一点给讨饭的小岗人?”

我已经不止一次的看过这一类的话了,当然不是说的小岗村。

我想这些人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拿要到饭来说明那时候农民生产的粮食够吃,这正说明这些人根本没有经历过那个时候的农民的真实生活。

那个时候,鲁西北平原在全国范围不算最穷的,但粮食也是不够吃,很多人说的够吃,其实就是没有“断顿”。

那时每人分的粮食不足三百斤,不够地瓜、野菜、树叶凑。

我是六五年生人,没有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吃的树叶也是槐花、榆钱、榆叶这一类的比较好吃的树叶,野菜也是扫帚菜、马齿苋一类的,处理好了,蒸着吃还是挺好吃的,老人说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玉米芯都吃光了,对于没有经历过的简直不可思议,想想也是,如果不是这样,怎么会有人饿死。

七十年代,我们这里要饭的大多数因为孩子多,或没有家庭主妇的家庭。

俗话说,半大小子,吃死老子真是没错,我小的时候,总是感觉饿不到饭时,也就是不到吃饭的时候早早就饿了。

那时夏天秋天好办,地里到处都有吃的,所以那时的孩子,爬瓜摎茄子的事都没少干,夏天燎麦穗,秋天焖地瓜、烧玉米、燎黄豆,又解饿又好吃,而且都有较强的技术性在里面,现在想想也挺好玩。

冬天地里没有什么,只有在家里想办法了,那时候大人完炕或做完饭,都会在灰里埋上几块地瓜,那就是孩子饿了,都会在锅底下找焖地瓜吃,因为那时也没有零食,如果家里有玉米面饼子,如果条件好的,再把饼子刨开,撒点盐,滴上几滴老棉油,那就是零食中的极品了。

那时候啃生地瓜是经常的事,但刚收不久的地瓜不好吃,因为含淀粉高,很哏,要等到临近春节的时候,地瓜才会变甜,但这时的地瓜如果存不好,就开始长黑斑了。

所以,我们同龄人说起那时候吃地瓜,都有这种印象:地瓜刚下来,生吃哏,熟吃不甜还噎人,那时吃地瓜也要就咸菜,不然咽不下;等到几个月地瓜变甜了,就开始长黑斑了,挨着黑斑的地方很苦。

那时候几乎没有吃过红瓤地瓜,因为产量低,不能晒地瓜干,再就是淀粉含量低,不好存,所以生产队不种,那时的红瓤地瓜想来也算是奢侈品吧。

那时候吃饭要计划着吃,要看米下锅,再就是忙时吃干,闲时吃稀,再就是晚饭就是喝点粥。。。总之,不能敞开肚皮吃,要保证不断顿,能接上新粮。

因此,虽然那时候大多数家庭没要饭,顿顿也能吃饱,其实很多都是用粥填饱的,也就是“水饱”,这也就是饿不到饭时的原因。

说到要饭,七十年代是比较多的,几乎天天能看见。

那时要饭的嘴里喊的都是“大爷大娘可怜可怜我吧!给口吃的吧!”

那时的要求不高,能给一口就行,大多数真是给一口窝头或饼子,或地瓜,有时要饭的接过来就直接放到嘴里吃了,就是一口也不能保证家家都能要到,有的人家装没听见,要饭的喊几声,就无奈的走了,有的干脆就提前把门关上了。

那时要饭的来了,母亲总是掰一块窝头让我送过去,开始我觉得给的太少,可是在家里呆上一晌,有时一个窝头不知不觉送完了,如果来一个要饭的给一个窝头,可能就没有自己吃的了。

要饭的就是吃百家饭,一家给一口,对每家来说少吃一口,影响不大,但百家一家一口,就能让断顿的人家挨过粮荒,不至于饿死。那时的要饭的是名副其实的“要饭”,是为了活命!

到了衣食无忧的八十年代,要饭已经不要吃的了,要么给钱、要么给粮,想拿个馒头应付,没门!给个馒头就想让我走,打发要饭的那!

告诉你!我不是要饭的,我是乞丐!

0 阅读:4

园丁爱历史

简介:解真相,明辨是非,欣赏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