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鎧
编辑|刺猬
巴哈伊教社团的特点恺加王朝时期伊朗巴哈伊教社团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发展地点以大城市为中心。
巴哈伊教社团广泛分布在伊朗的城市和乡村,尽管伊朗各省中心城市时而有严厉的镇压,但是发展最为繁荣的巴哈伊教团体,一般都聚集在各省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
一方面,那里聚集着社会精英,巴哈伊教团体能够借助社会精英们掌握的各种政治经济文化资源,受更多的庇护。
此外,正是因为巴哈伊教在发展过程中主要是受到了社会精英的欢迎,巴哈伊教团体在大城市扎根更有利于传教,以及与外界的交流。
第二,具有现代性。谈到现代性就必须理解现代化,这有助于我们理解巴哈伊教团体。
一方面,巴哈伊教社团的现代性体现在其组织形式上。
巴哈伊教社团里除巴哈欧拉以外,没有任何宗教权威存在,社团内部设有管理人员,但不是专职的教职人员,并且教徒不需要对其绝对服从,内部事务的决策采取集体商议的民主集中形式。
另一方面,从其观念上来看。虽然巴哈伊教不鼓励教徒参与国家政治,但是鼓励教徒积极入世,参与社会活动,为推动伊朗社会现代化的发展,建立一个自由、民主、平等的世界而奋斗。
在此思想的指导下,巴哈伊教社团在伊朗致力于发展现代教育、医疗卫生事业、兴建图书馆等等社会公益事业。
第三,妇女在巴哈伊教社团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巴哈伊教有独特的妇女观,倡导男女平等、妇女解放。
伊朗传统妇女的角色是生儿育女,承担家务。但是,巴哈伊教认为“地球乃一国,人类乃其民”,所有国家、民族都是世界大家族中平等的一员。
而家庭是国家乃至民族组成的基本单位,并且是社会变革的源泉,构建和谐社会应该以此为逻辑起点。推动家庭成员间的平等,就可以实现国家和民族的平等和谐。
所以构建一个良好的家庭,首先就应该摒弃对妇女的歧视,提高妇女地位,构建家庭中平等的关系。
一方面,巴哈伊教倡导妇女解放。他们认为女性应该像男性一样有知识、有能力、有理想、有目标、有独立的人格,不应该是男性的附属品。
应该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另一方面,巴哈伊教倡导女性要受教育。
在家庭中下一代主要依靠妇女照顾,一个有知识的女性在潜移默化中对自己的孩子产生的影响,不同于缺少文化素养的母亲,这会深刻影响下一代的成长,所以妇女受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妇女在巴哈伊教社团中发挥了相当的作用。第一,女教徒积极在社会上推动现代教育,兴建学校。
伊斯玛特·卡努姆生于德黑兰的显贵家庭,她父亲作为沙赫近臣,权倾朝野,担任财政大臣。
但七岁时由于父亲去世,便被寄养到外祖父家里。因为家庭条件优渥,所以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文化熏陶,成为德黑兰有名的女诗人。
卡努姆长大后嫁给了伊朗军事大臣,但丈夫性格暴戾,经常受到家暴,直到她丈夫死后,卡努姆才重新获得了自由,这时恰好接触到巴哈伊教并皈依。
卡努姆在德黑兰创办报刊,建立女子学校,还是伊朗第一个穿西式服装的女性。第二,妇女在巴哈伊教社团内部担任管理人员。
有相当一部分女性既有知识又有能力,在巴哈伊教社团受到严厉镇压时,男性管理人员被逮捕,她们受命于危难之际,担任起社团的管理者,主持社团的内部事务。
穆拉·阿里原是地方社团的管理者,在镇压中殉道。此时他的妻子阿拉维·卡努姆便担负起重任。
还有巴哈伊社团的领导者穆拉· 贾法尔死后,妻子穆拉·法蒂玛也成为了社团的领导人。
女性巴哈伊教徒在社团中的作用不仅在以上两方面,她们还利用自己掌握的资源、拥有的知识来传播巴哈伊教,在社会上用自己的知识、人格魅力影响其他妇女。
总而言之,从巴哈欧拉到阿博都时期,巴哈伊教社团发展完善起来,不仅建立了灵体会,而且吸引了众多社会精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推动了伊朗社会现代化的发展。
巴哈伊教社团推动了伊朗现代教育的发展巴哈伊教重视教育,巴哈欧拉认为受教育是每一个教徒的义务,只有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教徒才能有条件理解教义。
所以兴建学校是恺加王朝时期巴哈伊教社团在伊朗社会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并且对伊朗恺加王朝的现代教育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巴哈伊教徒创办现代学校始于19世纪80年代末,恺加王朝时期的巴哈伊学校发展于穆扎法尔·丁国王统治时期,直到恺加王朝覆灭。
第一所巴哈伊学校——塔比亚男子学校创办于1889年的德黑兰,伊朗各地的巴哈伊教社团又继续建立塔比亚男子学校,数量达80所。
在伊朗国家现代化改革的影响下,巴哈伊学校得到进一步发展。
穆扎法尔·丁致力于伊朗的现代化改革,他支持巴哈伊教徒创办学校,给他们以优惠,并且将它纳入到国家教育部统一管理,一方面巴哈伊学校可以传播西方文化,另一方面可以为他的改革培养需要的人才。
与此同时,也有乌莱玛表示反对,这主要集中在底层乌莱玛当中。一方面,现代教育的发展传播了西方文化,向人们灌输民主科学和人文理性精神,冲击了伊斯兰教的传统价值观。
这让乌莱玛难以接受,但这已是时代发展的潮流,所以高级乌莱玛也不能抗拒,毕竟巴哈伊教徒创办的有影响力的学校都是作为官方学校的分支而存在,并且在名义上并未公开对外声称它们是巴哈伊教徒创办的。
另一方面,现代教育的兴起冲击了传统宗教教育,这意味着底层乌莱玛的教育谋生手段受到影响。
宪政革命前后德黑兰以外省份的巴哈伊学校有被乌莱玛查封的,但是这并没有阻碍它继续发展。
没有明确的数据记载,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伊朗的巴哈伊学校数量具体有多少,但是由于它的进步性,对于西方文化及宪政革命思想的传播起了重要的作用。
巴哈伊学校具有进步性,所以它有力地推动了伊朗民间现代教育的发展。而现代教育的发展是传播西方文化、开启民智的重要途径。
宪政革命是一场伊朗全民参与的政治运动,这场变革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思想文化背景是19世纪现代教育向人们传播了西方文化和理念。
而巴哈伊教是推动伊朗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为宪政革命思想的传播和宪政革命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首先,巴哈伊学校设置的不是宗教课程,而是波斯语、英语、法语、世界历史、波斯历史、地理等人文科学,以及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
虽然这些课程只有历史学科直接与意识形态相关,但其他科目也都蕴含着西方的文化和理念,为宪政革命时期人们接受西方的政治思想创造了前提。
其次,宪政革命时期巴哈伊学校的课本附上了宣传宪政革命思想的文本,这是教师授课的内容之一。
巴哈伊学校的课本编纂是由教育社团和巴哈伊教学校投资人负责,政府不参与。
教育社团是非政府组织,它的成员是由外国顾问、海外留学先进知识分子、开明的乌莱玛、富有商人以及其他社会进步人士组成,宪政革命期间他们将宪政革命思想加入课本中向社会宣传。
并且,这时巴哈伊学校的历史课本宣传的是公民和国家概念,而不是王朝、部落、宗教共同体等概念。
最后,其学制也是模仿西方的教育模式。巴哈伊学校有三个学制,即初级、中级、高级,这是学习西方文化的案例,在潜移默化中也向社会传播了西方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