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二王书法地位的变迁来看书画艺术欣赏中名人推重的影响

书画艺术之窗 2024-08-30 10:12:06

第二个是名人的推重,这之中又以有权者的推重影响最大。东晋末年的书法“二王称英”,但到了南朝宋齐之间,王献之的地位高过了王羲之,因为此间的书法家和名人如羊欣、谢灵运等皆师献之。

及至梁武帝萧衍认为钟繇书法高于王羲之,王羲之又高于王献之,风向于是大变,书法家萧子云长期“规模(模仿学习)子敬”,此时改学钟书,得到了梁武帝的赞赏。至唐初,唐太宗李世民则对王羲之推崇备至,贬钟繇,斥献之,认为只有王羲之的书法“尽善尽美”,甚至有计赚兰亭,陪葬昭陵的传说。

这说明书法家本身的水平没有变化,世人对于他们的评价却是动态变化的,在此过程中,名人的推重起着很大影响,而名人的推重往往又不及皇权加持后的一言九鼎。人们的思想受先入为主和思维定式的影响,觉得既是定论(且不管这定论是如何而来的,也不管这定论是否正确)便是毋庸质疑甚至是不可置疑的,这种心理再加上对于权力的跪拜,有些人便热衷于隳突异见,喘月吠日。

我们在《书画中的悲慨》中说过,“不同的事物对应着不同的实境,它们相互之间既有基于道的共性,又有各自的特性,一个人到达了书法的实境,则其理解和学习音乐或许会容易很多,但对于书法的精通并不会直接造成对于音乐的精通。”各种事物(包括艺术)既有能触类旁通之处,又有截然不同之处,一个人在某方面有特长不代表其便能事事精通,故名人推重即使出自其对艺术的真实理解,也不一定便是正确和准确的。

注:本文根据大愚观点整理

本文为《东西方美学参证》系列文章之四十六

「美学标准二十四品之形容」艺术中的“象外之象”和“神外之神”

【书画中的缜密】缜密是一种抽象的应有尽有,而非表象的纤毫不遗

0 阅读:59
评论列表
  • 2024-09-04 17:55

    庞中华 的 蚯蚓体;田英章 的 算子体. 庞中华 没有楷书基础,田英章没有篆隶基础。一个中专,一个高中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