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观察一下身边有厌学问题的孩子,就会发现,他们大多数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完美主义。
他们很多本身就非常优秀,长相出众,为人善良,成绩优异,却依然对自己很不满意。
也有一些是曾经成绩非常优异,但如今休学厌学在家,觉得自己什么都比不上别人,也提不起动力改变自己,因而陷入挣扎当中。
01
越优秀的“好孩子”
越容易完美主义
“优秀”、“好孩子”的评价,有时候会像一个陷阱:
拉着孩子们在不断追求完美的路上,一路狂奔。
孩子会误以为自己真的无所不能,事事皆可达到极致。
长此以往,完美主义的枷锁便在不知不觉间将他们紧紧锁住。
我们想象中的“完美主义学生”:
注重细节、精确度和准确度;
条理性强;
勤奋、有上进心……
现实中的“完美主义学生”往往:
难以做决定;
不断地重复,纠正,过度检查和反复确认;
做事爱拖延;
习惯性逃避;
过早地放弃……
有点反常识,对吧?
因为对于过度完美主义的孩子而言,“自己必须完美”反而成为了一种沉重的镣铐,将他们困在原地,动弹不得。
做就有可能错,就有可能失败,那就不完美了。
对“不完美”的恐惧,让他们一步都不敢往前走。
我接触到一些休学在家的孩子,他们心中有一个错误的信念是:
我一定要准备到100%,才能去学校。
去学校遇到同学的刁难、老师的异样眼光,该怎么应对?
自己的情绪是不是调整到最佳状态?
学习进度该如何跟上?
总之,只要有一点准备得不充分,就坚决不愿意迈进学校的大门。
“我什么条件都不满足,我真没用!”
“果然我什么都做不好”。
一边焦急万分,一边自我否定,一切就这么停留在了原地,一动不动。
因此,日复一日,复学的事就这么拖了下去。
因为永远不会有100%准备好的一天。
复学必定是一个波浪式前进的事情,有退缩、失败都很正常,但这些“完美主义”的孩子很难接受这些挫折。
02
如何帮孩子放下“完美”
接纳现实?
有些家长说,自从发现孩子是完美型的,我们就放松了对他的要求,我们经常对他说,只要你努力就可以,我们不在乎成绩,为什么他还是不放过自己?
这个问题要从三方面回答。
一是,孩子的人格从一出生就开始塑造了。
在孩子6岁时已经形成了80%,那个时候我们对孩子要求高,或者不同调,已经成为孩子人格的底色,并不会因为我们说了几句话就改变。
二是,我们是不是真的接纳孩子的不完美了。
很多父母说,我接纳了,我现在什么都由着他,每天都会说别对自己要求那么高,我们不在乎你的成绩,你努力就行了。
这个不是接纳,这是变相的强化。
真的接纳了孩子的不完美,我们就不会觉得这是件事,更不会挂在嘴上,我们之所以反复的说,就是不接纳的表现。
三是,父母自己是不是一个松弛的人。
如果我们嘴上说不在乎他的成绩,但我们家长自己活得非常紧张,非常焦虑,
没有自己的娱乐,没有自己的爱好和圈子,我们自己对生活有很多限制性信念,经常处在不安中。
这时候我们要求孩子松弛,这是做不到的,因为父母自己不会松弛,孩子没有榜样可学。
我们看到太多的家庭,父母自己没什么朋友,也从不关爱自己,却要求孩子出门玩,多交朋友,
这种情况下,孩子是不敢快乐的,他们一旦快乐就会觉得对不起父母,我爸爸妈妈还在受苦,我自己吃喝玩乐,我太没良心了。
什么时候孩子才真的可以放弃对完美的追求?
就是当一个所谓完美主义者开始允许自己有一些缺点、犯一些错误的时候,他的生命力就开始恢复和展开了。
如何允许自己犯一些错误,有一些缺点呢?
就是在一个足够放松的家庭,一对允许自己有这样或那样不足的父母面前,他的缺点或者错误没有被过度的关注,没有人要盯着他,看到他的缺点或错误就要马上纠正,甚至是批评指责。
父母内心的声音是:
我自己都一堆缺点,可我觉得自己也还不错,孩子比我强多了,有点小缺点,小错误挺好,没错误没缺点的人必然是无趣的,是没有进步空间的,那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允许自己犯错,就能允许孩子犯错,允许自己有缺点就能允许孩子有缺点。
常见的错误是,很多家长会觉得孩子的不完美就是自己不完美,就会用自己想像出来的完美标准要求孩子,孩子达不到就会对孩子表达各种失望,甚至是恨铁不成钢。
很多家长会觉得,如果我的孩子不够优秀,就代表我不是个好爸爸或者好妈妈。
这时候心里会有很多对自己的愤怒,这一愤怒也许开始的时候是针对孩子的,因为孩子的糟糕状态打击了母亲的自我完美感。
但是,她不会允许自己将愤怒直接发泄到孩子身上,她唯一能够允许自己做的,就是以高标准作为“幌子”来要求孩子。
这样的心理活动被掩盖在她内心深处,连她自己都不会意识到。
在可以意识到的层面,她会这样安慰自己:我这样做是为了孩子好,是为了使他将来成为一个更加优秀的人。
但是,我们需要明确的知道,孩子不是为了我们投射强大和完美而存在的,更不是我们逃避自己的“无能为力”而存在的,他是个独立的个体,他有权利选择自己的人生,当然也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03
帮助孩子摆脱完美型人格的办法
1、家长先处理自己的问题
诸如:焦虑不安、过高的社会规则感、对孩子有过高的要求,无法享受生活、不接纳自己的缺点和过失等等。
收回对孩子完美自我的投射,把成长空间还给孩子,这样才能为孩子创造一个不完美也能活下去的环境。
2、帮助孩子区分“我不够好”和“我目前做得不够好”
完美主义的孩子很容易陷入“自我怀疑—自暴自弃”的循环:
我这件事做得不好,就等于我这个人不好,代表我没用,我失败。
一件事做得不完美,就代表我这个人不完美。
因此,一次考试不好,一次交友不顺利,就足以让他们崩溃,陷入迷茫中。
“我就是这样的人”。
“我不够好”。
“我不可能做到”。
其实,失败只能说明“我目前做得不够好”,不代表“我不够好”。
3、如果不能有效的帮助孩子降低对完美的追求,至少可以先闭嘴,不把焦虑和高要求传递给孩子。
如果能接纳孩子,就可以在鼓励孩子允许自己犯一些小错误,有一些小缺点上做文章。
因为错误本身就可能是创意,是浪漫。
我们可以想一下,有多少改变人类命运的发明都是建立在错误上的。
一成不变的生活绝对没有浪漫可言,所有的浪漫都是建立在意外之上的。
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也允许孩子的想法无法实现,因为想法能不能实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自己的想法被肯定,这就会帮助孩子凝聚自体感。
4、和孩子一起去承担因无法达到完美而带来的后果。
勇敢而坚定的站在孩子身后,告诉他只管去做自己想做的事,爸爸妈妈永远理解你,支持你,帮助你,不用怕,出了问题我们一起分析,一起面对。
让孩子感觉自己有靠山,就算是出了错,不成功,爸爸妈妈也是爱自己的。
被信任,被祝福的孩子才能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