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儿子从初二开始变得异常叛逆,一身反骨,感觉每天都在跟我们“较劲”。
首先是手机的问题。
虽然给他买手机之前说好了使用规则,但实际执行起来困难重重。
打过,骂过,也摔过手机,严重的时候,爸爸还推搡过孩子。
爸爸放狠话:考不上高中你就去扫大街!这么好的条件不好好学习还不如去死!
儿子愤怒地把爸爸推到客厅,“砰”的一声关上了门。
家庭氛围剑拔弩张,学校的氛围更是不轻松。
儿子所在的班级是重点班,各科老师要求都非常严格。
他平日里总是因为这样那样的事儿,频频被老师批评,甚至还时常被罚站。
每次他回家跟我们倾诉这些遭遇的时候,我和爱人心里还暗自庆幸,想着老师管得严是好事儿,说不定咱家孩子还有机会 “逆袭”,于是便一个劲儿地劝儿子要乖乖听老师的话,把心思都放在学习上。

可谁能料到,初二下学期那几场接连不断的考试里,儿子的英语成绩就跟坐了滑梯似的,一路下滑。
这可把我急坏了,当下就决定给他报个英语辅导班,让专业的老师针对他的薄弱环节好好补一补。
没想到,儿子一听这话就不乐意了,嘴里嘟囔个不停,非说要自己在家刷题,死活不愿意去补习班,额外布置的作业更是碰都不碰一下。

眼瞅着期末考试成绩公布,英语成绩还是惨不忍睹,他却只是一味地抱怨题目太难,成天唉声叹气。
我这火气 “噌” 的一下就冒上来了,冲他吼道:
“我早就跟你说让你去补习,你偏不听,非要自己瞎捣鼓,这下可好,学成这副模样!让你做点事儿,就跟要了你的命似的,怎么就这么倔呢!你脑子到底咋想的!”
儿子也不甘示弱,脸涨得通红,冲我怒喊:
“你能不能消停会儿!我的事儿不用你在这儿瞎操心!”
从那以后,他跟我关系彻底僵了,连着好几天都窝在屋里不出来,连学校都懒得去,书本扔一边,作业更是别提了。
我跟他说,就算不写作业,好歹也翻翻书啊。
没想到为了跟我对着干,他竟当我面直接把书撕了。
02
也是被逼无奈了,只能听朋友建议,开始去学习了解如何教育青春期孩子,也才慢慢知道——爱较劲的父母,容易激发孩子的“反骨”。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追蛇定律”:
讲的是一个人在野外行走的时候,被突然出现的一条毒蛇咬伤了。
他第一反应不是治疗伤口,而是泄愤。
随后,他捡起一旁的树枝向蛇的方向追了过去,想立马将蛇打死。
可是蛇早就溜得无影无踪,而他已经因毒性发作,倒在了路旁。
这个人像极了很多父母,当孩子让我们感觉到糟心的时候,我们第一反应是去和孩子“较劲”、硬碰硬:一味地抱怨、指责、控制。
这就如同被蛇咬后去追蛇一样,我们的注意力完全被那个所谓伤害我们的源头所吸引,而忽略了自身的状况以及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的儿子现在正处于青春期,和其他青春期的孩子一样,他渴望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思考和做事,不再愿意一味地服从父母的安排和命令。
在童年时期,由于孩子的自主意识相对较弱,再加上他们天然处于弱势地位,所以大多数时候,他们还是会听从父母的话。
但是到了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和生理会同时发生显著的变化,他们的自主意识迅速增强,内心空前地渴望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行动。
如此一来,亲子之间的矛盾便不可避免地产生了。

在这个阶段,孩子对父母的意见和安排变得格外敏感,哪怕他们内心深处明白父母的提议是正确的,也会故意不听,以此来显示自己的主权。
而父母们则会因此感到生气和困惑,心里想着:原先让干啥就干啥,现在怎么突然就跟我对着干了呢?肯定是叛逆了呀!
于是,父母们便会加大对孩子的管教力度。
就像我自己,由于我对儿子的指导过多,导致他在一次次的抗争中,逆反心理越来越严重。
那么,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既保护孩子的自主性,又不至于让他的学业受到影响呢?
03
1、转移注意力,先别跟自己较劲
当我发现孩子长期处于一种模式,几乎没有什么改变的时候,我意识到,作为家长,我必须提升自己的认知,要做出一些改变来打破现状。
我也开始反思自己与孩子沟通时的动机,我发现,说什么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在沟通时,到底是出于尊重、倾听和好奇,还是仅仅为了缓解自己的焦虑。
我意识到,如果我只是想通过沟通去改变孩子,那真的是在幻想。
我试着放下想要成为一个完美妈妈、好妈妈的执念。
我接纳了自己的能力有限,也承认自己有时候会感到无力和无奈。
我也学会了给自己放个假,让自己放松放松,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
我发现,哪怕我离开几天,天也不会塌下来,甚至还会有意想不到的好事发生。
我知道,从知道这些道理到真正做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我让自己慢下来,先好好修炼自己。
我会去看看每次和孩子聊天的内容有没有变化,也会觉察自己有没有足够的力量。
因为我知道,如果我自己都感到无力,又怎么能去帮助、引导和要求孩子呢?
以前,一想到孩子,我的脑海里就全是他没去上学、休学了、黑白颠倒玩手机、不出门、不看书学习这些事。
现在我开始反思,除了这些,孩子身上还有哪些优点和潜力呢?
我会对孩子说:
“宝贝,妈妈看到你心里在斗争、纠结和焦虑。心理专家说过,经过至少三五次这样的内心斗争,人就会获得力量,就能勇敢地去面对了。妈妈会一直陪着你,直到你内心充满力量。”
我学着去接受自己和孩子的焦虑,把这种焦虑看见并表达出来。
2、停止包办,学会放手,把自主权还给孩子
很多时候,孩子的突然失控,正是源于父母前期的「过度控制」。
养育孩子,我们希望一切井然有序,不要出现意外。
于是我常常有意无意地控制孩子,要求他按照我期待的方式成长。
比如为了让孩子提升成绩,便自作主张地帮孩子找辅导班,虽然我的出发点是好的,是希望孩子能够在学业上有所进步。
但孩子却可能因此而觉得我对他不够信任,质疑他的学习能力,进而产生负面情绪,变得暴躁易怒,与我展开对抗。
想要改变这样的现状,就要把自主权还给孩子,多给他一些自由和空间。
要知道,自主感是人的基本心理需求之一,当孩子拥有了自主权,他们才能真正唤醒内心深处的动力和创造力,从而不断地体会到对生活的掌控感。

在之后的相处中,我尤其注意这一点。
不管是学习任务,还是买什么衣服,留什么发型,还是上什么补习班,我都会先耐心询问他自己的意见,
然后给予他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告诉他“你的想法蛮合理的,你自己去做吧”。
有了掌控感,儿子也有了为自己负责的机会。他的暴躁和情绪消失了一多半,不再像以前那样处处与我针锋相对、一点就着了。
我再说话,他也有了耐心听,亲子关系也融洽了不少。

现在,儿子知道我会尽可能的尊重他的意见,在需要时,也会主动来问我的建议,他知道,妈妈会给他全力支持。
如今,儿子清楚我会尽最大可能尊重他的想法。每当遇到需要拿主意的事儿,他也会主动来询问我的建议。
因为他心里明白,妈妈永远是他最坚实的后盾,会毫无保留地给予他全力支持。
回想起和青春期儿子那一番番斗智斗勇的经历,我心中真是感慨万千。
孩子在一天天成长,尤其是步入青春期后,他们早已不再是过去那个事事都听我们安排的小孩子了。要是还打着“为他好”的旗号对他们发号施令,往往只会换来孩子激烈的反抗。
家长也要抱着成长的心态,不断学习、改进,为孩子提供科学的支持与指导。也只有这样,才能将亲子危机化解于无形,陪伴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