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最大的成功,是在这两件事上不管孩子,越不管,越有出息1

爱的轻语声 2025-02-10 16:41:40

哲学家柏拉图说过一句话:

“一个人从小所接受的教育会引导他走向何方,这将决定他未来的发展方向。”

确实如此。

孩子的成长环境对他们未来的人生道路有着重要影响。

家庭是孩子的最初学习场所,父母则是孩子的首任教育者,他们对孩子一生的成长和发展产生着重要且不可忽视的影响。

去掉爱的本质,很多父母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常常是“亲自上阵”,认为每一件事情都要过问和操心就是关爱;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减少控制、给予孩子更多成长的自由才是更好的选择。

事实上,关心和投入时间在孩子身上是积极的,但如果对每件事都过于干预,反而会限制他们的自主能力,这对他们的成长并没有帮助。

正确的做法是要明确区分具体的事项。

提到放手,有两件事情,父母不应过度插手,正是这样才能让孩子更好地发展。

1 孩子能力范围内的事情,不管

作家阿尔伯特·哈伯德曾经提到过这样一句话:

“父母如果为孩子付出过多,孩子就会缺乏为自己努力的动力。”

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被父母过度溺爱,所有应该自己完成的事情都由父母代替,那么这并不是在给予帮助,反而会导致孩子失去独立性,内心深处形成对他人的依赖和叛逆的坏习惯。一旦这些习惯养成,便会伴随他们一生。

坦白说,现实生活中这样的父母并不罕见。

他们无法忍受孩子经历任何痛苦,一旦遇到一点挑战,立刻就会出手相助,彻底解决问题,消除一切障碍。

表面上看似关心孩子,实际上却在无形中抹杀了他们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剥夺了他们动手解决问题所需的勇气和动力。

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孩子在面对任何挫折时,首先想到的就会是求助于父母,而不是尝试自己去解决问题。

然而,他的人生只能由自己掌控,父母无法替代,也无法陪伴他一生。

你还记得电视剧《都挺好》里的妈宝男苏明成吗?

在他小时候,学习成绩不理想,父母从未对他进行严厉的管教,母亲仍然会为他准备美味的食物。

长大后无法考入大学,家里花钱寻找捷径;毕业后求职,家里通过关系寻找帮助。

即使收入不足以维持生活,母亲依然会自愿给予帮助,让他不必担心。

即使他结婚时没有自己的房子,家里也会把旧房子卖掉,帮助他购置新房,这样他就不用忧虑了。

然而,当母亲去世后,苏明成的生活彻底崩溃,随之而来的是无人再为他处理琐事。

因此,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应该尽量不去帮忙或代替孩子做他们能够完成的事情。

越早让孩子学会独立,他们的人生将会更加稳健,也会拥有更为丰富的生活。

2 小孩能应对的困难,无论

看过一句话: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挑战与困难,但正是这些经历让他们得以成长。”

实际上,一个孩子长大后能否成为优秀的人,并不完全依赖于他的智力水平,而是他在成长过程中应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孩子在可承受的挫折中成长和锻炼,反而能更好地促进他们的飞翔和发展。

有些父母似乎把自己视为孩子的“代表”,认为他们年纪小,没有能力处理问题,因此自己事无大小都要包揽,当孩子需要做决策时,往往强迫孩子遵循自己的计划。

最后还说道:“这一切都是为了你的利益!”

坦白说,这种做法彻底剥夺了孩子锻炼的机会,使他们习惯于在舒适的环境中成长,无法应对真实的挑战。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勇气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逐渐减弱。

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只有在勇敢面对挑战时,才能真正成熟,而不仅仅是生理上的成长。给予孩子这样的爱,意味着不去过度插手他们能够承受的困难,而是让他们自己去应对和解决问题,这样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最关键的是,让孩子独自应对挫折,这样能够帮助他们逐渐培养出坚韧的内心。这样,他们在长大后不会因小挫折而放弃自己,而是能在困难中愈挫愈勇。

有一本杂志曾经进行过一次不充分的调查,发现每年年轻人自杀的人数逐年增加,其中不乏许多优秀的孩子,他们学业出色,前途光明。

然而,有些人却无法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外界的一点变化就能让他们感到困惑不已。

人生中,每个人都会面临许多挫折与挑战,正是因为能够勇敢面对这些困难,才会活出精彩的一生。

因此,让孩子在小的时候经历与他们年龄相符的挫折,其实并非坏事,反而是极佳的教育方式。

真正关爱孩子,就是要培养他们独立完整的人格,增强他们勇于承担责任的决心,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所有这些都需要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适度放手,减少束缚,让他们通过锻炼成为最优秀的自己!

-END-

0 阅读:17

爱的轻语声

简介:不唯物、亦不唯心,只唯实事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