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殇:浴血抗日十四年(86)向华中、华南敌后挺进(7)

子名历史回忆录 2024-10-02 13:48:45

琼崖革命根据地位于广东省的海南岛。抗战之前,早在1927年10月,中共琼崖特委杨善集、王文明等人领导安定、琼山、万宁、乐会等地农民起义,创建了工农革命军和琼崖革命根据地。

1928年春,工农革命军改编为工农红军,成立琼崖工农红军司令部,冯平任总司令。

同年7月,琼崖苏维埃政府成立,王文明任主席。8月,撤销红军司令部,成立琼崖工农红军独立师,梁秉枢任师长,黄学增任政委。

1929年7月,特委领导机关被敌人破坏,8月,成立中共琼崖临时特委,不久正式成立特委,冯白驹任书记。随后,琼崖根据地有了较大发展。

1932年秋,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的影响,红军遭受挫折,根据地大部丧失。1932年冬后,留下的少数人由冯白驹领导在山区坚持斗争。

1936年春,红军又发展至260多人,成立了统一指挥机关琼崖红军游击队司令部,革命的星星之火,从此又以燎原之势,燃遍全琼。

至1937年上半年,在中共琼崖特委的领导下,又汇集了600多名党员,武装斗争以及各项工作的恢复和发展,改变了被动局面,各根据地普遍恢复并出现了回升景象。

这时,中共琼崖特委也同中共南方临时工作委员会取得了联系,重新得到党中央和上级党委的直接指导,根据地自第二次反“围剿”失败后,经历了4年游击战争,排除万难,闯过险关,重新开辟了革命斗争的新局面。

抗日战争爆发后,党中央发出指示:

“把琼岛创造为争取900万南洋华侨的中心根据地,创造为南方发展扩大影响的根据地,创造为培养干部的根据地。”

根据这一指示,中共琼崖特委领导海南岛300万人民,在远离党中央,面对日、伪、顽夹攻的情况下,高举团结抗战的旗帜,开始了琼崖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开展工作。

1938年10月,海南国民党当局在抗日战争形势日益吃紧和抗日舆论的压力下,被迫接受中共琼崖特委的主张,达成琼崖国共合作抗日的协议。冯白驹和杨永仁分别代表国共双方签字。

根据协议,12月5日,琼崖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广东民众抗日自卫团第十四区独立队,简称“独立队”。独立队全队300多人,200多支枪。队长为冯白驹。

冯白驹旧照 图片来自网络

同时,他们在与国民党武装部队共同抗日的前提下,保持政治上、组织上的独立自主。

琼崖国共合作抗日达成协议,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改编为抗日队伍,标志着琼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1939年2月,日军在琼山天尾港强行登陆,独立队获悉日军进占海口之后,为阻击日军东进并掩护群众撤退,立即派出第一中队奔赴海口市以南的南渡江潭口渡口阻击日军,打响了琼崖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抗击日军的第一枪。

磹口是海南南渡江上的一个渡口,也是日军东进的必经之道,独立队就埋伏在磹口附近,准备阻击敌军。

这时,日军出动飞机对磹口一带进行轰炸,独立队战士李文奇被炸弹炸伤。当时由于没有急救包,他只好用布条进行简单包扎,后因流血过多而死。刘文奇也成为日军侵琼后,独立队牺牲的第一个勇士。

听到李文奇牺牲的消息,战士们个个义愤填膺,但因为不断遭到敌人飞机的轰炸,独立队被迫转移。

潭口阻击战虽然没有能够消灭一个敌人,但它打出了独立队抗日的军威。

在部队回来的路上,许多当地百姓都从丛林中走出来,询问这支部队的情况。当百姓知道这是一支共产党的部队,又看到战士们抬着李文奇的尸体时,百姓们纷纷对独立队翘起了大拇指,他们纷纷投奔独立队,要求拿起武器抗击日军。

琼山、文昌处于沿海平原地带,位于海南岛的东北部,这里地势平坦,中心地区纵横二三十千米,包括外围在内约几十千米之广。

这一地区虽然无险可守,但是琼崖特委领导的红军在此有4年游击战争的经验,在斗争中,又和当地群众结下了深厚的鱼水之情,加上这里物产丰富、交通便利、信息获取灵便,是开辟敌后游击根据地,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的好地方。

1939年2月14日,日军在三亚港登陆,占领了三亚、榆林、崖县。接着,日军继续向全岛推进,琼崖各县县城除白沙县城外,交通要道、重镇、沿海港口等相继被占领。

日军占领海南旧照 图片来自网络

大敌当前,国民党军政纷纷溃撤,独立队冲锋在前,积极打击敌人。他们凭借着琼文游击根据地和当地群众的大力支持,在罗牛桥、罗板铺等战斗中重创敌人,壮大了自己。

1939年3月,独立队扩编为独立总队,由300余人发展至1300余人,活动地区也扩大到澄迈、临高、儋县、琼东、定安、乐会、万宁、昌江、感恩等县。

独立总队在琼文地区积极开展军事活动的同时,琼崖特委还发动群众,在根据地里建立医务所、军械厂,创办了《抗日新闻》等报纸,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

设在乐会县第四区土地岭村的琼崖高级列宁学校旧址

同时,派出干部深入敌后农村,发动和组织群众成立农协会、妇救会、青抗会和不脱产的群众武装组织。独立总队本身还举办军政训练班。

以琼文抗日游击根据地为依托,党的组织也迅速得到发展。除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白沙、保亭、乐东3个县外,1939年年底,全琼各县都有县委组织,区有区委,乡有总支,村或连村有支部,全琼中共党员发展至9000余人,占当时广东全省党员的3/5左右,成为琼崖抗战的核心力量。

在开展军事斗争的同时,琼崖地区还进行了党政军机关的调整与建设,为支持海南岛的抗日斗争,党中央先后派庄田、李振亚赴独立总队担任领导职务,调整和充实了中共琼崖特委和独立总队的领导机关。

特委由冯白驹任书记,李明任副书记,总队由冯白驹任总队长兼政治委员,庄田任副总队长,李振亚任参谋长,王世熹任政治部主任。

1940年10月,海南成立了第一个抗日民主政权——文昌县抗日民主政府。

1941年5月后,先后建立了琼山、琼东等县级政权。11月10日,琼崖东北区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冯白驹任主席。

抗日民主政府不仅团结岛内倾向抗日的各民族、各阶层人士,还积极主动地争取海外爱国侨胞的支持和援助,感召他们为抗战服务,或从政参军,从而建立起更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抗战初期,海南国民党与共产党合作抗日出现过一些好措施、好战斗,但是好景不长。

1939年6月,国民党派反共干将吴道南、李春农等人来琼,贯彻国民党五届全会制订的“溶共”、“防共”、“限共”政策。琼崖国共摩擦日多,关系日益恶化。

同时,日军又增强了驻守海南岛的兵力,经常驻有两三万人。特别是日军南侵时,往返经琼崖的日军更多,有时竟达10多万人,他们利用优势兵力向琼岛抗日军队进攻。

在日军和国民党顽固派的夹攻下,独立总队的斗争更加艰苦。尤其严重的是,日本侵略者在琼崖对国民党采取了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扶植以赵士桓为主席、詹松年为司令的汉奸政权和伪武装力量,妄图联合消灭抗日武装力量。

针对严峻的形势,中共琼崖特委于1939年12月在琼文根据地召开了第四届第八次扩大会议。

会议全面分析了国内外和琼崖的抗战形势,认为“鉴于琼崖国民党反共顽固派执行蒋介石反共政策,加紧制造摩擦,琼崖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有比全国先破裂的可能,因此,琼崖抗战比全国更复杂、更艰苦。”

根据党中央的“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反对顽固势力”的分析,会议确定了当前琼崖抗日斗争的任务:

继续坚持团结,反对一切分裂企图,提出坚持抗日到底,反对妥协投降,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展独立自主的敌后游击战争,建立与巩固抗日根据地,发展琼崖的抗战形势。

这次会议,还着重就创建山区抗日根据地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琼文抗日游击根据地尽管党的组织坚强、群众基础好,但是处在日军驻有重兵的海口——文昌、海口——嘉积公路干线之间,那里多属比较平坦的丘陵地带,且偏于琼岛的东北,是敌人争夺的中心地带,在而后的持久抗战中,不利于指导全琼。

因而,应当创建一块进能攻、退能守的接近五指山区的抗日根据地,以领导全琼军民坚持长期抗战,便成为刻不容缓的当务之急。

1940年2月,中共琼崖特委、独立总队领导机关在冯白驹的率领下,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行军,来到澄迈、临高、琼山交界处的美合地区。

美合山区,地处澄迈、儋州、屯昌三市县交界,方圆50千米。这里接近五指山区的白沙县边境,山林茂密,不多的村庄错落其间。山区近一万居民中,大部分是客家人和黎族、苗族同胞,人口虽少,但粮食丰富。

更为重要的是,这里没有日、伪、顽的军事据点,反动统治势力薄弱,境内的乡村都有澄迈县委领导下的党组织活动。附近属临高县境和琼山县境的几个乡村也有共产党组织活动。

若是从长计议,这里还不是建立根据地很理想的地方,但从当时的实际出发,权衡了美合地区的利弊。于是,琼崖特委决定,先在美合山区建立抗日根据地,后再伺机向五指山发展。

于是,中共琼崖特委和独立总队部领导机关一进入美合,便把发动和组织群众当做第一位的工作。

当时,琼崖特委和独立总队部抽调了一批干部组成工作队,在澄迈县委的配合下,深入美合及其周围地区,宣传党团结抗日的主张和抗日政策,提高群众觉悟,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清匪除霸,安定民心。

与此同时,总队特务大队进驻美合外围的南坤墟,开展南坤地区的群众工作;活动于美合地区外围的第三大队也配合特务大队,在那大至和舍公路上屡创日军,保卫根据地的开辟。

此时,特委还决定将活动在昌江县的第三大队第九中队扩编成第四大队,将第三大队第八中队扩编成第五大队。

琼崖独立总队旧照 图片来自网络

7月,为了加强西路部队的统一领导,成立了琼崖独立总队西路指挥部,马白山为指挥、符荣鼎为政治委员,统一指挥第三、五大队的行动,以策应美合根据地的建立。

为了加强美合抗日根据地党组织的建设,琼崖特委成立了以谢志德为书记的中共美合特区委员会,由琼崖特委直接领导。

在中共美合特区委员会的领导下,美合境内和周围各乡都组织了“农救会”、“青抗会”、“妇救会”等抗日民众团体,积极投入抗日救国运动。

在统战工作方面,对美合特区内的原国民党各乡乡政人员,特区区委采取团结的方针,争取他们共同抗日;对当地的爱国人士、开明士绅,以诚相待,团结和鼓励他们为抗日出力,充分调动和发挥他们抗日保乡的积极性。

为了美合抗日根据地,在美合特区的外围和那大周围的南丰、陶江、洛基、清平、和祥等乡,还成立了以符志行为书记的中共大南区委,在琼崖特委直接领导下,开展美合根据地的外围工作。

经过一段时间的宣传和动员,美合周围各区、乡积极响应琼崖特委的号召,动员群众参军参战,先后动员100多名青年加入独立总队。

很快,美合特区组建了一支50多人枪的自卫队,并在各乡村组织村自卫队,担负肃特锄奸工作,配合独立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保卫根据地的建设。

琼崖特委非常重视根据地的经济建设。遵照党中央关于“应作长期坚持计划”,“丝毫也不要依赖国民党发饷,依靠人民筹给,可求助于华侨,中央不能拨款”,“一切要自力更生”的指示,琼崖特委号召根据地军民充分利用美合地区有利的自然条件,自己动手,发展农副业生产,增加经济收入。

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大搞农副业生产的活动中,琼崖特委、独立总队队部领导机关之间进行了竞赛,冯白驹、王白伦、黄魂、王业熹等领导与干部、战士一起开荒种菜,整个根据地的大生产运动开展得热火朝天。

同时,美合根据地还推行了“三七”减租的土地政策,减轻群众负担,发挥佃农的积极性。

为打破日本侵略者的经济封锁,琼崖特委采取开设牛市等办法,让牛贩从少数民族地区买牛赶到牛市卖给美合地区群众发展生产,增加税收,繁荣市场。

此外,特委还发动群众自愿投资,公私结合,在根据地里办起了消费合作社,组织军民日常生活需用的物品,繁荣经济生活。

根据当地群众生产技术落后的状况,特委又从外地请来专家,介绍和传授种植、饲养的先进技术和经验。部队军械厂除了为部队生产武器弹药和修配枪械外,还生产一批农具,支援群众的农业生产。

就这样,在琼崖特委的领导下,美合抗日根据地逐步建立了起来。

美合抗日根据地是琼崖抗日根据地的一战略区,也是华南抗日根据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合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对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指示精神,对领导和推进全琼抗日游击战争的深入进行,以及进一步开辟五指山抗日根据地,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0 阅读:8

子名历史回忆录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