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心理:摆脱认知偏见的方法——优先思考如何把事情做成

风斯若之 2025-03-23 17:50:54

无论怎么努力,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认知偏见,我曾经在调侃的时候向朋友说过一句“我主观地认为我很客观”——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在做事情的时候,我们都希望自己的观点和结论都很客观,但是我们会受限于自己的知识、逻辑、资源……,所以我们其实是无法从一个“绝对意义上客观的角度”去对待自己的认知的。

如果本来就是“可以主观判断选择”的事情,那么也就无所谓了,比如我对待自己喜欢的电影或者电视剧、比如我今天晚饭先要吃什么、比如到底每天应该慢跑1公里还是3公里……,这些事情本就是怎样选择都可以的,因此也就不必介意自己是否存在偏见,但是在对待商业选择判断的时候,我们只有摆脱自己的认知偏见,才能离成功更近一些。

比如一个关于文旅项目投资的事项,就会存在着很多“认知偏见”。我曾经参与过许多文旅项目的讨论,而所谓的认知偏见并非都是没有建设性的:有的文化学者,会就该项目所应包含的文化概念而给出自己的见解,并且会谈出文化对于游客的新引力与凝聚力;有的餐饮行业的专家,则会在食宿方面发表自己的观点,他们所谈论的最多还是“消费者的食宿总是旅游的大头”;而有市场营销方面的人士,则会更多地谈论宣传推广所能够给项目带来的活力与生命力……,如果任由这些专家学者最大化地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加诸于项目,那么这种讨论恐怕一个月也无法结束。

通讨论把各方资源集结于一处肯定是一件好事情,但是在这种“复合型专业学科”的讨论之中,每一个领域的专家都会受限于自己的专业知识而相对忽视一个文旅项目所应具备的其它方面的资源与能力,这就是一种“善意的认知偏见”。不得不说,有的时候“好心的朋友做傻事”会对商业项目造成更大的伤害,因此,“善意的偏见”也要不得。

摆脱认知的方法有很多,最直接有效的一种,就是一切从“思考如何把事情做成”入手,从结果倒推过程与开始,这样会让大家的焦点集中于一处。

还是上面提到的文旅项目,如果第一个需要大家一起讨论的问题是“这个项目如何才能赚到钱”,那么很可能无论善意的还是恶意的“偏见”就都不存在了。只是因为每一个给出自己见解的专家都必须把自己的观点与“赚钱”联系到一起:因为文化而前来本项目的游客会有怎样的消费体量?食宿所带来的消费额与消费利润有多大?宣传推广与消费金额的比例预估是多少?还是那些专家的所处的专业领域的问题,但是换一个角度,问题会更直接,答案自然也会更直接。最为重要的是,这样的“结果导向”会让很多专家放弃对于自身专业领域的“执着”而把焦点集中在“项目本身”上面。

优先思考“如何把事情做成”,是一种高效的“聚焦”方式,这种方式不仅适用于群组讨论,对于我们个体在进行决策时的选择也有很大的帮助。

0 阅读:145

风斯若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