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汽」如何理解7.30政治局会议提出的“反内卷”

人汽解读吧 2024-08-01 21:40:56

作者:谢人杰

7月30日政治局会议当天发布的通告,市场各行业都有机构和媒体做出解读。大家关注的“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转型升级”、“防止内卷”等,有的概念第一次提出,但都能在自己行业里找到影子。

整篇通告里面,为了简便和其他一些考虑,模糊了主体。实际上,这些所谓的“关注”、“培育”、“推进”、“加强”、“推动”、“支持”、“强化”、“防止”、“畅通”等动作施为,指的都是广泛意义上的政府,而非企业或者自然人,理解这一点很重要。

具体而言,有的指向央行及金融系统监管机构,有的指向工信部、国资委,有的指向财政部。不仅是中央一级机构,还有配套并承接执行的地方政府相应机构。而且,如果体会没错的话,通告可能还“敲打”了地方对中央指示精神落实不到位的情况(比如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进一步要求央地监管,为塑造良好的市场氛围提供更好的条件。

作为企业和终端消费者,需要领会会议通告的精神,顺应形势,并据此做出符合市场建设目标的行动。

汽车业“瞪羚”所剩无几

大体而言,政策指导的方向,按照层次划分从上至下依次是:货币政策转向、财政支持,产业政策。然后根据反馈,再度从货币政策出发。

目前央行已经实施的宽松政策再次轮到了LPR,这反映了次一级的温和手段(降准、MLF、TMLF)作用不大见效。

提振消费,重点在于开源,即增加居民收入,特别是增加收入的预期。这样才能促使消费活起来,市场体系运转起来,解开市场紧缩的螺旋式下降死扣。

在房地产的一地鸡毛当中,居民负债端压的太狠,是这一轮调整的重点。当然,第一波“活水”从哪来,是个大问题。简单放水不能解决问题,只会促使资金空转和无效场外循环,要发给能直接消费的个体。这是本轮政策的核心。

“瞪羚企业”是硅谷概念,即个头不大、跑得快、跳得高,但生命力脆弱。资助扶持高成长型企业,鼓励创新(允许创新失败和提供退出路径),促使其成长为独角兽企业。具体对汽车行业来说,在整车环节显然“瞪羚”不存在,只在上游零部件和技术解决方案(偏软件和开发工具)企业当中,才有可能。

现在激光雷达、芯片设计和自动驾驶企业,已经经历了一波出清,剩下的多数都在苟延残喘,成长性堪忧。这不是下游需求拉起来就能解决的问题,而是主机厂和大型科技公司出面整合的结果。要么自己做,凭借财雄势大挤死小企业;实在技术有差距就收购对方。总之,上游的“瞪羚”所剩无几。

“瞪羚”其实很需要银行系统提供货币支持。但银行不懂技术,只会看重实体抵押,对核心专利的价值缺乏评估手段。其实还有美式手段——企业到一级和二级市场上去拆借资金(发行债券)。虽然成本高点,但总好过借不到钱,有的时候就差一口气。但是现在A股的情况和审核机制,又很难通过亟需用钱发展的企业上会。上市实际上成为创业的奖赏。

在这种机制下,当年的整车“独角兽”,凭借VC、PE多轮投喂(现在基本不大可能了),现在都走到了十字路口。难度已经不在于资金,而取决于消费市场。

很多人都说小米是最后一个上车的主机厂(其拿牌照的过程可谓一路保驾护航)。这个猜测很可能是对的,这个行业的OEM层面不再有新机会,基本上沦为生存游戏,直到迎来新的技术大爆发。

竞争烈度上来是宿命

整个汽车市场的盘子变化不大,今年乘用车估计又是微增长的局面。日本品牌现在市占率12.2%,相比2020年(23.1%)跌了10.9个百分点,预计到年底还会继续让出来一些。本田和日产分别关掉了2家和1家工厂,削减了产能。这意味着他们已经清楚,这些放空的产能永远不会再度利用起来。日企是中国市场这几年竞争的最大输家。

在总量不怎么增长的背景下,中国品牌市占率即便涨到60%以上,仍然不够分。竞争烈度就是这么上来的。内卷既是总量受限的结果,也是市场充分竞争的体现。

中企为了破局,纷纷出海。出口也好,海外投资也好,现在大部分都难当重任,还需要几年才能看到成果(奇瑞例外,已经从此前近20年的海外布局中持续获益)。但是海外的政治、政策和商业风险,导致目前大家的主要注意力仍然放在国内。分基地开发得再好,如果主基地丢了,一样得跪。

在这里要清楚,欧美市场歧视中企,主要是政治因素。日韩品牌能够在这些市场排除中企竞争,也是政治因素。这是不得不面对的现状。尽管中企在欧盟和土耳其开始布局,但寄望不能太厚。

不过,就算以全球为舞台,只要市场增量吃完,外企全部被打压,中企之间竞争,照样刺刀见红。光伏行业就是典型。

不能什么都指望监管出手

因此政治局提出,国内市场要防止的是“内卷式恶性竞争”,然后又提出“强化市场优胜劣汰机制,畅通落后低效产能退出渠道”。那么,到底要不要竞争?

显然是要的,但要正当竞争。像买热搜冲榜阴阳对手,雇佣水军诋毁友商,以不公平的方式寻求监管和质监部门拉偏手等盘外招,都属于劣质竞争。本质上都是“劣币驱逐良币”,必须要排除掉的。这里面要求监管更有作为,更敢管,而不是和稀泥。

公平竞争,输了出局,而不是地方政府无限兜底,给僵尸企业挂ECMO。

那么,价格战是不是正当竞争?显然也是。几大生产要素的成本比不过对方,技术创新比不过对方,被对方撵得鸡飞狗跳,也是公平竞争。

这就是为什么去年中汽协牵头搞的联合声明很快就夭折。“桌上卡特尔”反而有违背市场公平竞争之嫌。卷,但不能恶性内卷,还要防止市场失控和产能过度出清,这个尺度相当难拿捏。后续监管方可能出台相应的政策,但要说有多大效果,还有待于观察。

任何监管手段,都有滞后、错配、超调的可能。也就是说,不能什么时候都指望监管来主持正义。

只要竞争的主轴不偏离大方向,市场容量不发生太大变化,竞争的底色和激烈程度,不会有太大改变。

不过,下半年如果市场环境和消费情绪能获得改善,对缓解竞争烈度,可能有些帮助。这仍然是“做蛋糕”的思路,而非“分蛋糕”的思路。

我们不应低估中央高层完成政治任务的决心和手段,也不应低估政策在下发传导和分级执行上的耗散。总之,一切总要“以我为主”。着眼于市场基本面的顶层设计,不可能惠及每个参与的个体,特别是指望扶一把、缓一口气的弱势方。

0 阅读:0

人汽解读吧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