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大鱼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有一种蜗牛理论。
说的是当人不能解决一些问题的时候,就会把自己缩起来,缩到壳子里,对外界的一切不闻不问,以为这样就安全了。
这是一种逃避机制,也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是对外界的伤害无能为力的时候的,一种消极抵抗。
譬如买茶。
当假茶劣质茶做旧老白茶漫天乱飞的时候,当各种炒作的茶各种被胡乱加上功效的茶铺天盖地而来的时候,心向往之又因为上过无数次当而心有余悸的人,便容易得出一个结论:只要我不买贵的茶就不会上当。
在这个逻辑里,贵的茶一定是有问题的,是炒作,是噱头,是杀猪盘。
而便宜的茶,就算有问题,问题也不大,就算吃亏,吃的也是一点点小亏,自己还能承担得起这点小小的损失。
于是,便有无数的初入门茶友,抱着这种自我安慰式的想法,念叨着“只要不买贵的就不会上当”的口诀,下场了。
四处寻找便宜的“老白茶”乱买一气,把那些宣传自己有除湿、有抗老、有助消化等等与事实不符的功能的茶一箱箱扛回了家。
数着满屋子的茶,盘算着买这么多茶才花了平时不到四分之的钱,乐开了花。
其实他们不知道的是,当此时,卖茶给他们的茶掌柜,也看着迅速被搬空的仓库,数着手机里增加的数字,乐开了花。
这些以为不买贵的茶就不会上当的茶友,在混乱的茶圈里,成为了最先被宰杀的那只羔羊。
《2》
买便宜的茶就不会上当吗?
我们来看看便宜的茶是怎么来的。
做茶的时候,要想生产出一款便宜的茶,那首要的一件事就是要降低成本。
茶的基础成本有三,开垦,种植,日常管理。
在这三个成本里,第一个开垦成本,虽然已经在数年前、数十年前甚至数百年前,已经基本支付完成,后期只是一些小修小补小种,所费不高,但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如果先祖上因为运气的因素占据了那种茶类里极好的山场,比如太姥山,牛栏坑等等,那即使过了若干年,好山场的开垦成本,仍旧是要计算在内的。
如若不算,牛栏坑与星村的肉桂卖同一个价钱,那星村的肉桂还有人买么?
尤其,行业有行规。
从茶青的定价开始,好的山场自然要比普通的山场价格高,若眉毛胡子一把抓,大家定价都一样,好山场的茶青估计要被抢疯了,采茶的时候抢到头破血流都是小的,再大一些估计要出动防暴警察。
故而一定要有区分,高中低的茶青基准价必得要拉开差距,否则便容易从源头上陷入无序的竞争,也让消费者无从辨别出哪些茶是自己想要的。最后想买精品茶的人买到廉价茶,想买普通茶的人买到天价茶,全乱套了。
茶叶的第二个基础成本是种植成本,是日常坏树的补种,或是老树不生发之后砍掉重种,这个成本相对较低一些,计算的时候略加一点点即可。
第三个管理成本,则有高有低,视该茶园的具体管理方式而定。
比如荒野茶园,管理成本就几乎没有,荒郊野岭的,荒山野地的,谁没事跑那样远去给茶树浇水,剪枝,除草?
人家荒野茶树最稀罕的就是与各种野茶各种灌木乔木杂生所孕育出的那种野劲,剪了拔了,野劲不再,谁还买它呢?
管理成本最高的是有机茶园。
除日常的照顾之外,最费钱的是年年都要施有机肥,一施就是一套房子的首付。成本之高,比城市里鸡一个娃到十八岁还贵。
所以,一款茶要想做到非常低的价格,它一定会把茶的这三个基础成本,统统省去。
一个也不留。
也就是说,便宜的茶,是没有山场,没有好出身,没有日常管理养护的。
它们甚至种在非常不适合种茶的菜地里,一下雨就积水烂根。
《3》
茶的成本,除开上述所说的三个基础成本之外,还有加工制作成本,包括采摘,萎凋,烘干,仓储......还有销售成本,包括宣传,推广,销售.....
于一款便宜的茶而言,这些成本中,加工制作成本是完全可以忽略不计的。
这么便宜了,还要加工什么?随便做一做就成了。
最终,生产者只需要恰当地支付一些销售成本,就可以把这些便宜茶卖出几千万件,赚得盆满钵满,比认真做茶的货真价实的老白茶,赚得多得多得多。
这是怎么做到的呢?
让我们以一款做旧老白茶为例,通过它的采摘加工制作方式,来一探究竟吧。
有一款包装纸上印刷着2010老白茶的茶饼。
拆开它的包装,里面的饼,颜色是均匀的咖啡色——跟正常陈化的茶相比,颜色过于均匀,不符合植物老化的自然特征,一眼便是做旧茶无疑了。
包装上没有注明是春白茶还是秋白茶。说明是个小作坊,还没有在职业打假人那里挂上号,否则肯定会写得清清楚楚。
不过,虽然没有写,但有经验的人一眼便能看出来,是春白茶无疑——枝长但不粗壮,叶宽但不厚实硬挺,蜡质层不亮不厚不泛萤光,妥妥的春季白茶。
请注意,在这里,村姑陈没有写春寿眉,写的是春白茶,这是为何?
盖因,这个春白茶饼,它上面的芽头少得可怜,就连叶片背后的白毫也少得可怜。
跟我们家的春寿眉饼桂兰渚那绿白的色泽一比,简直就是一块黑炭。
无芽,哪能称寿眉呢。只能含混地称它春白茶。
这种基本上没有芽头,但叶片和茶梗又呈现出春季白茶形状和厚度的白茶,是怎么来的呢?
它是修剪茶树的时候,被修剪下来的那些废弃的茶树枝条们,原本是要化作春泥更护花的,但被人用扫把扫起来,装到袋子里,运回家了。
回家后把叶片摘下来,随便晾一晾,随便烘一烘,再压成饼,烘干,包上2010老白茶饼的包装纸,就可以出厂销售了。
这个做旧老白茶的采摘与加工成本,平摊到每块饼身上,可能都不到三块钱。加上包装和宣传推广费用,平摊下来所有成本顶多8块。
这样的饼,一片卖58,就净赚50块;一片卖98,就净赚90元。
因其价格极度便宜,再找个老男人包装成某某大师直播一下,一天能卖出去五千饼,净赚四十五万元。
《4》
当一位茶友整天念叨着,只要我不买贵的茶就不会上当,大多数时候他是投入了这种几乎零成本的做旧老白茶的怀抱。
买这种完全不符合白茶的工艺流程和技术规范的“白茶”,还不如喝白开水呢。
要说智商税,这才是真正的智商税。
要说上当,这才是真的上当——把一块连白茶都不算的茶饼卖给你,还赚取如此高额的利润,这当上得忒大了。
水至清则无鱼,任何行业都有优秀的从业者,也有投机取巧唯利是图者。
我们要想买茶的时候不被“坑”,最好的办法还是不断提高自己的喝茶技术水平、鉴茶技巧、品茶段位,只有如此,才可以成功避过大多数的坑,同时还有闲工夫提醒身边的朋友一同规避风险。
学会一项技能并不难。
难的是不想学,想偷懒,还逃避一切的“茶圈蜗牛”。
那就真的是,圈在地里,把自己养成了一颗韭菜。
迎风高扬的时候,被各路专会讲故事的茶掌柜,给一刀收割了去。
只留下根系的嫩桩子,在残阳中唠叨:
“看,我都说了不买贵的茶就不会上当了吧。”
“哼,下次只买二十块的,看他们还怎么骗我?”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