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天神之眼,开!高阶智驾普及加速,产业链受益公司梳理

岩松观 2025-02-12 22:42:36

这是「岩松观点」第1856篇原创文章

开年就放大招!

昨天(2月10日),比亚迪重磅发布全民智驾战略,宣布全系将搭载高阶智驾系统 “天神之眼”,曾经豪车专属的激光雷达、高算力芯片,被比亚迪塞进了10万级甚至6万级车型,在智能驾驶领域掀起了惊涛骇浪。虽然相关公司的股价在上周已经提前反映,但作为行业标志性事件,有着更长远的影响,值得进一步分析的。

一、天神之眼

具体来说,比亚迪这套起名为 “ 天神之眼 ”的智驾方案 ,一共分为这三种,在车屁股上的尾标颜色也不同:

天神之眼 A :

高阶智驾三激光版(DiPilot 600),金色尾标,搭载 3 颗激光雷达,双 Orin X 芯片,算力 508 TOPS ,主要搭载在仰望等高端线上;

天神之眼 B :

高阶智驾激光版(DiPilot 300),红色尾标,搭载 1 颗激光雷达, 1 颗 Orin X 芯片,算力 254 TOPS ,可以实现城区 NOA ,主要应用在腾势及比亚迪品牌,20万元以上的中高端车型;

天神之眼 C:

高阶智驾三目版(DiPilot 100),蓝色尾标, 5R12V ( 5 个毫米波雷达, 12 个摄像头)纯视觉路线, 1 颗 Orin N 芯片,算力 84 TOPS ,暂时只支持高速 HNOA (比亚迪叫 “ 高快领航 ” )。

最受市场关注的是天神之眼C,就是最便宜的一档,也被认为是最适合大众的高阶智驾。它的特点是没有激光雷达,前面用了一个三目摄像头( 一般是双目 ),两个广角,一个长焦,也被叫做 “ 二郎神 ”,只能在快速路用 NOA (导航辅助驾驶)。

具体来说,自动泊车、代客泊车AVP之类的都不是什么新鲜事了,高快领航HNOA可按照导航规划的路径,完成上/下匝道、车道保持、巡航驾驶、自主换道、避开/绕行部分障碍物等驾驶任务。据说可实现智驾1000公里以上0接管、AEB功能在100km/h下稳定刹停,可以说智驾版车型已经有了质的提升。相对于那些花里胡巧的功能,这类实用性更强的智驾才是普通老百姓更需要的。

另外,还有一个彩蛋,比亚迪年底前还会OTA 一个城市记忆领航功能MNOA,它类似其他车企的通勤 NOA 功能,就是选一条你经常走的路,车子会自己不断学习,越开越聪明,做到能在这条城市路上完成红绿灯启停、复杂路口通行、自动超车等功能。

二、开启“智驾平权”时代

之前市场也有一些 10 万元级智驾,比如宝骏云海 EV ,12.38 万的车型就有大疆打造的智驾方案;小鹏MONA M03 ,11.98 万的车型也有高速 NOA ,还有个 15.58 万的Max 版,号称在城市道路里也能用上满血版的小鹏智驾,但都没能翻出太大的浪花。

比亚迪让市场震惊的地方在于连798 的秦PLUS和海豹,甚至7.88的中配海鸥都能装上“天神之眼”的高阶智驾,这放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去年2月,也是春节之后上班的第一个周一,比亚迪秦PLUS以及驱逐舰05纷纷降价到7.98万起,网友送外号“秦王一统天下”,秦L在更是成为当年上市车型销量冠军。今年在798的价格上又加了一条:别人没有的“天神之眼”高阶智驾,这让其他厂商怎么活?而海鸥都也是月销 4 万的大爆款!抛开智驾水平高低,作为年销售400万的全球新能源车销冠,比亚迪将智驾覆盖全系车型后,智驾车型销量放量只是水到渠成的事。

有传闻,比亚迪2025年的目标是,产销总量中60%以上的车型都将搭载高速NOA及以上的智驾技术,按500万辆的产销目标算,今年会有300万台搭载智驾能力的新能源车。

就在比亚迪发布会前一晚,长安发布智能化战略“北斗天枢2.0”计划,也说要在 10 万元级别车型上搭载激光雷达。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表示:“长安汽车从今年起将不再开发非智能化新产品,未来3年将推出35款数智新汽车,2026年将实现全场景L3级自动驾驶功能。”

可以预见,其他车企肯定也会快速跟进,就像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说的:“没有智驾的车将成为少数派,2025年是全民智驾元年。”这意味着智能驾驶的全面普将迎来真正加速时刻。

三、智驾产业链介绍

比亚迪这次能打智驾牌,主要还是因为汽车的硬件降本到了瓶颈阶段,最核心的碳酸锂价格已经从最高近60万每吨下跌到7~8万一吨;其他的配件,去年公司还因传闻要求供应商所供货降价10%被推上了风口浪尖。而智驾最贵的激光雷达却也从十几万下降到了几千块,叠加AI大模型的日新月异,智驾普及可谓天时地利人和。

原来,比亚迪靠的是配置高,高性价比,现在硬件降不动了,那就在功能升级上做文章。而且之前比亚迪的智能化存在感一直不是很强,这次正好突破短板,给自己贴上一个高科技标签。

迪子之前说将投入1000亿元用于实现整车全面智能化进阶,“天神之眼”的发布将进一步推动智能驾驶技术的普及。当智驾从豪车专属变成全民标配,不仅将重塑智驾行业格局,同时也是产业链的狂欢。

1、市场规模:

2023年,中国智能驾驶市场规模约为 1200亿~1500亿元人民币(含硬件、软件、服务等全产业链),占全球市场的 30%~35%。到2025年,市场规模超过 3000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 复合增长率约30%~40%。 随着L3/L4级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预计到2030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 1.2万亿元人民币,复合增长率约为30%。

其中,当前主流的L2级辅助驾驶,2023年国内乘用车L2渗透率超过 40%,预测2022-2025年复合增长率 25%~30%。L3/L4级高阶自动驾驶将在2025年开始规模化落地,预计2030年L3渗透率将达 15%~20%。

2、产业链:

当前智驾领域主要有两大派别,一种是以摄像头为主的“视觉派”;而另一种是有激光雷达的“激光雷达派”。

(1)视觉派: Tesla、小鹏、ONVO乐道、红旗、深蓝汽车、ICAR(奇瑞)、上汽大众、BAOJUN(上海通用五菱)为主要玩家。

(2)激光雷达派:理想、比亚迪、华为、奇瑞、长安、广汽、零跑等大部分车企为主要玩家。

智驾加速普及将带来包括芯片、智能驾驶平台、车载感知系统等领域的增长。具体产品包激光雷达、摄像头模组(镜头)、域控制器、智驾芯片、线控制动、线控转向、高速连接器等,产业链优质企业有望受益此轮产业趋势。

产业链以比亚迪“天神之眼”系统为例,产业链可以分为感知层、决策层和执行层,涉及多个细分领域:

感知层:

以腾势 N7为例,配备了DiPilot 300「天神之眼」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搭载包括 2 颗激光雷达、5 颗毫米波雷达、12 颗超声波雷达和 12 颗高清摄像头,支持高快领航、城市领航、自动泊车等全场景驾驶辅助。

摄像头提供的视觉信息距离比较短,一般6-100米左右;毫米波雷达则能达到200米左右;最远的是激光雷达,达到300米左右,并且提供3D环境信息,包括距离和速度,可实现自主定位;超声波雷达也能提供目标物体的存在和距离信息,但是距离较短,一般也就0.1-5米,多用于泊车系统。

据盖世汽车研究院数据,2024年激光雷达单年装机量首次突破150万,超过了2023年的2倍。其中,激光雷达核心供应商包括禾赛激光、速腾聚创(M1)、永新光学、长光华芯等。禾赛为了全球首个单月交付量超过10万台的激光雷达公司,今年规划年产能超过200万台,是最正宗的标的,可惜是美股上市。摄像头则由联创电子、舜宇光学等企业提供摄像头模组,不过联创电子的业绩也是一言难尽。

毫米波雷达的传统供应商是博世、大陆(高端车型),国产化替代厂商主要是德赛西威、华域汽车等。德赛西威作为智能驾驶域控制器龙头,也为比亚迪提供集成毫米波雷达的智驾解决方案,属于产业链核心企业之一。超声波雷达方面,弗迪科技和速腾聚创、君歌电子均有比亚迪的业务。

决策层:

比亚迪用DiPilot+芯片算力为智能驾驶平台命名,目前推出DiPilot100、300、600,未来会推出DiPilot 1000、2000平台,从而为L3级自动驾驶落地做好准备。

芯片与计算平台方面,比亚迪采用自研芯片与英伟达、华为、地平线等头部企业的计算平台相结合,实现软硬件深度融合。芯片供应包括英伟达Orin X芯片(高端车型)、黑芝麻智能华山A2000系列(中高端车型)、地平线征程5(性价比路线)等。而中科创达、四维图新等企业则在地图,算法与操作系统层面提供支持。

目前仰望U8采用的双Orin X芯片性能最强,算力达508tops。腾势品牌采用黑芝麻的华山A2000系列芯片,集成了CPU、DSP、GPU、NPU、MCU、ISP和CV等多功能单元,全场景通识智驾设计。

执行层:

线控底盘:涉及线控制动和转向系统,相关供应商包括博世、采埃孚等。

最后附上部分比亚迪核心合作伙伴名单,仅供参考:

(1)高级ADAS系统合作:保隆科技、豪恩汽电;

(2)中控屏:京东方、天马微电子、长信科技、华安鑫创;

(3)底盘制动转向系统等:伯特利、亚太股份、拓普集团、高新兴、科博达;

(4)智能座舱:德赛西威(获比亚迪订单);

(5)智驾驶行车记录仪:中原内配;

(6)智能热管理:三花智控、银轮股份等。

0 阅读:6

岩松观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