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阶智驾迎来“iPhone时刻”,6家核心公司分析,3家业绩反转

岩松观 2025-02-13 22:46:35

这是「岩松观点」第1857篇原创文章

比亚迪高阶智能驾驶系统“天神之眼”以“全栈自研+全产业链垂直整合”模式,将城市NOA(导航辅助驾驶)硬件成本压缩至万元以内。可以预见,其他车企肯定也会快速跟进,智驾平权时代有望加速推进。

一、从"天神之眼"看智驾产业链重构

具体来说,L2+自动驾驶加速全面渗透,L3启航在即,2025 有望成为自动驾驶元年,智能驾驶领域将进入“iPhone 时刻”。

L3以上智驾必须实现"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三重冗余,比亚迪的DiPilot 300高阶智驾系统,其硬件配置清单揭示行业革命性变化:全车配置29个传感器(含5颗毫米波雷达+12颗超声波雷达+3颗固态激光雷达),较上一代方案传感器数量激增80%。

据推算,当L3渗透率每提升1%,对应激光雷达、车载摄像头、4D毫米波雷达等传感器市场规模将激增超200亿元。这个领域可能受益的核心公司包括:韦尔股份、联创电子、宇瞳光学、水晶光电、蓝特光学、思特威等等。

1、车载摄像头:CIS芯片的“像素内卷”与光学突围

CIS(CMOS图像传感器):思特威的SC233A以3.0μm大像素攻占夜视市场,韦尔股份OV08D10则用堆叠式工艺实现140dB动态范围,直接对标索尼IMX324。

光学镜头:联创电子8M ADAS镜头良率突破80%,玻塑混合方案成本较全玻结构下降30%,而宇瞳光学凭借全自动模压成型技术垄断车载鱼眼镜头的70%份额。

2、 激光雷达:从“机械革命”到“芯片战争”

技术拐点:1550nm波长方案(禾赛AT512线雷达) vs 905nm波长(速腾聚创M3),前者探测距离突破300米但成本高,后者凭借硅基光电集成芯片(SiPM)将价格打入500美元区间。

路线之争:机械式(Velodyne)、半固态(MEMS、转镜)、纯固态(OPA、Flash)的技术迭代中,蓝特光学的微棱镜阵列成为华为96线雷达降本关键,而宇瞳光学的非球面透镜则卡位FMCW(调频连续波)激光雷达的光路设计。

3、 毫米波雷达:4D成像重构市场规则

芯片级革命:联创电子与加特兰合作的76-81GHz CMOS雷达芯片,将角分辨率提升至1°,而传统方案仅为5°。“雷达视觉化”趋势,正倒逼传统Tier1重塑供应链。

二、核心厂商投资价值拆解

1、韦尔股份:CIS帝国的“第二曲线”

对于韦尔股份,我们2024年写的《3季报预增15倍,股价腰斩的全球十大龙头公司,细分领域第一》文章里有过详细的分析,具体可查看历史文章。

综合来说,公司通过收购北京豪威一跃成为全球CIS龙头之一,全球第二大汽车CIS厂商,仅次于安森美。公司全球首款集成ISP(图像处理器)的OX08D10,直接绑定英伟达Orin平台,也是比亚迪的高端车型仰望U8用的平台,是比较正宗的智驾核心公司。

不足的地方是公司车载业务占比比较低,24年中报汽车电子业务已经只占到CIS业务的31%,业务大头还是在消费电子领域。如果两个业务打架,车载业务的增长能不能抵的过消费电子行业的下滑就不好说了。

虽然在公司整体业务里的占比还不够高,但第二增长曲线已经隐隐若现,高速增长的趋势不容忽视。还好现阶段消费电子也在复苏期。

去年分析时,韦尔市值还不到1300亿,估值适中。目前公司市值已经超过1600亿,这个估值是什么水平?

按照公司年报预告,24年利润中值是32.5亿,对于49倍PE。市场预期公司未来的利润增长速度大致是在30%~40%的范围,按25年44亿利润算估值是36倍PE,说明市场已经按照25年的预期业绩进行了定价。

就像之前的文章说的,股价对业绩的反应不会是完全线性对应的,当市场比较差,情绪比较悲观时,就会按照短期利润估值,市场情绪比较高时就会往远期利润定位估值,之前就有券商分析师直接定价10年后的业绩闹出了笑话。

今年是韦尔股份业绩反转第一年,市场情绪又比较高,会对预期给予比较高的溢价,把短期估值炒的更高,股价先充分反应未来业绩预期,然后后面在通过高位波动消化估值。

2、联创电子:光学老兵“弯道超车”

接连大涨的联创电子被市场认为是摄像头方面最为受益的一个。公司供货Tier1的比亚迪子公司和四维图新等公司,还有传闻说公司为特斯拉Cybertruck独家供应8M前视镜头,ASP(单品价格)高达35美元是传统2M镜头的数倍。

从业务看,车载光学业务已全面切入国内外几大汽车龙头品牌客户和全球几大主要汽车Tier1客户供应链,定增扩建合肥车载光学基地达产后产能翻倍,也是正宗的标的。但历史业绩却是一塌糊涂,23年巨亏9.9亿,24年预告中值继续亏4.15亿,资产负债率高达79%。

有传闻说联创电子占到比亚迪的首批份额会达到80%,2025年将业绩反转。因为传闻的数据有不确定性,为了不误导大家,这里就只简单说下推算逻辑,大致就是按预期比亚迪25年500万销量,然后60%上智驾,车载镜头加模组大致是1000的价值量,算出总价值量后,折算公司占比,在对非比亚迪的业务做个合理估算,之后得到公司大致的业绩情况了。公司目前接近140亿市值,25年至少要有个5亿的利润才有看头。如果你没有估算的能力,那就不建议看了。

3、宇瞳光学:鱼眼镜头“垄断者”

公司在全球安防镜头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市占率连续多年排名第一,2023年占全球出货量的43.25%,下游大客户就是海康威视和大华等龙头。24年业绩预告中值1.8亿,增长220%,实现业绩反转。

车载是公司布局的第二成长曲线,产品涵盖车载镜头、HUD光学部件、激光雷达光学部件等,其中车载镜头产品包括环视镜头、舱内镜头、前视镜头等。2024年上半年,车载类和汽车部品业务分别营收1.2亿元和0.99亿元,同比增长34%和164%,规模不大但增长非常快。另外,公司2024年模造玻璃销售实现翻番,激光雷达业务部分项目已实现批量量产。但中报的车载业务毛利率仅25%,低于行业30%+的均值。

公司目前市值超100亿,24年预告利润中值对应60倍PE,25年预测利润中值2.5亿,对应43倍PE,26年预测利润是3.3亿,对应33倍PE。估值情况类似韦尔股份,适用同一个逻辑。

4、水晶光电:AR光波导技术领先

公司AR光波导技术全球领先,且历史业绩增长优秀,24年预告中值10.6亿,增长97%,成长性非常稳健。

公司汽车业务主要是HUD产品,AR-HUD年出货达数十万量级,客户覆盖长安深蓝、红旗、长城等客户。但公司未来发展主要还是要靠消费电子,核心还是看iPhone潜望式镜头渗透率提升和微棱镜技术升级,另外就是AR眼镜。

目前市值超300亿,24年预告利润中值对应31倍PE,估值处于历史中低位。市场一致预期25年利润中值12.6亿,对应26倍PE。

5、 蓝特光学:激光雷达的“光学心脏”

公司属于隐形冠军,微棱镜阵列市占率超60%,单颗棱镜对应激光雷达成本不高,但却会影响光束精度这一核心指标。2024 年,公司推动“年产5100万件玻璃非球面透镜技改项目落地,实现玻璃非球面透镜产品在高清摄像头、激光雷达等车载应用领域的稳定增长。

从业绩看,历史成长性一般,这么多年利润峰值都在2亿以下,24年3季报利润1.62亿,增长76%,2024年应该会突破历史新高。

目前市值接近130亿,51倍PETTM,市场一致预期25年利润中值3.7亿,对应35倍PE。

6、思特威:从安防之王到车载黑马

公司在安防领域图像传感器芯片市场占有率第一,最近两年业绩下滑严重。2024年预告利润中值3.94亿,接近历史最高水平,实现业绩反转,而且增速达到517%。

公司2023年3季度首次进入比亚迪供应链,包含ADAS等产品已批量产交付一线品牌车企。另外,公司通过错位竞争策略,用SC233A(3MP)+SC035HGS(VGA)组合拳,在DMS(驾驶员监测)市场收割70%份额,以70%价格对标安森美同类产品,抢下蔚来、小鹏二供席位。公司还专门成立了“飞凌微”全新子品牌,首发了三款车规级视觉处理SoC芯片,提供了端侧算力的高精度、低延时的车载影像方案。

不过从中报数据看,公司汽车概念成色不是太高,营收占比不到10%,反而是智能手机占比超过50%。

公司目前市值接近380亿,24年对应96倍PE,绝对估值看着偏高。不过市场对公司未来两年的增长也很乐观,一致预期25年利润中值达到7.78亿,同比24年增速达到97%,预期25年利润达到12.35,也比25年增长近60%。现在市值对应25年预期利润是49倍PE,对于未来两年业绩增速来看还算合理。

0 阅读:29

岩松观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