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街直路|解放大道省商业厅大院的故事

人文历史武汉 2024-09-26 03:35:54

吴业巍

1959年末,母亲从黑龙江省供销社调动到湖北省商业厅,在商业厅大院分得宿舍。次年,我出生以后,便在那里度过了自己的童年,直到1970年父母下放,把我送到汉阳五显巷的奶奶家,在商业厅大院生活了十年。

解放大道省商业厅(右)。出目里利吕井(美)摄

商业厅大院位于汉口解放大道宝丰路口。那时的宝丰路口是个不规则丁字路口,解放大道大致呈东西走向,现在的宝丰一路是一条泥泞小道,硚口路与解放大道T型交汇,其西端是一个被围墙围住的煤厂(里面堆的煤不知道是不是搪瓷厂的燃料煤),东端是公汽公司(公汽二场,7路公汽的驻场)及一排低矮棚户。

紧挨商业厅大院后墙,就是现在仍然存在的武汉市模范监狱。大院的西侧是营房村,有一个消防队,一条路通往解放军高级步校(现在的海军工程大学)。在解放大道这一侧、面向硚口路,就是湖北省商业厅大院。

商业厅大院前部是一幢“硕大”的五层高楼,之所以要加“引号”,是因为不能用现在高楼大厦的眼光来衡量,那年月,至少在解放大道的那一带,还没有比那栋楼更“巍峨”、更漂亮的大楼。那是省商业厅的办公大楼,坐北朝南。大楼前面有一个不大的院子,一个圆形的花坛坐落其中,大楼东西两侧有弧形车道通往后面大院。

进得大楼里面,是一个大厅,大厅正中有一尊毛主席的半身坐像。大厅两侧是长长的甬道,甬道两边分布着一些办公室。毛主席坐像的后面是楼梯,单侧上楼。楼梯下方有门,也通往后面大院。

穿过办公大楼,是一个篮球场,很开阔,球场的上方有当时的标配“球场灯光”,四周有约一米左右高的矮冬青树墙,修剪得非常整齐漂亮,树墙中间,是一块一块的方形水泥板,菱形对接,成为行人小路。

篮球场的北侧和东侧,是几十栋白色和红色的宿舍楼,记得好像都是两层楼,既排列整齐,又错落有致。北边的几栋小楼,清水红砖,大约住的是当时的厅、处领导,有独立的厨房、卫生间。东侧的白色楼,基本上都是长长的中间走道,楼上楼下大约共有二十来个房间,一端顶头是公共卫生间。所有的房间都配有纱门纱窗,二楼一般都是红漆地板。那是那个年代标准的苏式“筒子楼”。

在大院深处的东边,有一个小礼堂,礼堂外墙也是清水红砖,红瓦顶,里面是水磨石地面,有一个小舞台。与礼堂毗邻的是食堂、花房、锅炉房。东面围墙的外面就是现在的宝丰一路。

大院是孩子们的乐园。一栋栋的房屋之间,是宽阔的空地,绿树成荫,笔直的杉树,摇曳的柳树,还有苦楝、杨树、松树等,整个大院就跟公园一样。

冬天,在球场上堆雪人、打雪仗,将树梢上干净的雪捏成雪球,或者把屋檐下吊着的冰凌敲下来,含在嘴里,享受那种冰凉的刺激。

夏天,用一根小竹竿,杆头蘸一点沥青,爬到树上沾知了,拿回家放到纱窗上养几天。周末的晚上,球场上支起一块白布,放电影,《地道战》、《地雷战》不亦乐乎,大人们自带小板凳认真看电影,小孩子就在人缝里面穿梭。

不知道是谁家孩子将大院后院墙扒开一个大洞,洞外面就是机场河,我们从洞里爬出去,到河沟里捞蝌蚪、鱼虫。河沟边上的草丛里,有一种“小西瓜”,绿色的,大约只有红枣那么大,刚摘下来绿莹莹的,很饱满,我们拿在手上不断地捏,也没捏破,但最后就剩下一张皮。玩累了,就坐在河沟沿,等待着王家墩机场的飞机起降,然后就傻傻地眺望着蓝天,想着啥时候自己也能飞上天。

十年动乱期间,在礼堂批斗“走资~派”,他们在舞台上“挨斗”,头朝下被架着“飞机”,胸前挂着牌,打着红叉。我们小孩子不懂事,就躺在舞台前的水磨石地上,仰着头看他们,偶尔对着被批斗的人做鬼脸,有时还能引得他们笑一下,是否能在客观上对他们起到慰籍的作用,不得而知。

当然,礼堂里也不全是上演着“悲剧”,那时的文艺演出多,省直商业系统的文艺汇演都在那里举行,我也曾坐在水磨石的地面,看我母亲演出,她在歌剧《白毛女》里演唱喜儿山洞里那一段。

1975年,幼儿园草坪一家四代合影。关耳摄

我们的幼儿园(湖北省商业职工幼儿园)不在大院里,在航空路,现在的同济医科大学对面。在那个年代,那应该是汉口最好的幼儿园。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床,不是统铺,床的四周有栏杆,下面有两个小抽屉,每个人都有固定的搪瓷脸盆、漱口杯。每个孩子带去的衣服上,都有家长用针线绣上的名字。

幼儿园里有草坪,有一个大亭子,即便是大冬天下雪,也不准穿外套,就一件小毛衣,在院子里跑步。每天是要上课的,唱歌、跳舞、做游戏。幼儿园是全托,周六下午,有几辆如公交车一样的“大红车”,将孩子们送到商业厅大院门口,各家的家长在那接,周一的早上再送回幼儿园。

我们的子弟小学在大院外面,紧挨着高级步校的院墙,学校比较简陋,几幢平房就是教室,也没有围墙,营房村的孩子们经常拿砖头扔在教室瓦顶上。

比我们大的孩子是经常打群架的。那时的宝丰路一带,打群架的孩子大约有三个比较大的群体,商业厅的一群,马路对面3506工厂的一群,再就是营房村的。相对来说,商业厅和3506的孩子们比较抱成团,营房村的孩子们基本属于各自为战。

从解放初期直到现在,省直的各厅、局一般都在武昌水果湖一带办公,唯有商业、外贸、供销社等为数不多的几个与“商”相关的大机关在汉口,估计是因为解放初期,汉口是全国重要的商埠,为了便于管理。

这几个在汉口的省直机关,数省商业厅的“家底”最厚,有一个功能齐全的大院。在大院里,有厅属的省百货公司、五金公司、粮油公司、纺织公司,连石油公司当时都在这里。在当时计划经济体制下,这些机构对内是省商业厅的下属“处”,对外称“公司”,很多公司还具有“批发站”的职能,如省百货公司又是“武汉百货批发站”,那叫“站司一体”。

按照国家商品批发的管理体系,“武汉站”属于“二级站”,从“纵”的批发管理体系来说,上,属于“上海站”、“北京站”等一级批发站,下,面对省内各地市州三级批发站。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从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末,全省每家每户用的牙膏、肥皂、自行车、缝纫机等日用品,小孩子写字用的铅笔、文具盒、写字本,无一不是从那个大院里发出的。

年纪大了,靠回忆活着。昨天很热,温度大约是36度,我一个人回到宝丰路,围着那个地方走了两圈,试图寻找儿时的印迹。商业厅的大院没了,大楼没了,大院里面的树更是没了,也听不到知了的叫声了。密密麻麻的高楼,拥挤在原来大院的地面,有几栋标示着“商业宿舍”的五、六层残破老楼房,应该是八十年代以后建的,估计是原来商业厅的职工安置房。

儿时的伙伴是找不到了。那个成天流着鼻涕的姓代的同学,想必鼻涕现在应该擦干净了;那个梳着两个小辫的姓郭的女同学,那是班长,那两个小辫应该是没了;我家对门的那个姓黄的哥哥,帮我绑扎过沾知了的竹竿,你还好吗?……

打捞江城记忆 钩沉三镇往事

汉口

转载请注明出处,勿侵犯知识产权!

1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