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呀挖”女幼师被“审判”!网红童星引争议

得的天下 2025-02-21 19:32:41

作者 I 钱游 报道 I 电商最前线

萌娃,或许是2025年最火的抖音赛道。

但流量从来都是一把双刃剑。

它能让一个普通人一夜成名,也能让一个网红迅速过气。

当视频风格变成一种固定模式,观众的期待值就会逐渐降低,再高的人气也难免冷清散场。

但最令人担忧的是,当一切尘埃落定,萌娃会不会成为“拯救”流量的“超人”,而被迫出场。

在“瑶一瑶”父母被全网审判,瑶爸瑶妈也将“瑶一瑶”终于送到了幼儿园后。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就在近日,曾经火爆全网的“挖呀挖”黄老师发视频高调晒娃,被媒体评为已然是“早教王者”。

图源:抖音@教音乐的花开富贵

然而,视频中的表演成分却被网友怒批:明显注意力只有自己,这样的“早教”除了显得自己美美的还有啥意义?

图源:微博

更有甚者提出质问:孩子现在也拿来赚钱了嘛?

挖呀挖黄老师再度爆火

生娃也不忘生意经

视频中,黄老师对着镜子唱起英文儿歌,一手抱娃,一手做动作。

唱着歌,身体也跟着歌词律动。

并配文:“如何把儿歌跟音乐结合做英语启蒙”

图源:抖音@教音乐的花开富贵

截至发稿前,该视频已经突破6.2万点赞,超1700条评论。

其中有网友指出,让0-3岁的宝宝就开始培养英语,这的确是正确的启蒙教育嘛?

据国内某大学调查显示,接受高强度英语启蒙的儿童中,42%产生母语表达滞后(孩子说话开口晚),23%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

更隐蔽的危机在于知识的失衡,有调查显示某幼儿园每天三小时英语教学,但其他趣味课程被压缩。

而这样的早教究竟是开拓还是窄化?

在电商最前线看来,早教不是原罪,错位的是一代人将教育简化为军备竞赛的集体恐慌。

当0-3岁宝宝都被安排上“英语课”了,我们不得不关心教育的内卷会不会提前得太早了。

语言是思想的外衣,而不是思想的锁链。

教育的终极命题,终究是如何守护一个对世界保持好奇与热爱的灵魂。

也有认可黄老师的网友发文表示黄老师真的精力旺盛,已经成为自己的人生赢家。

图源:微博

当前,黄老师的商品橱窗仍有1件商品,但也只是象征性地挂着。

图源:抖音@教音乐的花开富贵

单凭借七百万粉丝群体的基础在,一个月接几个广告,奶粉钱也轻松解决。

据电商最前线观察,黄老师在新年1月就已经接到了两则广告,当前2月接到一则。

图源:抖音@教音乐的花开富贵

哪怕是广告视频,流量也依然不差,可见黄老师的营业能力。

可以说,黄老师生了娃也不忘生意经。

很快将一曲吃天下的思路转变过来,积极深耕母婴、早教的赛道,使其收获了一波宝妈粉丝。

在电商最前线看来,未来没有全能型网红,只有精耕垂类的内容服务商。

当算法取消对超头账号的“开闸放水”,那些执着于“一首神曲吃遍天”的素人网红,注定会被新的“神曲”换碟。

爆红之后

黄老师却不挖了

2023年初,黄老师凭借一首改编自网络儿歌的《挖呀挖呀挖》迅速走红。

视频中,她以甜美形象和互动式教学风格吸引了大批观众,一周涨粉400万,直播间观看量突破10万。

然而就这样的甜美形象没过多久,就招来了一群脏水。

走红后的黄老师迅速卷入舆论风暴,争议点集中于两处。

其一,是商业化转型的“吃相”争议。

她通过直播打赏、带货迅速变现,5场直播销售额超百万,被曝购入奔驰豪车(后澄清为普通车型),网友质疑其背离教育初心,沦为“流量收割机”。

图源:小红书

其二,是职业与原创争议。

其幼师资质、教学场景真实性遭质疑,被指实为音乐培训班兼职教师;

并且,《挖呀挖》原创归属亦存疑。

图源:小红书

网友指责其未标明原创作者桃子老师,涉嫌“剽窃热度”。

而争议最大的,就是“挖呀挖”到底是给谁唱的?

有网友表示,她其实是唱给小孩的爸爸听的,而非小孩子本身。

图源:小红书

面对流量退潮与舆论压力,黄老师以两次关键转型实现自救:

2024年官宣生子后,她将内容重心转向母婴垂类,发布结合儿歌的英语启蒙视频,吸引新手妈妈群体,单月涨粉百万,被赞“早教王者”。

图源:抖音@教音乐的花开富贵

从早期依赖颜值吸引男性粉丝,到以“母亲+教育者”双重身份强化专业性,回应了此前对其“内容空洞”的批评,同时弱化了商业化标签。

电商最前线观察认为,短视频的“速朽”特质迫使网红快速变现,但过度商业化易引发反噬,唯有持续输出差异化内容(好比说转型早教)才能延长生命周期。

那么,又是什么造成了这种网红的流量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呢?

关键还在于争议。

在电商最前线看来,从“造神”到“毁神”的循环中,网民既渴望“素人逆袭”的励志叙事,又对道德瑕疵零容忍,这种矛盾心态便成为网络暴力的温床。

而这里的“暴力”一词的意味是中性的。

毕竟,没有争议便没有流量,没有流量平台算法就要想办法洗牌。

从“瑶一瑶”到“挖呀挖”

聚光灯下的主播“备受煎熬”

最考验网红的,不是能够突然接得住爆红的流量,而是要耐得住散场的冷清。

然而,我们都是普通人,流量却不会常驻身边,“散场后的冷清”已然成为每个黄老师不得不接受的现实。

但最煎熬的,却是冷清之后无端的攻击。

正如前文提到的那样,去年一年,黄老师被造黄谣、被质疑开豪车、住豪宅,造话题者直指黄老师翻车塌方了。

虽然都一一被澄清,但事实上,吃瓜群众喜欢看的不是真相,而是怪状。

然而,一旦平凡无奇的真相被揭示,吃瓜的小板凳也就移到了别处,等着下一位“塌方“选手。

作为舞台的抖音,在2024年下半年,在多个头部主播出现“塌房”、其他头部参与大促热情降低。

那么,过去一年,抖音塌房了多少主播?“月饼事件”的小杨哥、卖假红薯粉的东北雨姐、“捡到作业”的猫一杯、人身攻击的“空空日记”、嘲讽大学生的羊毛月……电商最前线认为,网红塌房现象不仅对顶流个人IP造成了伤害,更对抖音的网红经济产生了一定影响(有分析称头部主播的贡献约为9%)。抖音也是复盘过去一年的经验,对GMV有了新的思考。

有分析指出,经历了上半年“all-in低价”导致GMV增幅低于预期之后,抖音电商在下半年重新将GMV列为第一目标。

可以预见的是,抖音电商对直播场景,尤其是头部达人直播的依赖度已大大降低。目前,在剩下约30%的达人直播GMV中,头部达人和中小达人的贡献呈现三七开态势。

而如果以百万粉丝数作为界限,百万粉丝以上的头部达播对大盘贡献约占9%,而百万粉丝以下的中小达人贡献约占21% 。

据悉,去年抖音头部达人(1000万粉以上)平均播放量就下降47%。

我们再来看一组各大电商巨头的数据对比,便可知道这种人设经济的威力。

淘天:8万亿,同比小增,尽力维持领先优势;

拼多多:5.2万亿,涨了小1万亿,追得很凶;

抖音电商:3.5万亿,增速30%,也是第一次当老三;京东:3.2万亿,原地踏步,不太乐观。

可以说,2025年,抖音电商这盘棋在于扶持货架、店播大步向前,打破头部达人垄断,突出中小力量崛起。

由此国内的电商格局或将大改。

写在最后,

黄老师的“挖呀挖”现象,是短视频时代个体与流量共舞的缩影。

她的崛起、争议与转型,既展现了普通人抓住机遇的可能性,也揭示了流量经济的残酷法则。

当喧嚣散去,唯有回归内容本质、坚守职业底线者,方能在“挖呀挖”之后,种下真正能开花结果的种子。

0 阅读:0

得的天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