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I 钱游 报道 I 电商最前线
都说情场失意,商场得意。
当狗血剧情成为财富密码,就连董宇辉的知识带货也得往后捎捎了。
就在近日,有网红王大发直播爆料“顶级捞女”——韦雪过去一年的直播收入。
她表示:“ 说说韦雪,韦雪这波不止9亿。你们要是有看数据的软件,韦雪经常上一个带货产品就超过董宇辉,一个品至少能卖两百万。你知道韦雪卖那个面膜,189一单,卖了91万单。”
但比9亿更耐人寻味的,是这位“初代网红”的逆袭剧本:
与富二代纠缠多年,未婚生下孩子却未被豪门接纳,却凭借自身的情感纠葛在直播带货领域异军突起。
从“豪门绯闻 (自曝是知名富二代秦奋的女友) 女主”到“带货女王”,从被质疑“靠男人上位”到被贴上“独立女性”标签,她的直播间里,前夫稳坐榜一,前男友豪掷30万礼物,现任小鲜肉甘当背景板,一场直播动辄破千万观看量。

图示:左为秦奋,右为韦雪

从“顶级捞女”到“带货女王”
韦雪是怎么上位的?
韦雪是继叶珂之后又一位靠人设上位的女网红。
在韦雪的直播间里,商品从来不只是商品,简单一句话总结就是:表面是贩卖所谓的“女性成功学”,实质不过是钻研如何抢着给豪门生孩子。
把“搞男人”等同于“搞事业”。

图源:抖音@韦雪
可以说,封建时代母凭子贵的那一套可算被她玩明白了。
她推销面膜时,讲述的是与前夫离婚后“独自美丽”的辛酸;
推荐贵妇面霜时,轻描淡写地提起与富二代前男友的奢华日常,还经常讲起所谓的“成功女人五部曲”:
第一部,已读不回;
第二部,嘴甜心狠;
第三部,男人拽你就甩;
第四部,永远不要为了男人流眼泪;
第五部,3天必须放下,5天必须找到下家。
还有所谓的“自取欺辱六件套”:
第一句你为什么不理我;
第二句,你不爱我了吗?
第三句,你为什么不回我消息?
第四句,你之前不是答应过我了吗?
第五句,我们现在什么关系?
第六句,那你忙吧,忙完记得回我。
就这些所谓的韦雪语录把网友们听的是一愣一愣的,真以为感情是用几部曲就能搞定,用了几件套就会失败。
在电商最前线看来,真正的“人间清醒”从来不是几句话就能使人生透彻,没有经历何谈经验?没有自己的实践何来开悟?
当现任小男友入镜,直播间立刻变成“年下恋教学现场”,付费课程链接应声弹出。

图源:抖音@韦雪 直播截图
这种将隐私明码标价、把人生切片贩卖的商业模式,让她成了直播界的“炼金术师”——旁人眼中的狗血剧情,在她手中全成了点石成金的法宝。

图源:抖音
而且韦雪的用户群体也非常清晰,就是小红书和抖音上对感情充满疑惑,以为能靠顶级捞女教程就能获得“成功”的群体。
事实上,这种“内容+带货”的融合并非偶然。
数据显示,韦雪单场直播销售额常突破2500万元,已售产品790万件,跟买人数达到383.6万。

图源:抖音@韦雪
她的秘诀在于精准拿捏了观众心理:人们对豪门秘辛的好奇、对逆袭故事的向往、对情感技巧的窥探,都被她编织进商品话术里。
就像一位网友评论:“看她直播像追连续剧,不知不觉就下单了。”
更令人叹服的是她对流量生态的操盘。
前夫陈平长期占据礼物榜一,前男友秦奋一掷千金刷存在感,现任男友则化身“人形立牌”制造话题。

图示:榜二的“平叔”就其前夫
与其说这是偶然的情感纠葛,不如说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流量博弈——在注意力稀缺的时代,争议本身就是获客的流量。

9亿的狂欢背后
是对“子宫创业”的担忧
然而,当韦雪的年入9亿被推上神坛,质疑声也随之而来。
首当其冲的,是直播经济“虚假繁荣”的隐忧 。
有消费者投诉,其直播间热卖的面膜使用后过敏,贵妇面霜被扒出成分与百元平价产品无异。
更令人不安的是,这种“故事营销”正在扭曲消费逻辑:消费者在为吃瓜买单,而非产品价值。
一位业内人士尖锐指出:“韦雪的直播间里,商品只是流量变现的工具,真正的商品是她的人生。”
这场狂欢也折射出社会的深层焦虑。当一场直播收入抵得上普通人几千年的工资,贫富差距的撕裂感被无限放大。
知乎上一条高赞评论写道:“我们996加班到秃头,不如别人在镜头前讲段子。”
而“子宫创业第一人”的韦雪“母凭子贵获9亿抚养费”的往事被重提,更让公众质疑:这是独立女性的胜利,还是对女性价值的物化?

图源:抖音
争议背后,是流量时代价值观的混沌——成功是否可以不择手段?隐私是否可以标价出售?
道德困境同样缠绕着行业生态。为了复制韦雪的成功,不少主播开始贩卖悲情、编造故事,甚至故意制造家庭矛盾博眼球。
某直播平台负责人透露:“现在审核最头疼的不是假货,而是假人设。”
当情感成为消费品,信任成为消耗品,直播经济的根基正在被动摇。

人设经济
躺着都能赚钱?
就有网友问了: 带货真能赚这么多?
答案恐怕是,没错,只要有人设、有人气,管他是红人还是黑红,躺着就是赚。
也就在近日,另一位以“精神小妹”为标签的网红——顾茜茜在直播中表示:
“今天我在床上躺了一天什么也没干,我抖音橱窗成交金额116万,佣金预估30.32万,你越见不得我过得好,你对我的骂声越大,我赚的越多,不是月入几十万,是日入,一天,听懂?”

图源: 蓝鲸新闻
除此之外,该博主还晒出两个不同平台的近七日成交额分别是 1039.05万和894.29万。

图源:蓝鲸新闻
而后这位 顾茜茜又变脸称自己赚的都是“辛苦钱”,但互联网是有记忆的,网友们对她的辩解不买账。
网友嘲讽道:昨天还说啥也没干躺着就日入30万了,今天就成了辛苦钱了,真是超绝变脸。

图源:微博
如果说,韦雪带货收入超9亿只是当年和富二代感情纠葛的冷饭热炒,那么顾茜茜肆无忌惮的炫耀销售额就是人设经济的最好证明。
还是那句话,只要有人设,只要有争议,那就是人气。
笔者不得不说,人设是一面照妖镜,照出了目前抖音直播带货的三个价值导向问题:
其一,带货,应从“流量至上”回归“价值本位”。
韦雪的成绩证明,内容的确能够撬动流量,但可持续的商业逻辑必须建立在产品品质上。
正如某品牌方坦言:“与其砸钱请网红讲故事,不如把钱投在研发上。”
其二,应当建立带货行业的“底线共识”。
傍大款的顶级捞女成为万人拥护的“成功学样本”,我们很难想象这对未成年观众价值观的影响。
这里的共识不仅是价值道德的共识,更是产品质量的共识。
当前直播电商的监管仍存在盲区,夸大宣传、数据造假等问题屡禁不止。
有关部门已开始行动,例如要求所有直播间必须公示产品质检报告,对“剧本式营销”标注虚构声明。
但更根本的,是平台与主播的自律——毕竟,观众或许会被故事感动一次,但绝不会为欺骗买单第二次。
其三,重塑公众的消费理性。
直播间里“最好用”“斩男专用”“全网最低价”等等的营销话术,本质是利用人性弱点制造冲动消费。
德国社会学家韦伯曾说:“现代性的铁笼是理性化的产物。”
或许,打破这个铁笼的钥匙,恰恰是回归理性——学会区分欲望与需求,辨别人设与真实,在流量洪流中守住独立思考的能力。
写在最后,
韦雪的9亿故事,终将被新的流量神话取代 。
抛开韦雪,电商最前线需要追问的是,当所有人都在追逐流量红利时,谁在维护电商的基本价值?
当隐私成为商品,情感沦为工具,我们又将走向怎样的未来?
或许,直播经济的终极答案不在直播间里,而在每个普通人的选择中——是沉迷于虚幻的狂欢,还是追寻真实的连接; 是沦为数据的奴隶,还是成为清醒的旁观者。
观众以为他们在围观韦雪的生活,其实是韦雪在围观他们的欲望。
这句话,或许才是整个故事最辛辣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