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例!狠人刘强东,给外卖骑手缴五险一金

得的天下 2025-02-20 19:38:36

作者 I 周博 报道 I 电商天下

2月11日,电商天下发布的《刘强东杀入外卖》一文中提到,刘强东将带着“最快9分钟送达”、“抽佣或仅5%”、“为骑手上社保”三大杀手锏高调入场做外卖。

很多人观望,担心这是京东搞得噱头。

结果,京东当天就宣布推出“0佣金”政策,吸引品质外卖商家入驻。

而今天(2月19日),京东又正式官宣:自3月1日起,为京东外卖全职骑手缴纳五险一金,为兼职骑手提供意外险和健康医疗险。

图源:京东黑板报

靴子终于落地!

对商家,不是5%低佣金,而是全年免佣金!

对骑手,不只是交社保,而是五险一金!

当行业还在争论京东外卖的商业模式是否可行时,刘强东这是铁了心要在外卖市场打下一片新天地!

五险一金破局直击行业痛点的"核武器"

一直以来,外卖员的工作环境和权益保障问题备受关注。外卖员风里来雨里去,工作强度大、风险高,但却常常面临着社保缺失、劳动权益难以保障等问题。

在京东宣布为骑手缴纳社保前,同济大学《智能革命与骑手未来》调研报告披露的案例极具冲击力:

京东外卖员徐先生因担忧养老问题,正考虑转行做大学保安。这类骑手的生存困境,正是中国1300万外卖从业者现状的缩影——超70%月收入不足5000元,社保覆盖率不足20%。

而京东为全职骑手缴纳五险一金的政策突破,杀伤力有三:

其一,成本重构。

按北京社保标准,企业每月需为单个骑手承担约1600元支出,京东若在北京地区覆盖10万骑手,年增成本近20亿。

不过,这也将是京东争夺运力的关键筹码。

第二,心智占领。

当前,美团、饿了么等平台多采用众包模式,外卖员与平台之间的劳动关系较为松散,导致他们在社保、工伤等方面存在诸多隐患。

此前,曾有骑手在社交平台晒出"月跑1761单收入9500元,自缴社保后剩7000"的账单。

而京东此次为外卖员缴纳五险一金,很容易直接击穿千万骑手的心理防线,给广大外卖骑手吃下一颗 “定心丸”,让他们感受到不一样的关怀与尊重,从而重新调整内心的天平与后续的就业抉择。

第三,政策杠杆。

如今,恰逢《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条例》落地前夕,京东赶在实施前率先公布缴纳五险一金的规定,无疑是带头响应政策风向。

图源:微博@tz-小红帽

如此一来,京东开辟外卖市场,既规避监管风险,又抢占道德制高点。

值得一提的是,这并非京东首次改写行业规则。

2018年,京东决定为快递员缴纳五险一金时,也曾引发通达系物流企业的集体恐慌。

如今在外卖领域复刻该策略,显示出刘强东对人力资本战略的偏执。

零佣金攻势重构万亿外卖的底层逻辑

如果说五险一金是"攻心",那么京东2月11日发布的"全年免佣金"政策则是"攻城"。

目前来看,京东外卖对入驻商家实施了三重精准打击。

第一是费率倒挂。

一直以来,外卖平台的高佣金问题备受诟病。此前有媒体报道称,现有外卖平台的商家费率可能在15%-25%之间,甚至更高。 较高的佣金成本,显然会侵占商家的利润空间。

而京东的0佣金政策,大概率能有效拉低商家费率成本,减轻商家的负担,增加商家的利润。据说,近段时间某火锅连锁品牌实测显示,100元订单可多赚8元。

这就好比在一场激烈的战争中,京东为商家提供了一个坚固的堡垒,让他们能够在竞争中轻装上阵。

第二,品质筛选。

京东初入外卖市场,决定只接入"有实体堂食的认证商家",通过60万家门店审核体系,将幽灵厨房拒之门外。

刘强东的这个决定,是非常稳妥的一步棋,因为他 切中了消费者对于外卖食品安全的痛点。

在如今这个注重品质和健康的时代,消费者对于外卖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吃得饱,更要吃得好、吃得放心。

京东的这一做法,无疑是在向消费者传递一个信号:选择京东外卖,就是选择品质和放心。

第三,流量扶持。

目前,京东APP首页开辟了秒送专区,京东5.9亿活跃用户可直接转化成外卖客群。

图源:京东App

前两天,某铜锅涮肉连锁品牌透露,入驻京东外卖3天,订单量已达其他平台同店的15%。

需要强调的是,京东这一套组合拳已经产生了化学反应。

据媒体报道称,京东在成都的地推人员反馈,80%商户听到"0抽佣"立即表现出兴趣,单日最高签约15家餐饮品牌。

即时零售+网约车本地生活的"铁三角"布局

在外卖战场硝烟弥漫时,一则消息又透露了刘强东的另一个隐蔽的大动作。

2月18日,据北京商报、观察者网、界面等媒体报道,京东APP正试水网约车市场,悄然上线了网约车服务,接入曹操、阳光等400城运力。

图源:界面新闻

不过,京东对此的回应却显得异常冷静:“2022年接入的第三方服务,暂无推广计划。”

早在2022年,京东便低调接入了第三方打车服务商“易企出行”,但彼时的动作更像是一次试水。

有媒体报道,“易企出行”的运营主体——上海途径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为刘强东投资关联公司。

图源:微博@红星资本局

这家成立于2015年的公司,曾在2022年获得A+轮融资,而今依托京东的流量池,它正试图撕开网约车市场的裂缝。

不同于滴滴自营模式的“重资产”,京东选择了一条更轻巧的路——不做司机、不买车,而是将分散的运力资源打包整合,用户一键呼叫,后台同时匹配多家平台车辆。

这种“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策略,既降低了前期投入风险,又能在短时间内迅速铺开市场。

虽然京东方面对此略显低调,但从京东一号位的战略视角看,试水网约车绝非刘强东的孤立动作,它很可能与外卖业务形成战略协同作用!

原因也有三:

其一, 数据闭环。

外卖获取高频消费数据,网约车补充出行场景数据,反哺京东用户画像精度。

其二,运力复用。

京东下面的达达300万骑手,与京东聚合的网约车司机,可形成"30分钟生活圈"运力网,配送成本可进一步降低。

其三, 生态防御。

此前,美团以外卖为跳板开辟即时零售的电商版图,京东则以即时零售为支点,反向侵蚀本地生活腹地。

这种"三栖作战"能力,源于京东二十年积累的供应链功底。甚至可以说,相较于抖音外卖依赖第三方运力,京东的护城河更深。

数据显示,此前达达系统已实现沃尔玛库存数据15分钟同步、小米之家3C产品30分钟达、瑞幸咖啡峰值日配送20万单的地步。

刘强东仍需面临诸多挑战

当然话说回来,尽管刘强东的开局凶猛,京东仍需直面多重挑战。

比如说规模陷阱。京东 外卖单量若无法突破日均500万单,骑手社保成本或将拖累京东的利润和业绩表现。

还有用户习惯问题。据统计, 90后年轻用户打开美团APP的频次达日均3.2次,京东能不能俘获用户芳心,还需时间检验。

此外,组 织磨合问题也是京东外卖的重中之重。毕竟, 外卖业务涉及地推、算法、调度等多系统协同,京东传统B2C团队能否适应O2O战场仍是未知数。

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数据显示,即时零售市场规模有望在2025年提升至超万亿元。

所以,京东入局外卖及即时零售,其实并不需要颠覆谁,只要他们能撕开10%以上的缺口,或许就能给京东创造千亿GMV的增量。

当互联网行业沉迷于大模型军备竞赛时,京东选择回归商业本质——用五险一金重塑生产关系,用零佣金重构分配机制。

这种"重投入、强运营、深改造"的打法,恰是刘强东最擅长的持久战。正如2007年自建物流般,今天的外卖突围战,或将再次证明:在中国互联网史上,凡京东全力押注的领域,从来都不是配角。

0 阅读:0

得的天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