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核心问题是远离市场,也就决定教育改革的方向

宁拙说 2024-05-23 14:36:33

1、市场对个性的呼唤

市场的兴起不仅迎来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而且必然迎来文化和教育的变革。千年文化遭遇市场,必然成为一次浩劫,不论是精华还是糟粕,都受到极大冲击。自觉的民族总是积极地迎接市场冲击,高度自觉地建构新的文化,而不是让一切传统都轰毁,让市场消极颓废的思想主宰文化。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努力进行新课程改革,尽力冲破应试文化,创立新的教育,适应市场,复兴民族。

然而,旧的东西在轰毁,新的文化和教育远没有诞生,时代呈现荒芜混乱的文化格局。我们的市场看似很繁荣,其实面临两大严峻问题:高端人才匮乏及道德缺失。每个有责任感的教育者都深刻地认识到,现实的教育模式仍是应试教育,是人才和道德缺失的根源,是市场真正走向希望的严峻挑战。

只有市场才承认,没有个性教育即没有创新型人才。市场并不需要在技能上较劲的教育,而是需要有独立思想和判断能力的人,需要拥有强大个性和高尚道德的人才。自然,市场运行中也能培养出自己需要的人才,但由于没有教育自觉的塑造,这种人才不仅晚成,而且呈粗放的特点,由于没有深厚的文化基础,特别是没有信仰,在市场淘洗中很容易夭折。

只有健全的市场才深切地呼唤个性人才,也才深刻地认识到,求同教育培养的高分没有意义,也才开始自觉培养需要的人才。没有哪个时代能像现在这样急切地呼唤个性,强烈排斥两千年抹杀个性的文化。个性不仅是与环境斗争中表现出取胜趋势的品质,更是创新能力,表现出解决问题的卓越见识与行动能力。不论是管理还是技术开发,个性都是核心动力和核心能力。

2、市场对道德的呼唤

如果个性是坚持自我与环境斗争的品质,那么道德就是牺牲自我成全环境的品质,二者有机统一,是市场对人才的根本要求。市场建立紧密的人际联系,从而产生物质和文化效益。在历史从未有过的紧密联系中,市场对人的道德才能的需求丝毫不亚于个性。道德是处世的最高智慧,保证人际联系深度、广度和长度的最大化,从而把人的才能发挥到最大化。道德缺失是市场终将失败的根源,是任何个性才能都无法弥补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现实市场对道德的呼唤也许比对人才的呼唤还要紧迫。如果一个市场失去道德,进而失去公信力,就失去根本的秩序,那么注定衰败的趋势,而且完全没有希望。虽然我们常见到质量信誉第一的口号,可有多少企业在苦心经营信誉?又有多少企业在投机?

然而道德的文化基础在教育,道德缺失的教育不可能培养市场真正需要的人才。

3、教育对市场要求的忽视

教育走向市场,是就教育的经营方式而言;教育远离市场,是指教育培养的人,与市场要求的人才尖锐冲突。如果教育无视市场对人才的要求,那么市场也将毫不客气地抛弃教育,让教育沦为罪人。

教育脱离人生发展实际早被人们诟病,可考试制度仍沿袭技能的选拔标准,教育用题海淹没文化的格局远没有根本改变。

从市场的视角观察和反思教育实在是刻不容缓,要变革教育,首先得弄清楚,市场到底需要什么人,什么人才,然后方能改革教育,培养这样的人和人才。这里的“市场”指人的发展平台和发展方式,所以市场视角指生命发展的视角,而非市场的消极文化,比如,拜金主义和投机主义等。

市场要求,必须有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核心标志是思想,即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独立的头脑思索得出不苟同于他人的结论。我们的教育不培养思想,只训练简单的模仿技能,即用定理解决问题,而非用思想解决问题。

市场青睐创新。人的市场潜能在哪里?在创新。创新的思想可以拯救企业,可以激发无限的创新潜能,赢得发展的极好机遇。创新的源头在个性,共性只有模仿,与创新无缘;个性是创新的核心动力。我们的教育在技能的噩梦中徘徊,技能的核心是模仿,是用定理的成法解决一切难题,与创新无缘,扼杀个性。

市场青睐个性。市场人才的根本标志是个性,市场对人才的要求是,既拥有勇敢坚强叛逆等强大个性,支撑主体完成市场行动,又拥有独特的思维品质,形成独有的极富于创新潜能的专业才干。我们的教育特别注重培养共性,反对个性,技能训练就是形成对定理一样的敏感性,却对人事高度麻木,思想蒙昧。

市场尊重道德,推崇信义。诚实守信是立身的原则,是企业文化的核心;诚信缺失的市场是畸形市场,毫无希望。我们的道德教育远没有形成自觉完备的体系,爱的教育处于自发状态,师生都没有自觉到,道德对人生发展的意义。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