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电影制片厂1958年摄制的影片《英雄虎胆》,展现了20世纪50年代初期广西十万大山剿匪斗争的历史画卷。
于洋饰演的曾泰,扮相英俊、做派倜傥,栩栩如生地塑造了一个极富传奇色彩的侦察科长的英雄形象。王晓棠饰演的女特务阿兰,被影迷誉为“中国第一女特务”。
《英雄虎胆》作为新中国电影史上一部家喻户晓、影响极大的“反特片”,是新中国的经典影片之一。
《英雄虎胆》的外景主要在十万大山拍摄。十万大山是广西南部一条著名的山脉,方圆百余公里,延绵中越两国,山高林密,谷深峰险,流泉飞瀑,古藤缠绕,奇石遍布。

它背靠钦州湾濒临大海,沿西南可达越南,往东北可至钦州、防城、上思、邕宁。
《英雄虎胆》中阴险毒辣的女匪首李月桂的原型,是有“广西活寡妇”之称的韦秀英。
韦秀英的家乡,是邕宁县台马埒镇。邕宁地处大西南出海大通道枢纽地带,地理位置优越。
县境东、北、西三面环抱南宁,距南宁只有15公里。民国初年,韦秀英随父母到南宁,在当由街以打铁为生。
邻居家有个在酱料店做工的,儿子叫张瑞贵,与韦秀英年龄相仿,两小无猜,青梅竹马。
张瑞贵长大成人后投军,不久当了连长,便择日与韦秀英成婚。婚礼之日,张瑞贵因军务羁身不能回家,韦秀英按当地风俗抱着公鸡拜堂成亲。
张瑞贵成为影响韦秀英一生的人。正是因为张瑞贵,韦秀英从一个纯朴无瑕的农家女变为十恶不赦的土匪婆,并最终走上不归之路。

张瑞贵
张瑞贵,字玉麟,名园亚,壮族人,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生于广东钦县(今广西钦州市)贵台镇那统村。
贵台镇位于今钦州市钦北区,有著名的八寨沟即洞利大峡谷风景区,山清水秀,湖光山色,景色迷人,且史迹不凡。
当年齐白石大师游钦州时,曾留下“为口不辞劳跋涉,愿风吹我到钦州”的诗句。
张瑞贵于钦(州)防(城)军官讲习所肄业后,受孙中山领导的钦州王岗山、马山反清武装起义的影响,加入了同盟会。入旧桂系部队当兵,由于作战有功,提任伍长、什长、排长。
后在广东江防司令申葆藩属下任游击统领,改任团长。1922年6月,陈炯明(广东海丰人,曾任国民政府陆军部总长兼内务部总长)发动兵变,炮轰总统府。
次年,申葆藩向广东南路扩张,自封高、雷、钦、廉、琼、崖、罗、阳“八属联军”副总指挥,提升张瑞贵为第2旅旅长。

1925年春,“八属联军”被国民革命军击败,张瑞贵率残部400余人退回贵台马山附近的那夜洞等村。
国民革命军第4军11师陈济棠(广西防城港人,陆军一级上将。曾任蒋介石战略顾问)部进驻钦廉四属,将张瑞贵部收编,张瑞贵任第11师补充团少将团长。
团部驻扎廉州城,张瑞贵看中一18岁名叫陈培兰的卖豆腐女子,人称“豆腐西施”,叫副官谋划撮合,竟如所愿,纳为二房。
1929年冬,粤桂战争爆发,第4军战事吃紧,张瑞贵请战获准,率部属官兵裸身露体,奋勇冲杀,击退桂军,从此成为陈济棠的心腹爱将。
1933年,时任独立第2师师长的张瑞贵驻扎潮汕期间,曾下令杀害了优秀共产党员、著名农民运动领袖彭湃的夫人许冰。
由于叛徒出卖,在国民党反动派组织大批军队围攻大南山的战斗中,许冰被捕,押往普宁流沙监狱。

许冰
敌人知道她是彭湃夫人,千方百计劝她自首,被严词拒绝。绰号“潮汕杀人王”的张瑞贵下令施以酷刑。
许冰坚决不泄露党和游击队的秘密,不出卖同志,坚贞不屈,被敌人押至汕头杀害,年仅26岁。
1933年秋,第11集团军总司令陈济棠巡视潮汕东防区,一刺客手持俄式手榴弹行刺,张瑞贵猛冲上去,将刺客连同手榴弹推出数米外,刺客抱弹而亡,陈济棠仅足部受轻伤。
陈济棠为感谢张救命之恩,除赠送洋房和金钱外,张瑞贵一路升迁,飞黄腾达。1936年2月授陆军少将,10月授陆军中将,1937年8月起任第63军军长。
抗战爆发后,陈济棠反蒋失败,蒋介石收编粤军。张瑞贵率部出发抗日前,电告远在德国的陈培兰归国抚育子女。

陈济棠
陈培兰回国后,由广州携10个儿女(其中3个为韦秀英所生)迁居广西桂林,后定居香港。韦秀英则回老家十万大山中的钦县贵台乡居住。
抗战胜利后,张瑞贵以年老力衰为由,请求退役获准,退居从化七星果园。
蒋介石认为张瑞贵戎马一生,旧部流散两广,为了对付两广的共产党游击队,于1948年1月委任张瑞贵为“粤桂南区清剿总指挥”,在湛江设立指挥部。
张瑞贵上任后,召开广东七、八区和广西三、四区行署专员、县长会议,部署第一期“绥靖”计划,重点对十万大山进行大规模“围剿”。
调集广东保安第2团、第9团,钦防警察大队以及地方反动武装和他的警卫营等近万人,开赴十万大山外围。
他采取“剿清平原、围困山区”的战略,企图消灭共产党领导的粤桂边区游击队。

粤桂边游击队合影
1948年6月,蒋介石又派军统要员张君嵩为中将副总指挥,张瑞贵怀疑是监视他,即电请将湛江指挥部交给张君嵩负责,自己回钦州设立指挥所。
获准后,张瑞贵率部分人员回钦州,在刘永福故居三宣堂设立“前进指挥所”,调集约4000人的武装力量,对十万大山游击队进行反复扫荡。
1949年春,蒋介石电促张瑞贵“搜剿”十万大山的游击队。张瑞贵奉命到地处上思、防城、邕宁交界点的贵台镇“督剿”。
他散发《劝降书》,以乡亲关系诱降解放军粤桂边纵队21团2营营长黄焕华。还扫墓祭祖,大摆筵席,宴请当地商绅、乡保甲长,散布反共言论。
1949年深秋,将钦州指挥所合并湛江总部,迁驻北海。行前命警卫营开赴贵台,与韦秀英配合作战,并指令韦秀英与土匪出身的表哥黄正球在家乡潜伏,以图东山再起。

1949年12月,北海总部被解放军攻占,1950年初,张瑞贵率部驻守涠洲岛,不久在解放军的强大围攻下,登舰逃往海南岛。
后随陈济棠飞往香港,后转台湾,任“光复大陆设计研究委员会”委员。
在蒋经国的授意下,张瑞贵曾两次派其部下空投或窜入钦防一带,企图在十万大山建立“游击根据地”,继续与人民为敌。1977年3月26日,张瑞贵死于台北耕萃医院。
韦秀英在张瑞贵当上师长后,夫贵妻荣,当上了官太太,在广州等地过了几年风光无限的生活,终因年老色衰而失宠。
韦秀英受不了丈夫的冷暴力,只身跑到广东从化和钦州贵台的官邸,过着寂寞难耐的生活。
1950年2月,为配合反攻大陆,蒋介石委任韦秀英为“粤桂边区民众反共救国军”总指挥。

张瑞贵派外甥李成威带上蒋介石签发的委任状、自己的手谕“密令”,还有他草拟的煽动民众的所谓的《告同胞书》,秘密潜回贵台,与潜伏的韦秀英接上了头。
韦秀英在贵台那统村老家接令后,喜出望外,纠集匪首黄正球、韦雨庄、朱广畴等数十人,在大寺南间组织“粤桂边区反共救国军”,自任总指挥。
韦秀英是个没有文化的平庸之妇,但因是军长夫人,又手持蒋介石的委任状,加上不断有台湾飞机空投武器和金条以示支援,盘踞在十万大山区的股匪纷纷入伙,甘拜脚下。
所有投降的匪首都由特务李成威按国军正规编制,封了团长、营长、连长等诫,韦秀英成为群匪之首。
到1950年10月,韦秀英股匪竟达5000多人,枪2000余支。加上其他股匪,十万大山中,藏匿了近3万多散兵游勇、土匪特务。

为了壮大声势、扩充地盘,韦秀英将手下的股匪编为2个师、4个纵队、2个支队,与蒋介石隔海呼应,攻打政府,扰乱县城,奸淫掳掠,无恶不作。
1950年3月1日,是韦秀英制订的“总暴乱日”。这一天,钦县人民政府为筹集粮食支援解放海南岛,进驻长滩镇那袅村征粮。
韦秀英手下的匪首杨茂桐、杨茂培和杨冠堂,纠集匪徒1000多人,围攻那袅村。征粮队共有42人,其中有两名女同志和11名解放军战士。
征粮队在长滩乡乡长黄谦杰带领下,顽强抵抗数小时,因敌众我寡,弹尽无援,全部被俘。解放军和征粮工作队员坚贞不屈,齐声高呼:“共产党万岁!“
除一人幸免外,41人均被凶残的土匪杀害。20吨大米被全部抢走,史称”那袅惨案“。

1950年秋,制造”那袅惨案”的匪首杨茂桐、杨茂培和杨冠堂,被捕获归案,经公审后处决。
1956年4月,钦县第13区人民政府将那袅村的烈士遗骸,移到长滩镇牛行岭安葬,建立纪念碑,供后人瞻仰。
1950年5月,一个解放军医疗小分队来到那香村为村民治病,住进农会主席韦天香家。韦秀英得知,带着人马,扮成山民,直扑那香村。
这伙匪徒佯称是从大寺过来的,打算穿过那香,经公安去越南贩货。在林中误食了毒果,又遭到红酸蚁群的攻击,求医疗队救他们一命。
医疗队员听到后,七手八脚把这些“中毒”山民抬进屋内,并发给他们每人两片药。正当卫生员忙着抢救时,凶残的韦秀英掏出手枪,下令将所有卫生员捆了起来。

韦秀英把枪顶在韦天香的太阳穴上,一阵冷笑,然后叫土匪对韦天香施以百般蹂躏,医疗队的女卫生员全部遭到匪徒的侮辱。
1950年6月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悍然发动朝鲜战争,并派遣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对我东南沿海虎视眈眈。
美蒋勾结,妄图“反攻大陆”,出现了觊觎华南,进犯广东的动向。
这种形势下,韦秀英股匪大肆宣传所谓“第三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的谣言,在粤桂边沿海活动更加猖狂。
土匪在大寺、那蒙、那彭、那思、那香及沿海一带公开活动,设卡收税,断绝交通,甚至建立反动政权,公然与我解放军叫阵。
边防人民生灵涂炭,新生的人民政权受到严重威胁。

更严重的是,韦秀英股匪活跃在粤桂边沿海地带,有策应国民党军大举登陆的意图。
1950年11月,正值中国人民志愿军发起二次战役,收复北朝鲜的关键时刻,一旦国民党军从南方沿海大举登陆,将牵制我大批兵力,严重影响抗美援朝。
在这种局势下,提前肃清韦秀英股匪,已成为国内外时局发展的迫切要求,因而粤桂边剿匪的进度备受中央和毛主席的关注。
11月14日和16日,既志愿军发起二次战役之时,毛主席两次致电华南分局及广西省委、广西军区,明确要求必须于1951年之前彻底肃清韦秀英股匪。
在广西省委书记张云逸主持下,广西省委、军区召开高级军事会议,决定采取“集中兵力、重点击破”方针和“镇压与宽大结合”政策,全面开展清剿土匪工作。

1950年11月19日,广西军区决定以四野第45军全部及21兵团219师,连同玉林、钦廉、龙州3个军分区部队共17个主力团的兵力,由45军指挥,对桂南地区股匪实施围剿。
45军的前身是东野第8纵队,这是一支在黑土地上成军最晚,也是东野唯一从地方部队打成主力的部队。
45军军长张天云(湖北红安人,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曾任总后勤部副部长),邱政委,军辖133、134、135师。
45军是四野最有战斗力的部队之一,战功卓著,涌现出李庆春、刘瑞林、宋生、陈焕柱、李广正等一批英模人物和“猛虎扑羊群团”、“勇猛顽强营”等英模单位。
第21兵团219师,前身系1949年8月长沙起义之国民党军,周笃恭(曾任武汉市人民政府参事)任师长,王恒(曾任北京航空学院政治委员)任政治委员。

张天云中将
经过严格的教育和整训,部队得到脱胎换骨的改造。1950年12月,进入广西参加剿匪作战。
21兵团后改编为55军,之后又几经变化,但所属部队保留下来很多,大名鼎鼎的驻香港部队就是原55军部队组建的。现在的陆战164旅就有219师的影子。
根据作战部署,从1950年11月20日起,45军133师在师长张万春(河南邸城人,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任旅大警备区副司令员)、政委谢明(江西于都人,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任解放军政治学院副政委)的率领下,展开大规模行动。
该部对盘踞于灵山西南、永淳以南、钦州东北的煌墩、旧州、陆屋、武利地区股匪发起攻击,共歼匪1.6万余人,基本肃清该地区股匪。
由此,迫使隐匿于十万大山的韦秀英匪军陷于孤立无援、被动挨打的境地。

12月初,45军134师在师长黄鹄显(福建上杭人,1956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任装甲兵学院院长)、政委谢家祥(江西瑞金人,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任四川省委书记)率领下,按计划开始进剿十万大山。
配合此次行动的还有21兵团第219师及龙州军分区一个团。
进剿部队急速分别开赴十万大山外围。原定20日对十万大山发起进攻,因接到匪军企图逃窜越南的情报,剿匪指挥部当机立断,令各部队轻装疾进,提前进剿。
经3昼夜的连续奔袭、迂回,切断匪之逃路,并将匪主力合围于境内。
龙州军分区一个团在边境九特以北地区截击向越逃窜之匪,歼80余人。余匪夺路东逃,又遭剿匪部队阻击,在太平山一带被歼大部。

此时,匪军南逃越南的道路已被封堵,东、北、西三面张开天罗地网,将韦秀英匪军压缩到狭长的腹地。
短短几天时间,韦秀英在横县、灵山、合浦三县境内的匪帮,一个接一个被解放军歼灭。消息传来,韦秀英匪军人心涣散,军无斗志。
韦秀英听了,坚持认为是部下谎报军情,解放军几天功夫就吃掉近两万人,是不可能的,除非是美国人跑来放原子弹。
几天以后,朱广畴大队被消灭,她才感到大限将至。
十万大山剿匪最为艰险的一仗,在钦县周屋村展开。
这是一场难度空前的攻坚战,双方激战了一天一夜,解放军付出了23人牺牲、70多人负伤的沉重代价,取得了歼灭顽匪近300人的胜利。

匪军大队长朱广畴带了十多个亲信卫兵逃出重围,一个月后偷渡出海,逃往台湾。
朱广畴大队,是韦秀英手下的一支王牌大队,其部属大多是桂系正规军溃散后遗留下来的老兵油子,个个能征善战,人人凶悍无比。
解放军这次动用了一个团上千人的兵力围攻朱匪大队300多人,并付出近百人的伤亡代价。
这一胜利,对剿匪部队来说算不上重大战果,但是对匪首韦秀英来讲,却是致命一击——朱广畴大队的被歼,意味着解放军打开了韦秀英匪巢的大门。
韦秀英派去各山头联络股匪的探子陆续返回报告说,那些匪队不是逃窜得不知去向,就是已被共产党剿灭、收编。就连韦秀英的大本营里也有土匪逃之夭夭。
最令她吃惊的是,她的表哥、也是得力干将黄正球,居然把她的贴身卫队拉跑了,不知去向。

惊慌失措的韦秀英决定,将所剩1000余人的队伍拉到越南,避开解放军的围剿,保存实力,以图东山再起。于是下令向十万大山以西流窜,逃离包围圈,窜入越南。
12月初,韦秀英匪军辗转进入宁明县。宁明地处广西西南边陲,与越南接壤。北距南宁130公里,南距越南谅山只有63公里。
韦秀英大喜,以为逃到宁明就可以顺利进入越南,却不知早已进入219师452团布下的天罗地网之中。
在452团的迎头痛击下,韦秀英匪军损伤过半,被牢牢困于九特、俊仁、大平、公安等地。
韦秀英像没头的苍蝇,四处乱窜,急于逃往近在咫尺的越南,疯狂突围。
在第14次突围时,她骑着马冲在前面,被一梭子弹打中马腹,把她甩下马背。韦秀英惊魂甫定,转头望去,匪徒纷纷掉头逃窜。

韦秀英命令团长官著勋带队稳住阵脚,向后撤退。官著勋回答:“韦司令,让弟兄们逃命吧!”韦秀英闻言大怒,“砰”地的一枪将官著勋擢倒在地。
众匪徒一惊,忙停住脚步,看着韦秀英。韦秀英跳到一块大石后面,咬牙骂道:“狗日的杂毛畜牲,想活命的,就跟着我,不想活命的,就站出来。”匪群里一阵骚动。
韦秀英自知入越无望,便带着仅剩的三四百人,向防城(今防城港市防城区)方向逃窜。
韦秀英匪军刚进入防城西部一个边远偏僻的边陲小镇大基,就立即被一支代号为“五一大队”的解放军切断了退路。
韦匪迅速占据大包岭高地,负隅顽抗。但剿匪部队却并不急于进攻,而是采取“围而不打”的战术,将韦匪死死钉在没吃没喝的大包岭高地上。
两天两夜过去了,韦匪终于坚持不住,派人下坡找水和食物,刚一露头就被打得缩了回去。

是夜,月亮钻进云层里,大包岭陷入一片黑暗。韦秀英带着十几个心腹,在一个熟悉当地环境的土匪带领下,抛下大部队,悄悄溜出了包围圈。
第二天,那些横躺竖卧在大包岭上遭受蚊叮虫咬的匪徒,发现军长夫人此时甩下他们逃命了,气得破口大骂,诅咒连天。
这帮没了首领的匪徒在解放军的劝降声中竖起了白旗。
疲于奔命的韦秀英,发现前方有间民房,并且随风飘来一阵饭菜的清香。
饥肠辘辘的匪徒心头一喜,对民房反复观察,确信没有伏兵后,饿狼一般地闯了进去。
匪徒进门就找水喝,刚做好的饭菜,风卷残云,一扫而光,几个没吃饱的抓起生红薯啃个不停。然后又用枪抵着房主的胸口,逼着他继续做饭。

房主名叫卫克连,是个民兵。当他在土匪中间看见一个50岁出头的女人时,仔细一打量,不禁大吃一惊:卫克连刚从民兵连回来,在那里见过韦秀英的照片!
韦秀英四下打量一番,见卫克连老婆的衣服挂在门边,一把抓过穿在身上。
卫克连一边叫老婆赶快烧饭,一边寻思着怎样脱身报信。匪徒狼吞虎咽之后,又在屋里四处搜寻,把卫克连6岁的儿子也押了起来。
卫克连趁着土匪没注意,踢了儿子一脚,不断使眼色,示意他赶快去报信。卫克连的儿子聪颖异常,立刻吵闹着要去撒尿。
土匪们见孩子这么小,料想不会有事,又忙于找东西吃,谁也没在意。
大约过了半个时辰,匪徒们正争着抢着吃饭时,门外突然响起清脆的枪声。韦秀英和土匪纷纷扔下碗筷,脱门而逃。

原来,卫克连的儿子机警地躲过土匪哨兵,跑到民兵连部,气喘吁吁地说家里来了土匪。
几个民兵一听,将信将疑,走到离卫克连家不远的地方,被望风的土匪发现了。韦秀英听见鸣枪报警,立即带着土匪消失在密林深处。
民兵见真的有土匪,便火速派人报告区中队,区中队又赶快报告驻扎在附近的452团3营。
各路人马闻讯,连夜朝韦匪逃窜方向紧追不舍,终于在12月13日清晨,将韦秀英等土匪藏匿的那休村包围得水泄不通。
那休村此时已是一座空城。原来,为了彻底干净消灭龟缩在高山密林中的散匪,剿匪部队派出大量随军工作队,进驻村村寨寨,深入发动群众,宣传党的民族政策与剿匪政策。
45军邱政委要求工作队做到“人人开门、家喻户晓”,“标语上山、标语入洞”。

一方面对土匪展开政治攻势,使大批散匪投降自新。
另一方面将土匪有可能出现地域的村寨“清空”,使其吃没吃的、穿没穿的,抢无所抢、偷无所偷,逼得土匪除了冻饿而死,只能缴械投降。
夜色中夺路而逃的韦秀英进入那休村时,还不知道那休村已经空空如也。天亮前发现情况不对,但为时已晚。
韦秀英一伙匪徒就像一群进了竹笼有来无回的虾子,漫山遍野的解放军和民兵,已经把那休村里三层外三层地包围了起来。
解放军在那休村头架起了一个喇叭,开始对匪徒喊话。没喊几句,气急败坏的韦秀英就开枪将喇叭打哑了。
整个一上午,那休村里只有土匪用以打探虚实的零星枪响。到了下午,土匪开始蹑手蹑脚地在村子里活动,但他们一暴露就被解放军狙击手的准确点射打得缩了回去。

1950年12月14日。广西十万大山中越边境的大幕那休村。白雾消散了。太阳从云海里升起来,照耀着十万大山的山山岭岭,热带丛林的冬天,依然是一片黛绿。
丛林中偶尔闪现出刺刀的寒光,守候了一天一夜的剿匪战士,一动不动地盯着那休村的每一个角落。
歼灭韦秀英匪军的战斗即将打响。
上午11时,那休村枪声大作。股股黑烟腾空而起,之后又散落下去,如同笼罩在天空的大网,撒向韦匪。
韦秀英率顽匪转移到一间楼房里,继续负隅顽抗。由于包围圈逐渐缩小,韦秀英在楼上反而占据了制高点,对解放军进攻造成很大威胁。

十几个匪徒在她沙哑的咆哮声中端起中正式步枪,向楼外步步逼近的解放军扫射。冲在前面的几个战士相继倒下。
正在这时,5连3班长谢玉文请求爆破,得到营长批准。在一阵密集火力掩护下,6名战士在枪林弹雨中匍匐前进,爬向楼房。
凶悍的匪徒枪法极准,几名战士先后负伤。正当大家焦急万分的时候,只见最后面的郭善林爬过了韦匪的射击范围。
他从楼房侧面的爬梯跑上了楼房顶,半跪在房顶,揭开瓦面,把一捆手榴弹扔了进去。
一声巨响之后,随着浓烟散开,十多名匪徒的尸首,血肉横飞,身首异处,横七竖八视躺在血泊之中。一个50岁出头的女人尸体斜靠在门槛上。

卫克连跟在营长身后,指着门槛上的女尸说:“这就是韦秀英,她穿的是我老婆的衣服!”经验证,被炸死的女人正是罪恶累累的女匪首韦秀英。
韦秀英死后,国民党的报纸把她吹捧成“反共英雄”,入祀“忠烈祠”。伪“国防部”追封她为上校军阶。
至1950年12月底,十万大山地区之匪基本肃清,计歼匪31000余人。
“粤桂边反共救国军”总指挥韦秀英被击毙,副总指挥郭德光、“两广反共救国会”主任韦雨庄、原国民党广西省政府副主席方一引、原夏威兵团副司令钟飞等缴械投降。
我军在剿匪战斗中缴获各种炮58门、机枪133挺、长短枪39844支、电台3部,足够武装一个军。
广西军民以出色的战绩,完成了毛主席下达的在1951年之前彻底肃清韦匪的任务,粉碎了国民党军登陆粤桂边的阴谋。

毛主席怀着喜悦的心情,致电广西军区并告中南军区,对广西剿匪取得的成绩表示“甚慰”。
我父亲曾经参加十万大山剿匪战斗,45军134师402团1营机炮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