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池史——广东三水篇

吴钩斩古今 2024-07-06 11:46:57

“四面山水包络,陆海之国必守之地。”

“三水地当要区,山包水络,上承韶雄桂梧建瓴之势,下控省会新顺扼阬之冲。”

二战末美军航空测绘三水周边地形,由此图可见三水县位于水道的十字路口

明嘉靖五年(1526年),左都御史、两广总督兼巡抚姚镆(浙江慈溪人),巡按、东监察御史凃相,左布政使梁材,按察使周宣会议以西江、北江、绥江三江汇流之地为冲要,当时南海、高要、清远三县输税车马均至于此。

三水县志城坊图

为解决夫役们的粮食供给,也为绥靖河流支流偏僻处盗贼,加强地区管控,会议决定设置新县。由广州府推官孙益会同肇庆府通判及南海县知县等人相地度宜,选定白塔村龙凤冈为县治所在,乃割南海县三十四图,高要县十七图设县,县名取义“三水合流”,隶属广州府。

1932年国民政府陆军部测绘三水县城

当时三水地方荒僻,盗贼出没。县治新设,人心未定,于是将广州四卫所空闲职役调拨三水(按县志兵制中记应为江道百户,万历九年裁撤归还原卫)与当地巡捕官兵协调防御。嘉靖六年(1527年),潮州府通判刘瓘筑三水县城,城基厚二丈五尺,以石块为基,上砌以砖,城高一丈五尺,周长六百七十五丈。

三水明清城池范围示意

城设四门:南门熙阜、北门拱极、东门宾旸、西门安定。县有民壮三百四十人,每座城门分守三十人左右,其余则分管巡捕、吹鼓手及水道哨船。

1945年三水县城图

清代三水县衙门口百姓

万历三十六年,知县韩绍忠于城墙上增砌城堞(女墙)。崇祯十二年,知县高其昌又加土版筑,将城墙增高。三年后,即崇祯十五年,闭塞熙阜门,改于县学前开文明门。

三水县城城门城楼

三水县城城门城楼

三水县城城门城楼

隆武二年(1646年)十一月初八,唐王朱聿鐭称帝,桂王朱由榔闻讯后又惊又怒,也登基称帝称帝,改元永历。南明政权内部爆发了“唐桂之争”,双方兵马会战于三水县城西。

三水县城东门

三水县城南门

清康熙六年复开熙阜门与文明门并行,至此三水县城门增至五座。清末时三水城墙已有颓废之势,到民国时期城墙被拆除。

0 阅读: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