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党内三位巾帼英雄在陕北延安拍下了一张珍贵的合影,照片中有我们熟悉的周总理夫人邓颖超,另外两位分别是彭德怀的夫人浦安修和朱德的夫人康克清。
而在这三位中,要数资历老,威望高的话肯定首推邓颖超,邓颖超早在1919年就参加了五四运动,1925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而康克清和浦安修相比邓颖超加入革命事业稍晚,邓颖超算是二人名副其实的大姐。

然而党内还有两位大姐,比邓颖超的资历还要老,威望还要高。而这二位就是我们本篇的两位主角——陈少敏和蔡畅。二位为革命事业奉献的故事十分精彩,是党内令人敬重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陈少敏的革命生涯1902年陈少敏出生于山东寿光县孙家集镇范于村,原名孙肇修,后来因为参加革命工作需要,曾经先后用过多个名字,1928年入党之后改名孙少敏,其后被捕时用了张素玉,37年到延安时,用的是孙少敏这个名字,随后再次改名陈少敏。
小时候的陈少敏生活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中,也在这种环境下,小时候的她就养成了勤劳、正直的美德。

陈少敏一共有四位兄弟姐妹,算上她全家一共有七口人,家中日子素来清贫。
陈少敏的父亲孙万庆因为早年读过几年私塾,虽然不说满腹经纶,但是也能通读经典。孙万庆听闻中日甲午战争失败的消息后,怀着满腔的愤懑与热血,参加了由清政府组建的“新式陆军”。
然而参军后的孙万庆,目睹了侵略者的暴行和清政府的不作为,心中十分失望,于是离开了新军在家务农并以卖火烧为生。
虽然已经归家,但孙万庆仍旧关心家国大事,1915年,袁世凯在北京称帝后,孙万庆响应蔡锷的讨袁行动,参加了山东当地的潍县起义。
然而起义却失败了,年事也渐高的他无奈只得在当地创办小学,继续宣讲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思想。
这些革命思想,早早的就启发了年幼的陈少敏。孙万庆为了反对封建陋习,还特意不准家人给陈少敏和她妹妹缠足。

从小怀揣着进步思想的陈少敏,少年时代正处在我国政治舞台上革命与复辟斗争空前激烈的时期,特别是一战结束后,日本趁机瓜分山东半岛,陈少敏目睹家乡要面临被殖民的屈辱,心中十分痛苦。
而这个时候,陈少敏在法国当了三年华工的哥哥孙文修回到了家中,带着对现实的愤怒和迷惑,陈少敏经常缠着哥哥让他讲述在外面的见闻。
孙文修告诉她:“穷人的救星找到了,俄国出了个‘穷人党’,领头的叫列宁,他们赶走了地主老财,穷人自己组织政府,大小事都由穷人说了算!”
听到这里的陈少敏隐隐觉得中国有了出路,“穷人党”三个字也在她心中扎了根。于是怀着探寻真理的目的,1927年陈少敏进入了美国人创建的教会女子学校——潍县文美中学。
在这里她废寝忘食的读书学习,也逐渐对政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然而教会学校的审查十分严格,正常读报和通信都比较困难。

一日陈少敏和同学把《传观报》带到课堂上传阅,但是不巧被学校的美国教师发现了。教师试图用戒尺去打陈少敏的同学,这让她怒火中烧,夺过戒尺一把折断。
面对赶来的校长,她也据理力争的指责教师不应该打人。而她的这次行为,也让文美中学的团支部准备吸纳陈少敏加入共青团。
加入共青团的陈少敏知道了中国也有个和俄国一样的“穷人党”,而且名字就叫中国共产党,这让她十分激动。1928年11月,陈少敏在党旗下宣誓,正式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1930年,陈少敏被调往青岛,担任中共青岛市委职工运动委员会委员,负责组织当地工人进行革命活动。
此时中共山东省委因叛徒出卖而遭到破坏,组织派遣任国祯赶赴山东重建省委,当时的山东正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为了隐蔽身份,任国祯和陈少敏结成了“假夫妻”。

在此后的日子里二人携手工作,为当时山东省委的重建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二人在此过程也发现彼此投缘,于是在1930年6月26日正式结为夫妻,携手投入了革命洪流之中。
在后来举行的工人集会上,因为消息被泄露,二人成了当地反动派的通缉人员,不得已的他们只能离开山东。
离开山东的二人到达北平,继续执行组织上交给的任务。1931年10月,夫妻二人不得不分别,任国祯接到组织命令前往山西建立革命武装,然而陈少敏不知道的是,二人的这次分别也成为了永别。
到达山西后,任国祯遭到叛徒出卖被抓,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任国祯坚贞不屈,始终没有透露出一丝关于我党的信息,最终恼羞成怒的敌人将任国祯残忍杀害。
陈少敏得知丈夫死讯之后十分痛苦,他们的女儿也在半年后不幸夭折,连续的打击让陈少敏陷入了极大的精神痛苦之中。

然而她却没有因此丧失斗争,怀着对丈夫和女儿的思念,陈少敏不久后再次投入到了工作之中。
此后的陈少敏前往了武汉,在1939年6月到1946年6月,他在荆楚大地上整整战斗和生活了7年,写下了革命生涯最为壮丽的篇章。
陈少敏带领两个连队和从延安来的干部共150余人,从竹沟经四望山挺近鄂中,开创了鄂中第一块抗日民主根据地。
1939年6月11日,陈少敏组织鄂中两地党组织,把他们领导的抗日武装编入新四军颚豫独立游击队。
在成立的鄂豫边区党委中,陈少敏任代理书记,实现了党和边区武装力量的集中统一,奠定了中原敌后抗战胜利发展的大局。
陈少敏和边区的同志一起,组织指挥我军同日伪以及反动势力英勇作战,侵华日军对陈少敏又恨又怕,听到陈少敏的部队就闻风丧胆,还出重金悬赏陈少敏。

陈少敏不仅同敌作战,还带领群众兴修水利、开荒种菜。不仅实现了粮食的自给自足,粉碎了敌人妄图利用经济封锁打垮边区部队的想法,还向主力部队输送粮食和兵员。
日本投降时,陈少敏所在的第五师主力和地方武装人数已经达到5万余人,拥有民兵30万,这与陈少敏的努力密不可分。
解放战争中,面对国民党反动部队对中原解放区的围剿,陈少敏领导和参与了中共党史上著名的“中原突围”。率领部队冲出包围,回到了毛主席所在的延安。
陈少敏因其战功卓著在党内外和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声望,但她始终保持淡泊名利,居功不傲的优秀品质。新中国成立后,陈少敏担任中华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继续在新的领域耕耘贡献。
蔡畅的革命生涯说完陈少敏,我们再谈一个在党内具有很高威望的女性英雄——蔡畅。

蔡畅1900年出生于湖南农村,原名蔡咸熙,她是一家中最小的孩子,大家都叫她“毛妹子”。
小时候的蔡畅十分羡慕能去县城读书的哥哥蔡和森,看着哥哥在学校中可以读书识字,甚至还成为了母亲创办的学校里的小教员,这让蔡畅对学校生活充满了向往,学习的种子就这样在蔡畅心中扎下了根。
15岁的时候,蔡畅父亲想让她和寻常女孩一样,在当地成婚论嫁。然而这时候的蔡畅已经在哥哥的影响下接触了很多的进步思想,她不想成为封建礼教的奴隶。
在哥哥和母亲的支持下,15岁的蔡畅沿着湘江离开了这个家,同年考入了周南女校,并正式改名为蔡畅,开始了她的另一段生活。

当时的中华大地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湖南作为四方通衢,又有爱国主义传统,一时间各种社会思潮风起云涌。
新文化运动开始之后,蔡畅接触到了《新青年》,读到这样的进步文刊,加上蔡畅耳闻目睹到人民对于国家危亡的痛心与愤懑,蔡畅开始更多的关注到如何实现国家救亡图存上。
1918年,蔡和森、毛泽东、萧子升在长沙创立了新民学会,蔡畅作为新民学会最富有热情的“旁听生”,在学会中学到了更加先进的思想,这时的她思想也逐渐发生转变。
蔡和森离开新民学会的后的一年后,蔡畅收到了哥哥寄来的信,再一次站在转折路口的蔡畅又一次听从哥哥的引导——前往法国勤工俭学。

1919年10月,蔡畅和同属湖南的女性李志新、熊季光、萧淑良以及蔡和森等30余人,在上海杨树浦码头,乘坐法国游轮“盎脱莱蓬”号启程前往法国,1920年2月2日,一行人成功到达了法国首都巴黎,正式开始了旅法生活。
在法国学习的蔡畅运用自己还不熟练的法文知识,一点一点的研究理论书籍,最终她和哥哥一样,选择了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信仰,开始坚定地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
在蔡和森离开法国之后,是蔡畅肩负起了中共旅法小组的宣传工作,她一边自己学习马列著作,还向身边的同学讲解和宣传。
也正是在这里,她还认识了后来的法共领导人加香和后来的越共领导人胡志明,还收获了属于自己的爱情,与李富春结为夫妻。

在这段时光中,蔡畅不仅系统的学习了有关共产主义的知识,还接触到了妇女解放的问题,她意思到中国妇女在封建制度的压迫下已经长达千年,这是一个紧迫的问题,也是她要为之努力的方向。
带着这个问题,后来来到苏联的蔡畅深入调研了妇女儿童的问题,也进一步了解到了妇女的贡献和价值,这时的蔡畅已经形成了要把共产主义信仰和妇女解放事业连接到一起,并为之奋斗一生的理念。
1928年,蔡畅回到了祖国,接受组织安排的她成为了中共两广区委妇委书记,把自己的生活和妇女工作牢牢的绑定了一起。
蔡畅跟随北伐军一路南下,在一块块新开辟的土地上宣传和实践者妇女解放的理想。正当看着国内革命节节胜利,一片大好的时候,国民党反动派却发动了政变,无数优秀的党员惨遭屠戮。

而蔡畅的哥哥,那个多次在她人生关键节点指引她的引路人,也在1931年8月被反动派残忍杀害。面对噩耗,蔡畅选择了坚强,选择带着哥哥的理想继续前进下去。
此后的日子里,蔡畅一直跟随组织辗转各地,一路去过湖北、上海、江西,并随军长征,前往延安。
时局让蔡畅走过太多的地方,担任过太多的职务,但是每到一地,她都会做一件相同的事——那就是当地的妇女解放事业。
每到一地,就扫除封建礼教、破弃买卖婚姻,蔡畅深入当地的妇女群体中,教她们学习知识,开拓她们的眼界。
1949年4月蔡畅当选中华妇女联合会主席,在更大的舞台上去实践自己为妇女解放而奋斗的理想。

新中国成立后的陈少敏和蔡畅,选择了两个不同的方向,并都在各自的领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陈少敏在担任中华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期间,经常深入基层体察工人疾苦,在涉及工人切身利益的问题上,帮助工人改善劳动保护条件,扩大生活福利。
她敢说敢当,多次向中央领导直言不讳的表达自己的看法,在她的努力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与1951年颁布实施。还在青岛建立了纺织工人疗养院。
陈少敏一生坚持理想原则,处处亲力亲为的为革命事业和劳动工人谋福利,促进了我国工业发展和工人保护事业取得了重大进步。
蔡畅则在自己的妇女解放事业中持续耕耘,促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出台和实施,真切的让每个妇女感受到自己地位和权力的变化。

与此同时,她还重视妇女精神的独立,在她的努力下,短短几年内无数为女性开设的学校顺利的建立了起来,无数历史悠久的学校为女性敞开了大门。
蔡畅还推动了女性参加选举,一张“选民证”成为了妇女口中的“当家证”。1954年的普选,女选民投票率高达84%,全国选出各级妇女代表98万人,中国妇女在历史上第一次真正实现了“当家做主”。
1977年和1990年,陈少敏和蔡畅先后离世,结束了她们波澜壮阔的一生,二人始终坚持革命信念,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这片土地和这片土地上的人民。
让我们向德高望重的这两位党内的大姐、人民的公仆、共和国的巾帼英雄致以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