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今注今译》读书随笔(4)2023.02.01
今天还在看《庄子今注今译》,在读《庄子》内篇的“齐物论”,读至P77页。
“齐物”的意思是万物从一,都一样。是庄子的重要思想之一,齐物的关键,其实不在于物,而在于心,这有点儿阿德勒个体心理学中“目的论”的味道了,一切从“心”出发。
创业者或搞战略工作的朋友们一定要深入研究一下庄子的学说,有助于跳出常规的视角局限,在更高更广的层面来看待世界,分析问题做出决策。
庄子“吾丧我”的观点对我非常有用,抛弃偏执的我,摒弃自我为中心,才能达到忘我、臻于万物一体的境界,“自以为是”乃道家最忌讳的。
夫随其成心而师之,谁独且无师乎?奚必知代而自取者有之?愚者与有焉!未成乎心而有是非,是今日适越而昔至也。是以无有为有。无有为有,虽有神禹且不能知,吾独且奈何哉!
夫言非吹也,言者有言。其所言者特未定也。果有言邪?其未尝有言邪?其以为异于鷇音,亦有辩乎?其无辩乎?
道恶乎隐而有真伪?言恶乎隐而有是非?道恶乎往而不存?言恶乎存而不可?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故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欲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则莫若以明。
这里面的“成心”是成见的意思,人心之所至,便有成见在胸中,牢不可破,无知愚昧就生出来了。现代社会也一样,“事实”很多时候不是先存在的,人们往往是先有了“立场”,才觉得看到了某些“事实”,“是非对错”也就由此产生了。
我突然想到在当今社会更要充分互联网的“放大性”和“链接便利性”,你只管传播你的理念即可,总会找到认可它的人,不断传播即可,这便是对“信息茧房效应”的正面运用。
“百家争鸣”的目的在于“鸣”,而不是“统一思想”。“统一思想”的唯一方法是“教育和灌输”。
任何争论任何讨论的核心目的不应该是一方压倒另一方,而要尽量在碰撞中产生新的思想。前提是“不二”和包容。
说得越多立场也就越明显,所以先贤才教我们要“少语”,让对方先说多说,也就有了更好的应对策略。
把对立的双方统一起来才是道的关键,这让我看到了庄子的“相对论”。既无穷,莫若以明。
今后谁再说老庄的思想是消极的,那只能说这家伙没看懂,老庄的东西是战略层面的东西,更是方法论的东西,真好!
“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天地万物都有它们的共同性。要把道家思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反过来看。
认知级别处在“万物”层的人,困惑应该是最多的,人们往往把道家的东西想得太神秘太复杂,其实它只在告诉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看清底层逻辑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