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今注今译》读书随笔(5)2023.02.02
今天还在看《庄子今注今译》,读完了《庄子》内篇的“齐物论”,以及“养生主”的一部分,读至P103页。
道行之而成,物谓之而然。有自也而可,有自也而不可;有自也而然,有自也而不然。恶乎然?然于然。恶乎不然?不然于不然。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故为是举莛与楹,厉与西施,恢诡谲怪,道通为一。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
唯达者知通为一,为是不用而寓诸庸。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适得而几矣。因是已。已而不知其然,谓之道。
劳神明为一而不知其同也,谓之“朝三”。何谓“朝三”?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是之谓两行。
不从物的分、成、毁的分别变化中来看物,而只从物之“用”的这一方面来看物,则物各有其用,也就是各得其性,各物一律归于平等,这就是“寓诸庸”。从这个角度看,什么情况都有它的作用,关键在于我们要找到“扎进去”的角度。
在一个无穷的相对的系统里,每个理论都有它独特的观点,也有与之匹配的成立的理由,每个理论都得到真理的一面,或者是从某个角度看都趋近于真理。我们要能容纳别人的立场和见解,容纳并承认别人的理由。
这一段讲了耍猴人早上给猴子三升食物,晚上给四升,猴子就不干了;换成早上给四升,晚上给三升,猴子就非常高兴,其实总量并没有变。耍猴人不用改变猴子的习性,顺应利用就好了,人生是一场选择,当然可以选猴子。
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既已为一矣,且得有言乎?既已谓之一矣,且得无言乎?一与言为二,二与一为三。自此以往,巧历不能得,而况其凡乎!故自无适有,以至于三,而况自有适有乎!无适焉,因是已!
庄子想说的是,若能将现象界中时空的界限一一透破,心灵才能从锁闭的境域中超脱出来,这让我想到了一个视频,里面极宏观的宇宙和极微观的粒子,结构是一样的。
如果说“逍遥游”给我们展现了一个无穷大的世界,那么“齐物论”就是在教我们可以进入那个无穷大世界之前要做的“心理建设”,是“方法论”行动的第一步,如何做到“不二”。
这对于战略制定是非常有帮助的,只有挣脱了各种“成见”的束缚,才有可能看清底层逻辑。
你能达到“几重天”?靠的是参透本源进而行动,而不是夹杂着各种“成见”的空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