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爷自3月初起,左侧膝关节出现不明原因疼痛,初期可耐受,误以为是劳累所致。
但疼痛逐渐加重,并蔓延至腰部和整条左腿,同时伴有低热(37.6℃)、干咳、胸闷憋气等症状。口服布洛芬仅短暂缓解,症状反复加重,最终于4月中旬入院就诊。

脊柱外科医生开具胸部CT和膝部CT检查,结果显示:左肺上叶不规则厚壁空洞影,边缘呈分叶状、毛刺征及胸膜凹陷征;左肺门淋巴结增大;左膝关节骨质增生伴积液。
结合影像特征,初步诊断为左肺上叶占位性病变,高度怀疑肺癌可能,同时左膝关节退行性病变需鉴别是否为转移灶。
后续病理活检证实为肺源性低分化腺癌,伴全身多发转移。由于肺癌已是晚期,主要治疗方案为全身性化疗及免疫治疗,并给予活血化瘀及非甾体类消炎,治疗膝关节与腰椎疼痛。

此病例警示,肺癌早期症状隐匿。腿部若出现不明原因持续性疼痛、关节肿胀或腿部皮肤异常,尤其伴随长期低热、咳嗽等症状时,需高度警惕肺癌可能,及时完善胸部CT筛查。下文将揭开双腿与肺癌之间的隐秘关联
一、为什么肺癌会引起腿部异常?1. 骨转移
肺癌位居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首位,骨转移是肺癌最常见转移部位之一[1]。
数据[2]表明,肺癌患者出现骨转移的平均时间为 9 个月。且骨转移肺癌患者多属晚期侵袭性进展,此类患者中位生存期通常不足12个月,显著低于无骨转移群体。

肺癌患者为什么会出现骨转移呢?这是因为肺癌细胞会扩散转移。
《素问》有言:“肺朝百脉”,肺部血管丰富,癌细胞易侵入血管,随血流到达骨骼[4]。骨骼供血丰富且血流缓慢,更有利于癌细胞生存。正常骨骼中存在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成骨细胞主要负责骨形成、参与骨修复,破骨细胞则负责骨吸收、参与骨重建,二者相互协作维持骨稳态。
一旦骨骼中出现肿瘤细胞,就会破坏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之间的平衡状态,骨转换增加,破骨细胞活化、作用增强,导致骨溶解,同时释放生长因子诱导肿瘤细胞持续生长[1]。引发骨疼痛、病理性骨折及局部肿块。

2. 血栓
血栓形成是肺癌患者出现下肢症状的重要病理机制。
肺癌细胞能够分泌多种促凝因子,这些物质通过激活机体内源性或外源性凝血途径,显著增强机体的凝血活性,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相较正常血液形成血栓的概率更高。
当血栓累及下肢深静脉时,典型临床三联征包括:持续性钝痛或胀痛、单侧下肢肿胀,相较健侧肿胀大于两厘米、以及皮肤温度升高伴随发绀。

3. 高钙血症
高钙血症是重要的代谢性并发症。
其发病机制与肿瘤异常分泌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PTHrP)密切相关,PTHrP可导致破骨细胞活性提高,加速骨基质中钙离子释放;同时抑制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调节功能,双重作用下引发血清钙浓度异常升高。
这种钙代谢紊乱引起的神经肌肉兴奋性改变及血管收缩异常,是导致下肢疼痛的重要病理基础。
血钙浓度过高时,一方面会直接刺激神经和肌肉,引发腿部肌肉痉挛或持续性酸胀疼痛,类似于严重抽筋却难以缓解;另一方面,骨骼因钙质大量流失变得脆弱,日常行走或站立时,腿部骨骼可能因轻微压力出现微小损伤甚至骨折。
除腿部肌肉疼痛外,高血钙患者还会出现恶心、口渴、多尿、意识模糊不清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出现心律失常或肾衰竭等危险症候。

患者若出现不明原因的腿痛伴随上述表现,需立即就医,检测血钙水平。
基于上述病理生理学改变,肺癌相关下肢异常可呈现多维度临床表现。下面我们来了解三种常见的肺癌引起的腿部异常。
二、双腿若有3种异常,建议尽快检查CT1. 持续性腿痛
当发生溶骨性骨转移时,癌细胞通过异常激活破骨细胞,导致骨小梁微结构破坏,引发溶骨性破坏。
同时释放前列腺素E2、缓激肽等致痛介质。这类疼痛呈现典型的三维特征:时间维度上具有昼夜波动性,夜间疼痛加剧;空间维度上表现为负重区定位痛(如股骨近端);性质维度上则包含持续性钝痛与间歇性电击样痛的复合型疼痛模式。
且此类疼痛对常规止痛药物应答率不足40%,需联合抗惊厥类药物进行多模式镇痛。

约35%肺癌患者会并发肿瘤相关性高钙血症——恶性细胞分泌相关蛋白加速骨基质分解,钙离子大量入血后形成“钙-痛恶性循环”,引发弥漫性骨骼酸痛,且多伴随反常性烦渴伴多尿。
特别要警惕的是,如果从腰部窜向腿部的放射性疼痛,这可能是癌细胞已经转移到脊柱,正在压迫支配下肢的神经根。
医生提醒:当腿部出现“夜间加重+活动加剧+止痛药无效”的三联征疼痛,不能简单归咎于“关节炎”或“腰肌劳损”。及时进行血钙检测、骨扫描、胸部CT检查,在癌细胞全面扩散前进行系统治疗。

2. 腿部异常肿块或肿胀
若发现腿部出现质地坚硬、边界模糊的肿块,可能是癌细胞通过血液转移至骨骼形成的实体肿瘤。
肺癌细胞也可能通过淋巴转移阻塞下肢淋巴管,或形成癌性血栓堵塞腿部静脉,导致单侧腿部突然肿胀,皮肤紧绷发亮,按压后出现凹陷,且长时间无法回弹。
这种情况需高度警惕,因为血栓一旦脱落可能引发致命的肺栓塞。

3. 腿部皮肤异常
中医学“肺主皮毛”理论揭示了肺与皮肤系统的生理联系。
现代研究表明,肺脏通过调控表皮生长因子通路参与皮肤稳态维持,其功能受损可导致角质形成细胞分化异常。
肺癌进展过程中,肿瘤源性细胞因子通过体循环作用于下肢皮肤,诱发特征性病变,主要通过三种特征性皮肤病变显现出来,患者下肢皮肤可能出现渐进性颜色加深,肉眼观察呈现灰褐色调,类似于长时间日晒后的肤色加深现象,这与细胞因子干扰黑色素代谢有关;部分区域皮肤表面逐渐形成鱼鳞状干燥斑块,触摸时有砂纸般粗糙质感,显微镜下可见表皮颗粒层细胞异常增殖;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突发性红色斑片,其边缘清晰且直径常超过5毫米,接近黄豆大小,表面伴随细碎脱屑。

研究显示,具有上述皮肤表现且合并吸烟史的55岁以上人群,肺癌筛查阳性率达21.3%。
当出现腿部异常的症状时,患者大概率已经进入肺癌中晚期,治愈率较肺癌早期显著降低。若能及时察觉肺癌早期症状,配合医院专业筛查手段,可以在肺癌早期确诊,并及时开始治疗。肺癌治愈率可得到显著提升。若出现以下症状,需警惕是肺癌早期的症状表现。
三、肺癌的早期症状及表现
1. 呼吸道症状
肺癌初期临床表现缺乏典型性,常与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存在症状重叠,但若出现以下进展性表现需警惕:长期干咳或咳嗽性质改变是常见信号,比如原本偶尔咳嗽的吸烟者突然变成频繁刺激性干咳,甚至痰中带血丝或少量咯血。
胸痛或呼吸异常尤其是深呼吸、咳嗽时加重的钝痛,或者莫名气短、声音嘶哑,持续两周以上的沙哑可能是肿瘤压迫神经所致。
2. 全身性变化
肺癌除呼吸道症状外,常伴随全身性异常表现,早期识别可提升诊断效率。若出现以下情况需高度警惕:
患者体重无明显诱因的情况下在6个月内下降超过原有体重的5%,如60kg者减少3kg以上,且常伴有持续疲劳感,表现为日常活动耐力下降,如爬楼梯时需要多次停顿;同时可能出现长达三周以上的低热状态,体温于37.5-38.3℃范围内波动,常规抗生素治疗无效且伴随C反应蛋白显著升高,提示存在系统性炎症反应;还可能出现手指或脚趾末节膨大,特征为指甲根部与皮肤夹角≥180度,以及腋窝、颈部等皮肤皱褶部位突发对称性色素沉着,颜色变暗。

3. 高危人群
长期吸烟者、长期接触石棉等致癌物质的工作者、患肺水肿,肺结节等慢性肺病、有肺癌家族遗传史的人群,均为肺癌的高危人群。
高危人群患肺癌风险远高于普通人,且考虑到肺癌早期症状的隐匿性,建议这类人群即使没有出现上述早期症状,也应该定期检查身体状况。

目前国际公认的早期筛查手段是低剂量螺旋CT,它能发现小至2-3毫米的结节,比普通胸片敏感10倍以上。
研究显示,Ⅰ期肺癌患者术后五年生存率超80%,而晚期确诊者即便联合靶向治疗仍不足20%。无论是高危人群定期筛查,还是普通人出现上述症状及时就诊,都是对抗肺癌的关键防线。
肺癌的早期症状常常容易被忽略,当双腿出现持续性异常表现时,应将其视为机体发出的系统性警示信号。
下肢症状与肺癌的关联机制涉及循环、代谢及神经调节等多重病理过程,其出现提示疾病存在全身性影响。建议高危人群严格遵循每年一次CT筛查的医学指南,普通人群若出现异常体征持续加重,应在2-4周内完成影像学评估。
参考文献:[1] 支修益,王洁,刘伦旭,等.中国肺癌骨转移临床诊疗指南(2024版)[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24,31(05):643-653.
[2] Hong S, Youk T, Lee SJ, et al. Bone metastasis and skeletal-related events in patients with solid cancer: A Korean nationwide health insurance database study. PLoS One, 2020, 15(7): e0234927.
[3] Guo X, Ma W, Wu H, et al. Synchronous bone metastasis in lung cancer: Retrospective study of a single center of 15, 716 patients from Tianjin, China. BMC Cancer, 2021, 21(1): 613.
[4] 万璐颖. 肺癌骨转移的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23):27-28. DOI:10.14164/j.cnki.cn11-5581/r.2018.23.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