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死,其实是一种看起来没什么毛病,平时还很健康的人在很短的时间内突然死亡的一种疾病,只能是由自然疾病也就是身体的内部因素导致死亡。
它的可怕性在于很难被及时发现,无法挽救且又是突然又紧急的,让人根本没办法治疗,导致其恶劣性在所有疾病中名列前茅。

王先生今年48岁,他平日里没别的爱好,就喜欢和朋友一起吃吃饭喝喝酒,身体看着也还算健朗,没什么别的大毛病,就是很早之前就得了高血压。但他也不把这件事放在心上,这年头谁身上还没个小病小灾的?
这天他也是照常出去喝酒,一直到深更半夜才满身酒气的回到家,回家后他觉得自己好像有点胸闷头晕,但也没在意,毕竟喝完酒有点反应不是应该的吗?洗漱后也是没过多久就直接睡了过去。

等到第二天家人才发现王先生早已不省人事,身体也已经冰凉不幸离世。
医生询问前一天和他一起吃饭的朋友后得知王先生睡前喝了很多酒,夜宵还吃了很多红烧肉以及其他富含油脂的食物当下酒菜,经过检查后发现冠状动脉里已经被脱落的斑块和血栓堵的严严实实,又排除了其他可能的病因,最后得出结论,他其实是心源性猝死。

猝死是一种极为可怕的疾病,它时常悄无声息却又来势汹汹的夺走一个人的生命,以“瞬间夺命”的姿态让人无从反抗,击碎了无数家庭。
据统计,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人数就高达54.4万,许多人误以为猝死是“老年病”或着是意外事件,却未意识到它本质上是慢性疾病与不良生活习惯长期交织所酿成的恶果。在它发生之前,其实早有前兆,只是被人为忽略罢了。
一、猝死有哪些原因和前兆?猝死其实是由多种疾病长期积累后的“爆发性结果”,它并非一朝一夕就能造成让人闻之丧胆的可怕结果,心血管疾病突发的猝死其实占了猝死人群中很大一部分的比例,甚至能达到80%以上,它其实和心脏的供血系统突然崩溃有关。
比如说当凝固在冠状动脉血管里的斑块脱落和破裂后形成血栓,经过循环可能会完全堵塞血管,导致心肌细胞在15-30分钟内因为缺氧发生坏死,这就会导致心脏出现骤停或者是恶性的心律失常症状,也就是猝死。

而出现心源性猝死前,也有一些相应的症状可以帮助我们识别,当出现胸痛或者是胸口有压迫感,且含服硝酸甘油没有效果的时候,就需要警惕是否可能出现猝死了,这可能由于心肌缺血导致。
除了上述症状,当心脏泵血功能不足以支撑起血液循环,就会使瘀血堆积在肺里,导致出现呼吸困难,脑缺血时也会产生心悸或者是想要晕厥的想法。

除此之外当脑血管发生了意外如脑出血、脑梗死等(一般占据总发生率的10%左右)和肺栓塞(大约占5%)的发生也是猝死的常见病因。
如果出现单边的嘴角歪斜或者单侧的手臂无法抬动,以及言语不清的情况,就需要注意是否是脑部出现意外引发的猝死前兆,这是因为脑部突然出血会压迫神经,导致出现上述症状。
而对于肺栓塞,如果出现肺梗死或是心室缺血就会导致突然的胸痛以及咯血和呼吸困难的现象,那就是猝死出现前的可能症状,如果下肢不适也需要及时反应,一般来说如果发生了栓塞,那么下肢也会出现水肿的情况。

当主动脉夹层出现了问题,也有可能导致猝死,一般来说高血压的患者就有可能发生这样的疾病,要观察身体的胸背是不是有像是撕裂一样的剧烈疼痛。还有一些隐藏的疾病比如说患有遗传性离子通道病或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患者也有可能突发猝死。
前者会干扰心脏电活动的稳定,让心率发生恶性的波动,后者则是会因为在睡眠中供氧不足,导致多个系统损伤,导致猝死发生风险增加,这两种疾病因为平时表现的症状轻微,反而会被忽略不容易让人察觉,所以要格外注意。

很多病例其实在发生前就已经有所警示,只是大多被误认为是小问题而遭忽略,才造成许多悲剧。突然出现猝死与上述疾病息息相关,但又不仅仅与患有疾病相关,实则与身体长期积累的损伤和日常的生活习惯也密不可分,而生活习惯中与这些疾病更有关联的其实是饮食,什么样的饮食会导致出现这样的结果?
二、这三种食物就算再爱晚饭也要少吃(1)高盐食物
晚餐时一定要少吃加了很多盐分的食物,高盐饮食其实是心血管系统的“隐形腐蚀剂”,它会损伤人体内血管的内皮细胞,还会促进让不受身体欢迎的坏胆固醇也就是LDL-C的沉积,加速血管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而本身发生猝死的危险因素里就有很大一部分原因与斑块的脱落相关。

而且人体每日对于钠的摄入量其实只有1.5克,也就是大约4克盐的含量,但一包方便面的含盐量就可以达到6-8克,远超推荐人们摄入的值,更别提其他高盐的食物。
这些过量的钠离子进入血液后,会导致人体内的离子和水分发生无法平衡的现象,导致过多的钠被留存在身体里,使血容量变多反而增加了高血压发生的风险。

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表示,当一天摄入的盐分每增加1克,就会使收缩压也上升1.7 mmHg,而高血压是会导致发生心源性猝死的重要诱因之一。所以像是腊肉、咸菜这类的食物在晚上一定要少吃,尤其是腊肉在腌制过程中会加入大量的亚硝酸盐,经过反应后不仅会导致血管内皮受损,还会有致癌的风险。
(2)高脂肪食物

高油、高脂肪的食物也不适合在晚上食用,通过这类食物摄入的动物脂肪和反式脂肪酸可以让血管“凝固”住,用我们常吃的炸鸡作为例子,炸鸡是一种会经过高温反复煎炸的食物,当它含有的油脂经过上述处理后就会产生许多对人体有害无利的物质,而这些物质会与血管壁中的胶原蛋白结合,导致血管弹性下降。

而且根据江南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如果人群晚餐摄入的饱和脂肪大于20克,那么他们的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会增加41%。更危险的是,夜间血流速度会比白天降低30%,本身就就有可能造成猝死疾病的人在进食这类高油高脂肪的食物后,乳糜微粒在血液中滞留时间延长,极易沉积形成血栓,使病因进一步发展。

人体在夜间时对于胰岛素的敏感度会下降,脂肪分解酶的活性也会降低,没办法快速代谢脂肪。而一份300克奶油蛋糕中就含大约40克的脂肪,需5-6小时才能完全分解,这些没办法快速分解的脂肪会在夜晚中本身就流的更慢的血液中滞留更长的时间,转化成对人体很不利的甘油三酯,不仅诱发脂肪肝,还会升高血液黏稠度,导致血栓形成的风险更高。

(3)含酒精类的食物
酒精对心血管系统具有“双相毒性”,也就是说在低剂量时有些益处,但一旦超过界限就会有很大的毒性。如果在短期内饮酒会扩张外周血管,造成血压的短暂下降,看起来不错,但在4-6小时后血管就会反弹收缩,导致血压骤升,反而对于人体更加不利。在《中国循环杂志》中一篇研究发现,每天喝酒的量大于50克也就是大约2两白酒的人,患有高血压的风险会增加140%。

不仅如此,酒精的代谢产物还会破坏心肌细胞,也就是损伤心脏,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也大大增加。而人体内代谢酒精的酶的活性在晚上10点后还会下降,血液里酒精浓度还要比白天高30%,更是方便了酒精对血管和心脏进行迫害,而且如果和安眠药、降压药一起服用还会压抑中枢神经中控制呼吸的系统,导致在睡眠中发生窒息。

这些食物都会通过代谢干扰和血管损伤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伤害,加大可能猝死的概率,不过如果改善我们在晚餐中的饮食结构就有可能在6个月里让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降低37%,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只是我们晚餐又或是在平时的饮食中到底该怎么吃?
三、怎么样健康的吃晚餐?吃晚饭,其实遵守三个字守则就好,他们分别为“早”、“少”、“淡”,也就是吃饭的时间要早,最好在睡觉前3个小时就完成进食,人体要消化高蛋白以及高脂肪的食物需要4-6个小时,所以如果吃的太晚,那么在睡觉时肠胃还要继续工作,不仅降低睡眠质量,还会迫使心脏“加班”继续供血给消化系统,增加心脏负担。

少就是吃的分量要少,夜间的活动量减少,而身体代谢的水平也会下降,过量的进食只会让摄入的热量转变成脂肪囤积起来,不仅变胖还对血管和心脏造成一定压力。
第三就是口味要淡,晚餐时吃进去的盐最好少于2克,大约有半个啤酒瓶盖的量,要低盐、低油和低糖,采用蒸、煮、凉拌的方式比较好。
选择的食材也是尽量以粗粮为主,比如说糙米、燕麦等,这些食物的升糖指数低,不仅对血压没什么负担,可以一并控制血糖,还富含膳食纤维可以延缓糖分的吸收,一举多得。
食用的蛋白质也要优先选择白肉和植物蛋白,比如鱼、豆腐等,以清蒸、白灼为主。
每顿晚饭还要摄入大于等于200克的蔬菜,最好食用一些高纤维或是深色的菜。

饮食中含有很多的大学问,平时也可以用天然香料替代高盐高糖,用一些不危害身体的健康零食代替我们日常中这些危险饮食,猝死虽然可怕,但如果及时发现,早早注意到身体发出的这些信号,就有很大可能避免造成最坏的结局。
参考文献[1]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编写组. (2022).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概要. 中国循环杂志, 37(6), 553-578.
[2]中国营养学会. (2022).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3]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2023). 中国心血管疾病营养治疗专家共识.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51(2), 101-115.
[4]王芳, 李建军. (2022). 膳食饱和脂肪酸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56(4), 432-437.
[5]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2023). 中国居民饮酒与心血管病风险报告. 中国循环杂志, 38(2), 123-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