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扫描(MRI)作为一种先进的医学影像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诊断和评估。尽管其优势显著,可以清晰的显示各种人体软组织结构并帮助诊断。
根据国家卫健委数据称,近十年之间,全国的医院数量已经增长至了3.7万个,相较于之前增加了大约1.23万家医院,对于MRI等医疗设施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但并非所有人都适合进行MRI检查。

小李是一家公司的文员,曾经因为心脏问题做手术住过院,后来健康后就重回公司工作,因为平时工作繁忙经常久坐,久而久之就感觉脖子和腰部很不舒服,所以准备去医院查看。

医生问了具体情况后给他开了X光平片检查,小李很疑惑,他在网上查询的时候,大家都说颈椎病用MRI比较好,医生解释说小李曾经做过心脏手术,身体内还有心脏起搏器,不能做MRI检查,所以才选择了用X光代替。

对于核磁共振扫描,有些人不免会忧虑它会产生对人体不利的影响,比如辐射,但其实恰恰相反,MRI潜在的危险与其并无关系,它并不涉及电离辐射,这也是它不同于X光与CT扫描的关键所在。MRI的原理其实和磁场有关,下文我们将具体了解一下MRI检查的有关原理,方便患者进行最有利于自己的选择。
一、磁共振是否真的具有辐射?实际上,MRI并不使用电离辐射,核磁共振中的“核”与普遍认知中的原子核裂变无关,其中的“核”其实是指人身体中的原子核,MRI可以利用人体组织中的“原子核”,通过影响其自我旋转产生的磁场,将本来不显现的磁场变得与外界一致,也就是说会表现出磁性。
在有磁性之后,再经过扰乱后获取所需信号(即用射频脉冲进行能量传递),所得到的射频信号经过精密的仪器处理(即扰乱的射频脉冲消失后,磁场会逐渐恢复原样,其中释放的能量会被捕捉进行处理),就可以在显示屏上重构出所需要检查的人体组织的图像。

既然MRI并不产生辐射,而是通过强磁场发射出电磁波来进行图像的生成,所以普遍认知的辐射并不是MRI的主要问题。真正需要关注的是有关于MRI的其他问题,对于MRI检查过程中的体验和可能出现的潜在影响才是医生不建议一部分人群做MRI检查的根本问题。
接下来本文将详细探讨这两点,让患者可以更好的了解MRI并做出对应的选择。

(1)检查过程中的不适感
MRI设备通常是一个狭长的管道状结构,患者在检查过程中需要躺在这个封闭的空间内,检查时间有长有短,短则只有5分钟,但长则可以持续30分钟甚至更久。
对于害怕此类环境尤其患有幽闭恐惧症的人来说,这种环境会引发强烈的焦虑和恐惧感,甚至可能导致恐慌发作。
尽管部分医院提供开放式MRI设备,但其普及率较低,且成像效果可能不如传统设备。

除了封闭环境带来的不适,在MRI的检查过程中,同样存在着其他问题,比如设备一般会发出强烈的噪音,有些类似于小鸟的叫声或者金属敲击的声音。
这些声音源自于厂家生产时自带的,以目前的状况来说不太可能完全去掉。
而这种噪音的分贝可能高达110分贝,而人体最适分贝也不超过75分贝,所以即使佩戴耳塞,许多患者仍会感觉到不适。
MRI在检查过程中同样还需要保持静止,而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不仅会导致身体僵硬或不适,对于儿童、老年人或患有认知障碍的患者来说也更具挑战性。他们可能难以理解在检查过程中保持静止的必要性,出于身体状况或认知也无法完全在检查过程中保持静止。

如果一定他们做MRI检查,那么为了完成检查,有时候就需要借助镇静剂或麻醉,但这又会增加额外的风险。
(2)潜在的健康风险
MRI检查会使用到强磁场,所以任何带有金属植入物的患者都可能面临风险。
据英国影像与肿瘤学大会(UKIO)上的一篇报告称,在一年之中MRI发生的两百多起事故中,与金属植入物有关的事故数量为8起,这些患者缺乏了必要信息或是因为疏忽导致事故的发生。

而金属植入物包括心脏起搏器以及手术夹等含有会受磁场影响的金属造物,这些物品不仅会在强磁场中产生移位或失效的可能性,同时也会与磁场反应发生加热的现象,对患者造成伤害。不仅如此金属植入物还有一定的可能会干扰到成像质量,导致患者就算做了检查也拿不到准确的结果。

不仅是金属植入物会造成危害,在某些情况下,MRI检查需要使用造影剂(如钆剂等)用来增强图像的清晰度。虽然MRI造影剂的副作用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发生的几率会比较小,但仍然会有人产生反应,如过敏症状等,严重的甚至会导致过敏性休克。

而体内残余的造影剂也需要肾脏进行排出,对于患有严重肾功能不全、哮喘或其他慢性疾病的患者,MRI检查可能也需要特别谨慎。肾功能不全患者在使用造影剂时风险会更高,所以对于肾脏有问题的患者来说MRI并不适用。
同时有研究表明,钆剂可能会引发肾源性系统性纤维化(NSF)的发生以及多次使用后可能会出现沉淀的现象,即使目前这种可能性发生的概率低,但也需要患者清楚相应的风险。而哮喘患者可能对造影剂中的某些成分更敏感,可能会导致患者产生呼吸困难等症状,同样需要谨慎。

除此之外MRI虽然可以被用作产前影像学检查,且这种检查的需要已经日益增长,是出生缺陷二级防控的重要手段之一,也被认为是对胎儿的相对安全(尤其是在妊娠中晚期)。
但在妊娠早期(妊娠18周之前)也应该尽量避免,除去造影剂可能会对胎儿造成影响,早期的胎儿会比较敏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所以能够避免的检查也应该尽量避免,除非有及其特殊的情况需要做MRI。

MRI不仅有上述风险,同时还有其他问题需要解决,比如MRI检查时间过长,会导致病人的病情延误,英国影像与肿瘤学大会(UKIO)中的报道称一年中有大约31.5%的患者因为手术延迟被耽搁,也需要警惕。
而MRI在安全性上虽然比其他检查手段要好,且对于软组织的检查效果很好,但它的检查费用对于普通家庭也是一个负担,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可以选择更便宜且经济的检查无疑是更好的选择。

尽管MRI在医学诊断中具有重要地位,但在某些情况下,MRI并不适用于所有人群,在做检查前需要询问医生自己是否适合做该项检查,提前咨询好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护自己的安全。下面我们将来了解一下在MRI检查中到底还有哪些不能做的事,以及是否可以选择其他更好更适合自己的影像学检查。
三、MRI有哪些禁忌,以及是否还有其他的选择代替?做MRI前一定要检查身上是否具有含磁性的物品,如果发现身上带有会被磁场影响的物品,一定要在检查前都完全去除,不仅是包含铁的金属物品,含有金属纤维的慢跑裤一类也需要提前换掉,这类衣物同样会灼伤皮肤对患者的身体造成危害。
除此之外一些可能会对检查造成影响的衣物也不能穿着,比如一些紧身的速干衣物等,由于MRI的原理与磁场和人体内的水有关,这类衣物会影响图像成型,且容易对人体造成损害,可以换成医院准备的衣物避免认识不清。

在检查前一定要告诉医生自己曾经是否进行过金属支架之类的植入物手术,该类物品影响到患者自身健康以及生命安全,不可隐瞒。而在MRI检查过程中也有一定要求,切记不能乱动,最好一直保持静止的状态,防止影响扫描结果导致最后生成的影像不准确。
如果不能选择MRI进行检查,同样也有一些别的选择,比如CT扫描、B超以及X光等检查,这些检查也各有优劣势。比如CT扫描,CT扫描出结果的速度快,很适合处于急诊情况或无法耐受长时间MRI检查的患者,只是CT的原理为电离辐射,频繁使用会对身体造成一定影响。

超声同样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它没有辐射且对软组织和血流成像同样具有较好的效果,比较适合孕妇和儿童,但其分辨率较低所以暂且还无法替代MRI在某些领域的应用;而X射线则适用于骨骼和肺部的检查,只是其辐射剂量较高,需要谨慎选择。

MRI作为一种无辐射且结果较清晰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在医学诊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是其在检查过程中的产生的风险也不容忽视。
对于患有幽闭恐惧症以及携带有金属植入物的患者、孕妇以及特殊人群来说,MRI并不是一个最佳的选项,所以在接受MRI检查前,患者应充分了解其风险和局限性,为了健康服务,而不是听从大众的说法增加额外的负担。只有在充分权衡利弊的基础上,才能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的决定。
参考文献[1]白月云,刘俊平.CT、MRI及B超的优缺点分析与合理应用[J].现代医院,2008,(01):62-63.
[2]覃柏霖,高家红.超高场磁共振成像的现状和展望[J/OL].物理学报,1-31[2025-02-27].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1958.O4.20250218.1127.006.html.
[3]《磁共振成像临床应用入门》靳二虎 蒋涛 张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