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乃近作为使用良久的解热镇痛药,中国国家药监局早在2020年时就明确要求停止安乃近注射液等相关药剂类型继续生产并售卖,并将其口服剂型也一起并入了禁止使用的行列。

安乃近便宜好用,退烧还快,是家家户户都会储备一点以备不时之需的“退烧神药”,所以当被禁止使用时可让不少人陷入了疑惑,这么好用的药物到底为什么会退出市场?接下来让我们了解安乃近背后的故事,了解它下架的根本原因。
一、安乃近到底是一种什么药物?据国际药物监测数据显示,安乃近使用后发生粒细胞缺乏症的发生率约为1.1-5.3例每百万处方,所以这一禁令的背后,是数十年累积下来的严重的安全性争议。
安乃近在化学上的另一个名字叫做甲磺酸氨基比林,是一种由20世纪的一家德国公司所研发出来的,具有退热以及缓解疼痛功效的药物,它曾被广泛使用于治疗发热、以及缓解人们没办法自行忍过去的疼痛和手术结束后的疼痛。其作用机制复杂,作用于人体时既可以解热镇痛,但同时也伴随着严重的对于血液系统的损害。

这种药物能够发挥其药理作用与它的结构脱不开关系,它的身体里有两种结构,其中一种叫做“甲磺酸酯基团”,另一种则是名叫“氨基比林”,正是这两种结构互相作用,让它最快程度的发挥出了神奇且快速的解热镇痛作用。

在患者吃下这种药物后,安乃近就可以顺着消化系统进入胃肠道,之后在里面和水发生作用,这一步叫做“水解”,进行水解后就可以变为具有活性的代谢物4-甲基氨基安替比林(4-MAA),而4-MAA又可以经过肝细胞色素酶进行更进一步的代谢,变成真正具有药理作用的4-氨基安替比林(4-AA)和4-乙酰氨基安替比林(4-AAA)。
4-AA可以穿过血液和脑细胞之间的阻拦不相干的物质的屏障,大多数药物都会被拦截在外面它却畅通无阻,这也是它为什么会这么快出现药效的原因之一。而4-AAA则是在4-AA的基础上通过一些生物化学反应进行变形,变形之后也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影响,直到被肾脏排泄出身体。

这两种代谢物可以通过影响大脑之中控制身体各种反应的最重要的神经系统,抑制在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的COX-3亚型,它是一种在中枢神经中表达的酶,负责生产可以控制我们身体中许多的生理功能的产物,当它不再工作后,也就没办法继续生产可以控制我们身体温度的脂类产物前列腺素E₂。
当“信使”无法达到时,调节体温的系统也就没办法继续工作,面临着无所事事的境地——也就是没办法让身体继续提高温度,身体自然而然就会降温退烧。据一项动物实验最终结果显示,安乃近对COX-3的抑制强度是阿司匹林的6.3倍,足可见它的有效性。

而镇痛效果则是4-AA在中枢系统以及外周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4-AA可以激活中枢神经系统中身处于脑干和脊髓的μ-阿片受体,这种受体会促进一种可以让人产生快感的激素——内啡肽的释放。
它能游到相对应的“工位”受体上进行工作,让人产生一种“我很快乐”的感觉,从而产生中枢镇痛的效应。4-AA还能抑制神经细胞中传递痛觉的通道,这种通道没办法工作之后痛觉就会被阻拦住,从根本上减少痛觉的发生。
除此之外安乃近也有抗痉挛的作用,这也跟4-AA有关系,之前说它能抑制传递痛觉的通道,而抗痉挛作用的发生与之类似,也是拦截了对应的反应不让它们通过,它们是传递痛觉细胞通道的亲戚,叫做平滑肌细胞L型钙通道,它可以缓解内脏痉挛,尤其是胆绞痛和肾绞痛。

安乃近可以非常快速的产生非常多的作用,同时效果也很好,它的生产成本和售卖成本也相对低廉,可以说是选择退烧药物的不二之选,为什么会被列为禁药?接下来我们了解一下它的副作用。
二、安乃近为什么会从“神药”变“禁药”?印度国家药监总局在2019年经过统计发现,在农村地区医生开出安乃近的处方量占据所有退烧药市场的57%,但同时期因为该药物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上报比例仅仅占据全国的9%。这种监测盲区导致实际风险被严重低估,数学模型推算出印度每年因安乃近导致的超额死亡约有1200-1800例。
安乃近引发的粒细胞缺乏症是其最致命的药物不良反应,这种病症会使中性粒细胞的绝对值<0.5×10⁹/L[正常值为(1.8-6.3)×10^9/L],中性粒细胞是白细胞家族中的中流砥柱,作为数量最多的一种白细胞,它一直承担着吞噬以及杀死细菌的重任,所以当它过少时明显会不利于患者健康,会使患者没办法在遍布着细菌中的环境里保持安全,一旦发生了感染,就有可能致命。

瑞典一家监测中心在安乃近被禁止使用前所监测到的数据显示,每百万张开出安乃近的处方中,粒细胞缺乏症发病密度为3.2例,显著高于对照组药物,比如布洛芬为每百万张发生0.2例。会发生这种病症与其代谢产物也就是4-MAA脱不开关系,这种产物会诱导骨髓干细胞的DNA发生一种名为“甲基化”的变异,使粒细胞的前身——髓系祖细胞没办法变成粒细胞,减少了其诞生。

它不仅会导致骨髓抑制,也会使免疫系统遭受损伤,4-AA作为半抗原与会触发体内的过敏反应,导致体内的细胞发生溶解,身体发现不对就会尽力抵抗,也会造成粒细胞的减少。而在其代谢过程中还会生成亚硝胺衍生物,造成机体发生过敏性休克,极为严重。
除了会发生粒细胞缺乏症,安乃近也会对肝脏和肾脏造成损伤,4-AA会抑制线粒体复合物Ⅰ,而线粒体又管着身体里的有氧呼吸,导致氧气无法控制,活性氧爆发,最后使肝细胞脂质过氧化。而在大鼠模型中,当4-AA剂量≥50 mg/kg就会让身体里反应相关过程的血清酶升高3.5倍。
当4-AAA在肾小管上皮细胞中蓄积,就会干扰尿酸排泄,而4-AAA只有70%会被代谢掉,所以如果长期使用安乃近就会导致间质性肾炎。

安乃近还会对儿童造成更多的风险,他们因为体内的代谢酶活性还比较低,免疫和代谢的能力都比成人低,所以造成许多损害的4-MAA会在体内蓄积更多的量,清除率也比成人低32%-45%。在巴西有一组参与人员达1402人的研究显示,5岁以下儿童使用安乃近后粒细胞缺乏症发生率高达1:1670,是成人组的6.3倍。
而在CYP2C19慢代谢的人群中(亚洲人群占比约13%-23%),4-AA血药浓度甚至会升高到普通人群的2.3倍,导致毒性蓄积风险增加。

同时因为代谢渠道冲突,它还会使另外一种药物——华法林的代谢减少,致使其产生副作用的程度增加。在需要服用抗癫痫药物的患者中也同样会降低其疗效,使其有效成分血药浓度下降40%。
尽管安乃近具有解热镇痛的作用,但其不可逆的血液系统毒性以及各种副作用都让它成为了不可以继续使用的禁药。但在各种有关于药物研究越来越多的现在,当然不需要再使用对人体危害如此之大的药物。有许多其他解热镇痛的药物同样有效,可以很好的替代安乃近的作用,下面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有哪些可以使用的药物,给大家一些参考。

安乃近的退场与新型解热镇痛药的循证研究突破密切相关。WHO基本药物目录推荐的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在RCT研究中展现出了更为优秀的安全性特征,在Meta分析显示,布洛芬退热有效率(84.7%)与安乃近(88.2%)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也就是说布洛芬与安乃近之间的退热速度相差无几,可以代替安乃近完成退烧的功能,而且布洛芬发生副作用的概率仅仅为安乃近的1/17。

而在安乃近作用的重点群体儿童中,布洛芬也比安乃近安全的多,在一项研究中发现布洛芬在2岁以下儿童中的表观分布容积(0.2 L/kg),也就是在体内的含量和血液中药物的浓度,要远远低于安乃近(0.8 L/kg)。
且其与血浆蛋白结合率过高,这也让人体重要的保护屏障(血脑屏障)发挥了它的作用,让布洛芬的毒性远小于安乃近,报告率也只有安乃近的1/40。
而从经济的方面考虑,尽管安乃近一片的成本(0.12元)要比布洛芬一片的成本(0.35元)低,更为便宜,在但清华大学2019年成本效益分析中显示,如果再加上安乃近需要处理的发生不良反应后的治疗费用,那么安乃近的成本就是布洛芬的2.1倍。

安乃近的兴衰史反应出了药物安全评价体系的进步,其快速退热效果让它曾经在20世纪的世界市场上占据了相当大的份额,但随药理学研究的深入和对于人群健康的关心,它的风险也逐渐超过它所能获得的益处,当新型替代药物能以更低风险实现同等疗效时,淘汰高风险药物就成为医学伦理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1]欧盟开始审查止痛药安乃近[J].中国药物评价,2024,41(04):320.
[2] 王雪, 李华. 安乃近代谢产物的药理与毒理机制研究进展[J].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19, 35(7): 897-901.
[3]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安乃近临床安全性评价技术指导原则[S]. 北京: NMPA, 2020.
[4] 国家药品评价中心. 安乃近临床使用安全性再评价报告[R]. 北京: CDE, 2019.
[5] 张立波, 李晓明. 安乃近致粒细胞缺乏症的分子机制研究[J]. 中华药理学杂志, 2018, 39(6): 745-749.
写这么多累不累?老百姓只知道哪个药既便宜又治病就是好药,再说了你能告诉我哪个药没有毒副作用?说白了就是,这个药不挣钱就不卖了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