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一统天下,两代即幻灭,秦始皇是千古败家皇帝吗
今天聊一聊历史上最著名的人物,没有之一,说家喻户晓一点也不为过,他就是秦始皇。公元前,在天下七国纷纷争取霸权的时候,秦始皇第一个成就霸业,结束天下纷争,称霸一方,有不可磨灭的功劳。但是他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又犯下种种错误,最终引起天下人的反对,他希望可以做个好的皇帝,可以千秋万代名留青史。可是事与愿违,传承两代即被灭国。那大秦又是怎么被灭掉的?这其中有天时地利,也有内因外患,更和他自己有极大的关系。
从某种角度说,秦始皇将原本完全不同的六个国家统一在一起,硬让他们臣服,各个国家自然不会乖乖听话的,矛盾不断呈现,最终导致反抗不断出现,破坏了几百年的社会基础,以至于灭国,这岂非是他的大罪。从整个国家的制度发展来看,他的统一确实是功绩,但在六国百姓,尤其是一些权贵眼中,他的一统简直就是一种暴虐。
从宏观历史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件好事,对秦却是一种毁灭性灾难,这种一统把六国混杂在一起,就像庄稼里撒上了野草的种子,最终把庄稼给吞没掉了,说是一种自掘坟墓的方式也不为过,最终摧毁了秦朝本身的坚固根基。要知道,如果没有这样的野心,以秦的国力,保住国家长治久安还真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要知道,每个国家都有数百年的悠久岁月,各有其悠久的历史文化,与秦完全不同,就算被强制降伏,他们也没办法融合进秦的文化里去,所以两朝覆灭,因为论武力,自然不如对方,但武力强,却并不代表其文明弱。事实上,当时就有了一些征兆,体制上就有了裂痕,而且这个裂痕还会蔓延到整个国家,随时随地都会引燃。若是能够一步一步的来,慢慢的改变政策,融合消化,那么,各国之间的差异可能逐渐的消失,可是,却没有给他们太多的时间来消化,以至于他根本就没有办法完全收买人心,随后,巨大的麻烦接踵而至。
想要长生,就不把江山传人。从他求药的那一刻起,就成了一个导火索,派出很多人,到全国各地甚至海外寻求仙丹,寻找长生不死的法门,他是多么不想把权力转手于人,于是不培养接班人,但是就怕万一他突然出什么事,这样继承人肯定会出大问题,而导致国家陷入混乱,果然,他在西域游历过程中,就这么离奇的死亡了。然后,继任者出现了意外,原本被所有人视为继承人的皇储,一直是大家心目中的接班人,被下令处决,而软弱无能又昏庸的胡亥成为了奸臣手下的一颗棋子。守军开始叛变,成为了这场纷争的引线。经过一番乱斗,大秦帝国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六国子民的响应速度极快,对于秦军来说,满地都是乱臣贼子,一时之间不知从何入手,再加上许多将领都是王公大臣,更有许多平民百姓奋起反抗,星星之火,迅速掀起反秦风潮。
这是一次突飞猛进的一统进程,没有时间去消化。且不说后继无人,就说那个时期,各国都存在数百年之久,哪会没有一批忠诚的民众,哪会没有一批忠诚的臣子?秦国走得实在是太急了,急于求成。六国被灭,他们会不会拼死一战?哪怕是一只凶猛的猛兽,都能在短短十年内成长为一个完整的个体,国家之间的恩怨,这种仇恨并不会因为一统就烟消云散,反而会一直潜伏下去,直到爆发出来。若是一步一步来,慢慢的消化,或许可以慢慢的融合好,也不至于死的那么早,但是现在,他的野心太大了,被自己的贪婪给冲昏了头脑。
嬴政死后,秦二世昏庸无能,奸臣当道,他只是傀儡而已,让被灭掉的六国又重新找到了机会,看到了希望,顺势起义,反而把秦朝灭掉了。那为什么秦始皇当时没有斩草除根,彻底把六国权贵瓦解,杀掉,反而留下了一个隐患?当他不在时,他们终于找到机会,天下大乱,秦王朝终于灭亡。根据不少史学家的调查,有很多国家的王公大臣带头挑起战乱。他不会想不到这一点吧?为什么他在世的时候,不把他们斩草除根呢?有一点必须说明白,秦始皇在史书上虽说较为独断专行,甚至有些残暴,但是还不至于无缘无故杀掉权贵,并且有些严厉的刑法,也不是他推行的,而是在改革中确立的。所以,秦始皇肯定也有自己的考量,再说他也不至于暴虐到动不动就杀死人的程度。
首先,就是这些权贵可不仅仅是诸侯那么简单,他们在一方都有着极大的话语权,掌控着一方的政经、民生等方面的权利。秦始皇还需要利用他们,所以暂时不杀他们。其次一统天下时,大部分权贵投降了,虽然也斩杀了一部分,但他杀的基本是反对他的,投靠自己的只是收拢,并没有下杀手的意思。其次,第三件事,就是秦始皇也不是一点防备都没有。无论是在这核心之地,还是下方其他地方,都有很多眼线,防止他们有任何的动作。一旦他们表现出任何异常,秦始皇便可第一时间杀掉他们。对秦始皇而言,最大的祸根就是北方的外敌,他们并非什么“心腹之患”。所以才他兴师动众地北伐,拉壮丁,修建长城,结果弄得民不聊生,民怨滔天。这应该也是秦灭亡的原因之一。他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对抗外敌的压力上。
但秦始皇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刚一过世,六国就相继发动了叛乱。秦王朝何止是没有万世不朽,连三世轮回都没有。民心所致,秦军一触即溃,至于秦始皇的功过,有待世人见仁见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