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1、道,指领导。
2、之,指民众。
3、免,避开。钱穆先生释义:求免于刑罚。
4、齐,整治,整理,治理。
5、格,至义,指在下者与上级领导一同到达目的地。钱师说,格,又有正的意思,例如格式、规格,此义也通,可以理解为,达到上级所定的标准。
钱穆先生指出,孔门政治理想,主张“德化”、“礼治”,胜于“政令”、“法制”;本章即是孔子理想的表述。
《礼记》写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谓大同。”儒家以“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孟子》:“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是指,普通百姓生于世,同时为他们造就了君主和老师。
孟子之意,无非是告诫当时的诸侯王,王侯将相与普通大众是平等的,君主应把自己和百姓的关系看作师生关系,且这是上天的用意,这样,才能国泰民安。
孟子继续孔子之“仁”政,在思想和用词上,又有所发展。
本章钱师释义:
先生说:“用政治来领导人,用刑法来治理人,那么,人求免于刑罚罢了,不觉得(不敬爱领导)是可耻。如果以德来领导人,以礼来整齐人,人人心中将感到违背领导可耻,自能正确地到达领导所要他们到达的方向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