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乘G77次车,入13车厢,在16F、D号入座。列车于8点整离开首都北京,9:01分到达河北的石家庄车站。下车后乘地铁2号线在柳辛庄站下车,换乘164路公交,在正定县政府站下车,入住附近预定的7天酒店413房间。

(2024年,在河北石家庄火车站。)

(2024年,在正定县七天酒店。)
去年,我曾路过河北,曾计划到正定县游览,可那次一下子转了7省市,到了石家庄只看了赵州桥、西柏村后便疲惫地招架不住,急匆匆地返回了家乡。这次悠闲悠闲地来北京游览,返回时岂能不补一补缺憾,逛一逛正定县。
安顿好一切,走出宾馆,乘164路公交,一站后下了车,闲情逸致地朝着荣国府走去。


(2024年,正定县大街。)

(2024年,在正定县街头。)
大凡看过《红楼梦》的都知道里边有个荣国府,但荣国府在书中亦梦亦幻,是只有文字描写而没有具体图像的虚境,更无人认真地考证和探究过。上世纪,为拍摄《红楼梦》,正定县却活生生地造出了个荣国府,并声名日隆,渐渐成了闻名遐迩的旅游景点。


(2024年,在正定县荣国府。)
荣国府位于兴荣路51号,占地面积2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700平方米,房屋212间,游廊102间,整个府邸分东、中、西三路,均为明清五进四合院。中路为贾政公务院,采用了庄重的宫廷式彩绘,东、西两路为内宅院,采用了明快的苏式彩绘,室内落地花罩典雅气派,明清式家具精美华贵,23个场景,88个人物,1600多件古玩、字画,再现了“钟鸣鼎食之家,诗书翰墨之族”的富丽堂皇。


(2024年,家中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且走且左顾右盼,走不远,只见路边立有一高大的五彩牌楼。牌楼四柱三门,歇山顶,金脊金瓦,正中门额上刻着“荣国府”三个大字。牌坊后的绿荫下,横着一道青砖照壁。照壁青砖青瓦,雕有精美花纹,照壁下横有一池清水,清水中开着几朵很是夸张的硕大莲花,还立着“一梦入红楼”一行红漆大字。水池的两边架着两座石桥,跨过石桥绕过照壁,便是荣国府的大门了。



(2024年,正定县荣国府。)
荣国府的大门并不恢宏豪阔,也无高高的台阶,如同一个普普通通的大门。大门面阔三间,悬山卷棚顶,青灰色筒瓦行行,覆盖其顶,“滴水瓦当”一横成檐,檐下前廊后屋,红柱直立,居中阔大的红门敞开着,两端青砖槛墙委地,上坐的红花格长窗紧紧合闭着;前廊高挂四个大红灯笼,大门顶端悬挂着一块漆黑大匾,上题“敕造荣国府”五个泥金大字,两边的门柱上挂着一副黑底金边楹联:“金门玉户神仙府 桂殿兰宫妃子家”;大门两旁高卧着两尊青灰色的石狮子,石狮子既威风凛凛,又蕴含着祥瑞。

(2024年,荣国府大门。)
我站在既熟悉又陌生的荣国府大门前,看了样貌,读了楹联,扭头瞧了瞧两尊石狮子,忽地一念倏起,不禁暗自笑出声来。大门后的繁花似锦,却被焦大斥骂为“扒灰的扒灰”,而柳湘莲更是一语中的:“……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难道大门前的这对石狮子真的是荣国府的见证者,沿着历史的长廊一路走来,能述说清楚一部悲欢离合、兴衰起落的荣国府家族史?




(2024年,在正定县荣国府。)
刹住联想,收回目光,抬腿迈过大门门槛,进入荣国府中。荣国府一进院的北面是外仪门,东面则有一小院。小院的门窄窄的,青瓦顶青砖墙,红门两扇,门顶挂着一块“曹雪芹故居纪念馆”漆黑横匾。

(2024年,荣国府曹雪芹故居纪念馆。)

(2024年,在正定县荣国府。)
东拐,拾阶穿门,走进小院。回身瞧去,小院为二进四合院,占地960平方米,房舍皆为展厅,展厅分为六部分:一、曹雪芹生平展;二、曹雪芹书房;三、百年红学展;四、曹雪芹家世展;五、红学名家展;六、红楼文化展。

(2024年,在正定县荣国府。)
站在院内,环顾四周,只见西面雪白的墙壁上画着《红楼梦》中十二金钗的肖像,肖像一人一姿一态,鲜活灵动,格外引人注目。

(2024年,荣国府十二金钗壁画。)


(2024年,在正定县荣国府。)
走进先生书房,但见屋内青砖铺地,墙壁雪白,长条桌、方桌、木椅陈摆,字画悬挂于墙,内室高窗高柜高书架依墙,古书繁多,层摞叠叠,明窗下摆着一张光鲜木桌,先生桌前正勤奋写作。



(2024年,荣国府曹雪芹书房。)
在屋内稍一盘桓浏览,略觉不妥。先生写《红楼梦》时正逢穷困潦倒,破屋两间,吃了上顿没下顿,哪有如此豪华安逸的住所,而且还有如此阔大的院落?
摇头晃脑的一阵叹息后,走出曹雪芹故居,来到中轴线上的外仪门前。外仪门是个屋宇形建筑,青瓦卷棚顶,面阔三间,门前的两株常青灌木丛将门的两端遮掩得严严实实,只漏出中间的过厅。

(2024年,荣国府外仪门。)


(2024年,在正定县荣国府。)
踏上台阶,迈过高门槛,穿门而过,来到后院。
后院不大,栽着两棵老树,老树后是一座面阔三间的横屋,曰“向南大厅”。大厅悬山卷棚顶,飞檐翘角,青瓦覆盖;厅檐下,横枋抹彩,红柱直立,红色大门敞开着,花格红窗扇扇紧合,封闭着大厅内的世界。

(2024年,荣国府向南大厅。)

(2024年,在正定县荣国府。)
向南大厅是贾政会见普通宾客的地方,为烘托气氛,厅内增设了“元妃省亲”场景:元妃在堂陛上端庄威仪高坐,两宫女执仪仗立于身后,其余太监宫女在堂陛下躬身旁立,这画面生动再现了《红楼梦》中元妃省亲的这一经典情节。可惜,向南大厅小了些,很是委屈了元妃,很是铺张不开曹雪芹笔下那宏大壮观的场面。

(2024年,荣国府向南大厅的“元妃省亲”。)


(2024年,在正定县荣国府。)
我站在元妃面前,仔细端详,努力搜寻和畅想书中的描绘,但不知怎地,却突然跳出了秦可卿对元妃省亲的一句形容话:“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唉!“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元妃省亲是荣国府极尽皇家恩宠的荣耀,但也从此“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埋下了由荣到衰的隐患。
看过向南大厅,北行来到内仪门。内仪门也是屋宇式建筑,悬山卷棚顶,面阔三间,红柱直立,红窗坐于青砖槛墙之上,红门大开。作为主人尊贵地位的象征,其门口摆放的两只仙鹤,寓意着家族的显赫与荣耀。

(2024年,荣国府内仪门。)
穿过内仪门,来到后边的四合院,院底端便是荣国府大名鼎鼎的荣禧堂了。荣禧堂坐落在膝高的青砖台基上,面阔五间,硬山式卷棚顶,前廊后屋,堂檐下圆圆的红柱排立,正中的两个圆柱上挂着一副黑底金字楹联:“礼以履之义路是蹈 人者人也天君乃和”楹联。荣禧堂花格两扇红门有三,门门皆开,迎宾纳客,两旁花格红窗紧合,坐落在槛墙之上。

立在院内,看罢荣禧堂的外观容貌,移步登四层台阶,穿廊迈槛,走进堂内。
堂内很阔大,正中壁上挂着待漏随朝墨龙大画,画顶端悬挂着皇帝御赐的“荣禧堂”黑底金边大匾,大匾旁的柱上挂着一副黑底金字楹联:“座上珠玑昭日月 堂前黼黻焕烟霞”。堂前摆着长条桌,长条桌前摆着方桌和十把红木灵芝太师椅,东侧摆着一套大理石圆桌圆凳。


(2024年,荣国府荣禧堂。)
荣禧堂是贾政迎接圣旨,会见高级宾客的地方,因此聚集了荣国府的精华,是府内面积最大、价值最高的屋宇。


(2024年,在正定县荣国府。)
看过荣禧堂,右拐,来到贾政书房院。贾政书房院是一个典型的小四合院,院内种有几株石榴树,寓意红红火火,多子多福。北端的房屋前廊后屋,面阔三间,青瓦覆顶,檐柱粗圆,檐柱上挂着一副黑底金字楹联:“宣德道情文乃贵 明微谨始理为宗”。廊后红花格门,红花格窗,门下门槛低横,门前台阶三重。

(2024年,荣国府贾政书房院。)
贾政的书房是其在繁忙之余寻求宁静、阅读书籍、挥毫泼墨以及与友人闲聊下棋的场所。在这里,他可以暂时逃离政务的繁琐,享受一段属于自己的惬意时光。
然而,书房这清净之地也常常会给他带来烦恼,这不,书房里竟设置了贾政训子的场景。当琪官事发,贾政得知宝玉“在外流荡优伶,表赠私物,在家荒疏学业,淫辱母婢”后,怒火烧胸,故而痛下狠手,几乎将宝玉打残。宝玉挨打,多亏贾母与王夫人及时赶到,才把宝玉救了下来。

(2024年,荣国府贾政书房“贾政训子”。)
贾政书房院里还有王夫人居室,室内陈设简洁而不失品味,一张檀木桌案上,文房四宝井然有序。居室雅致宁静,透出一股淡淡的书香气息。王夫人为贾政之妻,生了贾珠、贾元春和贾宝玉。王夫人也是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联人物,性格看似平和,实则极有成算和威势,一旦有谁触犯了伦理家规,她的反应既迅速又果断。


(2024年,荣国府王夫人住所。)
书院的两侧厢房是贾政两个妾侍赵姨娘和周姨娘的住所。

(2024年,荣国府赵姨娘住所。)

(2024年,荣国府周姨娘住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