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十一月二十四号,这一天的计划是爬山,从百步梯穿越至太和古洞。
太和古洞是清远市有名的道教圣地,景区内险峰如削,挺拔摩天;林壑幽深,飞瀑悬崖;石刻棋布,曲涧争流。门票十五元。如果买门票进去观光,一个小时左右就可打发。但是,网上查到从百步梯经花尖顶徒步穿越至太和古洞,是广东城市周边不可多得的日常拉练线路。这条爬山环线全长十公里,累计爬升七百五十米,普通体力者需要耗时六小时。沿途视野开阔,风景优美。这条徒步线路最吸引人的是便捷性,坐公交车抵达百步梯,就是上山口,广州驴友来回爬山也很方便。到半山亭后,成熟的石阶路变成了登山小径,路迹明显。
既然有这么好的环线爬山路,而且就在清远城区,哪个户外爱好者会错过呢。

吃好自己在车上做的简单早餐面条,随即开车到太和古洞停车场,自驾爱好者都把这里定做百步梯穿越太和古洞的起点。太和古洞的停车场颇大,足可停几百辆车。但由于不是节假日和周末,偌大的停车场没停几辆车。停好车下车,打开两步路,把下载好的轨迹加载到两步路地图上,便可循迹爬山。再打开手机上的百度地图,步行导航到清远人爬山的起点百步梯,约一点五公里。从太和古洞停车场经太和路左转到环城路,右手边有一片很有特色的松林公园。再往前走,就是百步梯了。金鸡岩有百步梯,这里又有百步梯,清远人可爱呵。
百步梯位于花尖山脚下,是一座距离底部路面高差六十米的观景台,有一百级阶梯,在阶梯两旁还有许多雕塑,是清远市标志性景点,站在最高观景台上可鸟瞰清远市区。
上午十点多,到了百步梯入口。但见石阶宏伟,依山势而上,颇似南京中山陵。由于此前很少见到这样的建筑和风景,因此一路缓缓拾级而上。在此游玩的人还挺多,大多是老年人,一边聊天一边向上登,个个乐呵呵的。到了最高观景台,崖壁上两个红色大字“远眺”。到顶了,老人们高兴坏了,纷纷拍照和合影。由于观景台人太多,拍了张“远眺”就继续从观景台边的小台阶路登山。这里开始才是真正的登山,前后还有几个人。等从台阶路上登山野径时,前后一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大概,户外以年轻人为主,今天非周末当然人少。

野径以土路为主,天然石崖为辅,爬起来轻松,不像台阶路一样费力伤膝盖,是户外人的最爱。起初一公里左右,山势虽然陡,也没有气喘吁吁。由于天气好,不冷不热,也没有出汗。只是爬着爬着,感到热了,脱了外套,只穿一件短袖。阳光明媚,微风,还真是爽。
正向前登山,迎面遇上一个全副户外武装的中年女士,手持登山杖,高一脚低一脚下山来。问她,你从太和古洞方向过来吗?她问答,不是,就是前面那个山顶平台就转回了。身后那个女士打电话问朋友,百步梯这里可以到太和古洞吗?可以啊!你带我穿越一次吧。
上到中年女士所说的的山顶平台,视野太好了,可以俯瞰整个清远城区,不是百步梯观景台所能想象。只见清远城区四周是山,从北江两岸向四周延伸,北江和飞来湖清楚可见。昨天走的飞来湖,现在看来就像是小池塘,太不可思议了。而且昨天坐公交车在清远城区转来转去,感到这座城挺大的。现在高立于山头,清远城区高低错落就像一盆大盆景而已。这也许就是登高爬山的意义之一,除了健身,还能看到平常看不到的,高度不同,见识不同。
正在拍清远城视频时,忽然一阵阵刮来,又凉又冷,赶紧穿上外套,继续攀登。前面山顶上有座高压线塔,大概就是此次穿越最高峰花尖顶了。过了花尖顶,就是下山路,就不费体力好徒步了。想到此,浑身精神大增,加快速度继续向前。等到了高压线塔下,才发现前面还有小山头要翻越。就这样,一连翻了数个小山头,才到达花尖顶下,接着就是下山路。

自花尖顶始,路平缓了许多,但路上全是浓密的一人多高的灌木丛和小竹林,并不好走,时时刮到手和头。还好,此次徒步带了一顶尖顶竹帽。戴上帽子,穿上外套,低着头,弓着腰,向前穿行,也就刮不到手和脖子了。终于穿过了两公里左右的灌木丛和小竹林,前面一处平台,还有石头,以及人工休息的痕迹,也就坐下休息了,喝口水,抽支烟,恢复体力。
向四周山下左眺右眺时,突然发现右手边山坳里露出一小块红琉璃屋顶,那无疑就是太和古洞了,顿时兴奋起来,当即起身继续向山下攀援。约走了五百米左右,后面有脚步声,回头一看,一个戴着眼睛三十左右的男士正大步流星踏步而来,速度之快,不得不佩服。眼镜走近时,让他走前面,接着就跟他聊了起来。原来,眼镜是公务员,也是资深驴友,今天下午偷得浮生半日闲,于中午一点半从百步梯穿越太和古洞。某人不到十一点就开始穿越,早两个半小时,没想到竟然被他超车了。得知后面的半老头子第一次穿越这条线,而且跟着轨迹,眼镜说,不要看轨迹了,跟着我走,就快多了,这条线我闭着眼睛都不会走错。
这倒是好事,反正一路走观光了几公里,现在离太和古洞也不远了,没必要拍照看风景,放好手机,跟着眼镜走就是了。可是,眼镜太快了,一会儿就不见人影。此段下山路又陡又峭,凡是危险或不容易认路的地方,就会听到眼镜在下面说怎么走,原来他在下面等。
太和古洞大片建筑已在眼下了,但路越来越陡,是故腿脚和膝盖都有点酸痛,不是眼镜一路等下来,根本就跟不上他。就这样一直艰难下山,前面一峰石头,转了一圈没发现路,正要掏手机,发现眼镜在石缝的下面,因此说,路这里啊?眼镜抬起头说,是这里,慢慢下,有绳子和铁链。仔细一看,果然一丈多高的石缝间有麻绳和铁链,一定是户外组织安装的。
下了石壁,回头一看,石壁上有石刻,上下八个红色大字,于是匆忙拍一张照,又继续下山。此时,山路比之前平缓多了,虽然加快了速度,前面的眼镜还是一转眼就不见了。好还容易走到山路尽头,一栋道观拦在前面,是向左还是向右呢?正在观察,又听到眼镜说,向右,对,向右,从边上过不锈钢拦杆。从右攀过不锈钢拦杆时,眼镜正坐在道观走廊上一把椅子上等。进了道观,眼镜又离身下了道观走在台阶上。他回头时,对他说,我要拜一拜。眼镜摇了摇了手说,那你拜吧,我先走了,现在是景区,沿着景区路向前就是,很好走。

望着眼镜消失在道观拐弯处,对他很感激。如果今天不是遇见他,跟着轨迹走,一边看手机一边认路,很可能天黑了都到不了太和古洞。而此时,还是傍晚时分,游人们正慢慢散步式向景区外走,络绎不绝,欢声笑语时不时冒出。一路经过灵山古观、太和宝殿、桃源仙馆、观音阁、财神庙、转运阁,就是景区下山步道了。沿山路直下,一条蜿蜒曲折的大溪流,通过高低不平的石坡、石块,形成许多瀑布和大小水潭,水清见底,清凉透心,形成天然的游泳池。可惜的是,一路上有标牌写着“不准戏水”。从山上进入景区下山到景区大门口牌坊,约有一点五公里,景色秀丽,层峦拥抱,带水回环,古木参天,奇花异草,怪石嶙峋,泉水潺潺,对于普通游客来说,就是处寻幽探胜的好地方。何况,还有诸多道观和石刻,来回三公里,足可打发一下午时间了。至于穿越后山,不是驴友,不会用两步路,不建议。
累了一天,中午没吃,饿极了,晚上不愿做饭,因此在飞来湖对面城北二路找了家名叫“有财哥潮州砂锅粥城”的大排档,点了一锅虾粥,来一瓶清远当地的米酒,美美酒足饭饱。
酒酣耳热时,又想起那个好心的清远人睛镜,怎么就忘了留下联系方式呢?
又想到,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世界的匆匆过客,在永恒的天地间圣人之下的普通人什么都不是。常想一二,不思八九,一切随缘,也许才不会枉来世间一趟。几千前的老祖宗早就知道这个人世间的道理了,早就告诫我们,那就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懂人生道理,可又有几个人能做到知行合一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