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春光晓,山川黛色青。
不知不觉间,我们迎来了春天最后一个节气——谷雨。
谷雨至,春已晚,此时山茶含翠,雨翻浮萍,在融融的暖意中,春天即将离场,夏天就要来了。

谷雨时节,降水明显增多,不同于雨水节气的烟雨蒙蒙,谷雨节气的特点是温暖多雨,十分有利于谷物的生长,于是有“雨生百谷”等说法。
在这样的节气里,自然界阳气升发,湿气渐盛,此时顺应气候变化调整养生策略尤为关键。
我们养生重点可放在健脾祛湿与养护肠胃上,让身心与自然节奏同频,从容迎接时节的更迭。

接下来,跟着白术一起来看看,我们在谷雨时节该如何正确调理吧!
按透3穴,健脾祛湿
1、阴陵泉
阴陵泉穴属足太阴脾经,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
作为足太阴脾经的合穴,阴陵泉穴具有健脾益肾,利水渗湿,通经活络的功效,被誉为人体祛湿的“大将军”。
脾主运化,如果脾气虚弱,湿气便容易积聚在体内,从而引发水肿、腹泻、小便不畅等一系列健康问题。
这种情况可以用一句话概括:“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而刺激阴陵泉,可以强化脾的运化功能,将滞留在身体内的湿气排出,从而达到祛湿的效果。
按揉方法:选择正坐位,将一只脚翘起并放在另外一只脚的膝腿上,用拇指指腹按揉阴陵泉穴,每次持续3-5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
2、丰隆
丰隆穴是人体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位于小腿外侧,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肌的外缘。
此穴具有健脾化痰,和胃降逆的作用,是临床上用来祛湿化痰的佳穴。
通过按揉丰隆穴,我们可以有效通调脾胃气机,增强脾的运化功能,促进水液代谢,从而使痰湿自化。
按揉方法:可以用大拇指点按丰隆穴约2~3分钟,也可以顺时针方向揉丰隆穴2~3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

3、足三里
足三里穴是一个非常著名的养生大穴,它是胃经上的一个穴位,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的地方。
经常刺激足三里,可以调理脾胃、补中益气,还能升发胃气、燥化脾湿。
俗话说:“常按足三里,胜吃老母鸡”,说的就是足三里调理身体的作用,像小孩、久病体虚之人,都可以多按按足三里。
按揉方法:用拇指指腹按揉,建议每次按揉2~3分钟,以被按揉者感到酸胀、微热、皮肤稍泛红为佳。
常喝四神汤,养护脾胃
除了穴位调理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饮食进行调养,少吃生冷寒凉、肥甘厚腻的食物,如西瓜、梨、冷饮、油炸食品、甜食等。
多吃一些能够健脾祛湿的食物,如薏米、赤小豆、芡实、茯苓、莲子、山药等。

除此之外,白术再给大家分享一道千古名方,那就是四神汤。四神汤因其独特的配伍、良好的效果而被誉为健脾养胃的经典之选。
四神汤由四味核心药材构成,分别是莲子、芡实、山药和茯苓,因而得名“四神”。
食材 :准备山药10g、茯苓10g、芡实10g、莲子10g。

做法:所有食材洗净后加入适量清水浸泡1小
时,然后一起倒入锅中,大火煮沸后再转小火炖煮,至食材熟烂、汤色微黄即可。
经典方中的四味药食同源并非随意组合,而是依据“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精心设计。

其中莲子能补脾止泻;芡实能健脾益 肾;山药有补脾 养胃的作用;而茯苓擅长利水 渗湿、健脾 宁心。
四者联合使用,能够显著提升脾胃的功能。
运动调养
古人认为动则升阳,气血随之运行,有利于水湿运化。且运动时适度出汗,能减轻体内水湿困阻。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被湿气困扰的朋友,在运动后身体不显疲劳,反而感觉更加轻松。
这里白术给大家分享一个动作和一套养生操,帮助大家升阳健脾,祛除身体内的湿气。
1、双手托天理三焦
这个动作源于古代的养生术,通过双手上托的动作,可以调节三焦的气机升降,改善脾胃对水谷精微的运化和吸收,促进水液代谢,从而达到健脾祛湿的效果。

具体动作:首先自然站立,两脚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然后将双手交叉,吸气向上。
随后翻掌,上举至头顶上方,掌心向前,同时抬头如托天状,脚跟提起,尽量向上伸展。
维持数秒后,双手分开,两臂分别从身体两侧缓缓下落,同时脚跟落地,还原至初始姿势。
最后重复以上动作数次,注意动作要缓慢、柔和,呼吸要自然、深长。
2、太乙游龙拳
太乙游龙拳是一种以调理疾病,养护身心为最终目的养生术。
其动作较为舒缓,通过特定的肢体运动与呼吸运动的配合,能对人体起到调和身体气血、疏通经络、强筋健骨的作用。

此外,游龙拳中的一些动作还能调节脏腑,能够增强脾胃功能。经络通了,脾胃强健了,就能更好地将体内的湿气运化出去。
脾胃消化而来的水谷精微,也能够顺畅的送达到人体的四肢百骸,滋养百脉,使人元气充足,病邪难以侵犯。
谷雨养生要点归纳
● 按透3穴:阴陵泉穴、丰隆穴、足三里穴
● 常喝四神汤:莲子、芡实、山药和茯苓
● 运动调养:双手托天理三焦、常练太乙游龙拳
朋友们,关于谷雨养生的知识就聊到这里啦,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看完的朋友不妨将【谷雨养生要点】分享给家人、朋友,将健康传递给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