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金秋,正是栗子上市的季节,大街小巷很多地方都弥漫着糖炒栗子的香味儿。
栗子肥厚甘美,香甜可口,享有“干果之王”的美誉,它既可以生吃又可以炒熟吃、煮熟吃,还可以做成药膳服用,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养生佳品。
俗话说:“三个板栗一副药”,板栗的营养保健功效,在古代中医典籍中早已记载。
《黄帝内经》曾将“栗、李、桃、杏、枣”列为“五果”,并称五果为助,食之能助养强身。
而《本草纲目》则进一步记载了“栗,厚肠胃,补肾气,令人耐饥”。意思是板栗具有养护肠胃、补益肾气的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饥饿。
接下来,跟着白术一起来看看板栗具体的功效和用法吧。
补肾、健脾、养胃的“干果之王”
栗子又称板栗,毛栗,风栗等,不仅吃起来美味,而且是最适合秋冬滋补的食物之一。
中医认为,板栗性味甘温,入脾、胃、肾经,具有补肾强筋、健脾养胃、活血止血的功效。
一、补肾强筋
栗子能够温阳散寒、补肾活血,是很好的补肾食品。药王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有云:“栗,肾之果也,肾病宜食之”。
可见栗子能补益肾气,而肾主骨生髓,肾气充足则骨骼强健。
栗子通过补肾,能够间接地强壮筋骨,缓解因肾虚导致的腰膝酸软、腰脚不遂、骨质疏松等症状。
同时,栗子性温,能补益肾阳,有助于改善因肾阳虚引起的畏寒肢冷等症状。这种温阳作用也有助于促进气血运行,进一步增强肾脏的功能。
二、健脾养胃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而栗子性味甘温,能补益脾胃之气,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从而起到健脾养胃的效果。
同时,栗子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这些膳食纤维能够增加胃肠道的蠕动,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但需要注意的是,栗子虽好,也不能多吃。适量食用有助于养胃健脾,但多食则容易导致气滞难消,反而会给脾胃带来很大的负担。
尤其是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脘腹胀满的朋友更是不宜多吃。
三、活血止血
栗子能活血行气,可缓解金疮、折伤肿痛、也有利于治疗便血等症状。
据《唐本草》中记载:“将栗子嚼生者涂病上,疗筋骨断碎、疼痛、肿瘀”。意思是把栗子捣烂敷在患处,可以治疗外伤引起的肿痛、瘀血等等。
此外,板栗浑身是宝,除了果肉可食可药用之外,树根、树皮、叶、花、栗壳都可药用,其中临床中较为常用的就是板栗壳,也叫风栗壳。
中医认为,板栗壳甘、涩,平,具有止咳,化痰,消炎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咳嗽痰多,百日咳,肿毒等症状。
教你几招,挑出好的栗子
在了解栗子功效后,如何挑选好的栗子至关重要,今天白术给大家分享一下选栗子的小妙招:一看、二捏、三闻。
一看:上好的栗子,其外壳应呈现深褐色,色泽均匀且富有自然光泽,栗子的绒毛也较多。此外,一定仔细看看栗子表面有没有虫眼。
二捏:用手捏一捏栗子,用指尖感受其硬度。如果栗壳非常坚硬,表示果实比较丰满。
如果手感较软,这样的栗子往往果肉已经干瘪、失去水分,不建议选购。
三闻:在购买时可以闻一闻栗子的表皮,如果是新鲜栗子,会自然而然地散发出一股清新而浓郁的生栗子香味。
若闻不到这股香气,或者味道怪异,那么这些栗子可能已经不够新鲜,或是经过了不当的处理,需谨慎选择。
栗子最佳食谱
栗子吃法多样,既可生食、炒食、煮食,又可加工成各种食品。白术在下面分享了2种栗子的食疗方,跟着补起来,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板栗枸杞粥
材料:板栗10颗左右,枸杞子10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
做法:将板栗去皮洗净放入锅中,加入足够的清水。开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至板栗熟透,然后将煮熟的板栗捞出,切成小丁备用。
再将浸泡好的大米和切好的板栗丁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用大火煮开后转小火慢炖,炖至米烂粥稠时,加入洗净的枸杞,继续炖煮5-10分钟。
功效:栗子与枸杞同煮可养胃健脾、补肾强筋,尤其适合肠胃不好,腰膝酸软无力的朋友服食。
2、乌鸡炖板栗
材料:板栗10颗左右、乌骨鸡1只、生姜1块、盐适量。
做法:将乌鸡,板栗洗净放入砂锅中,加水没过食材,放入生姜,加盖文火焖2小时,然后在起锅前加少量食盐调味即可。
功效:乌鸡与板栗结合,不仅口感鲜美,更能滋阴益气、强身健体,特别适合体质虚弱、气血不足、腰膝酸软的朋友食用。
朋友们,关于板栗的功效和吃法就介绍到这里了,大家可以把这个养生佳品分享出去,让更多人知道并受益,一起为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