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身体很硬朗的老人,为什么摔了一跤后,没多久就走了?

忆因聊健康 2023-12-16 05:12:02

12月10日晚,北京迎来2023年冬天的首场降雪,这几日的北京依然是漫天的雪花纷飞,京华大地银装素裹。

大雪虽然美不胜收,给大家带来了无穷乐趣,但也带来了危险,给市民的出行带来了不便,有时候融化的雪,然后再盖上一层雪,就变成了光滑溜溜的冰面,走上去,不小心就会滑倒!

俗话说,“少怕歪,老怕摔”,#北京积水潭医院半天接诊96名摔伤者# #为什么很多老人摔一跤没多久就走了# #老人摔倒到底有多危险#等相关话题更是登上热搜,引发网友热议。

据报道,12月11日,北京大面积降雪导致路面湿滑,摔伤患者数量明显增加,在积水潭医院的急诊大厅内挤满了急需诊治的患者,他们有的摔伤了胳膊,有的摔伤了腿。

截至到11日下午14时,积水潭医院共接诊96名因雪天路滑导致摔伤的患者,而截至下午17点时,接诊的摔伤患者已增至116名。

医生提醒:下雪天气,老年人尽量不要出门。

对于孩子来说,摔跤意味着大哭一场;对于年轻人来说,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对于老人来说,摔一跤却可能是与死神交手。

在我国,跌倒是65岁以上老年人伤害死亡的首位原因。

那些明明身体很硬朗的老人,为什么摔了一跤后,没多久就走了呢?

警惕这个“沉默杀手”——骨质疏松。

我国老年人口约1.3亿,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约为6.6%,总患病人数达6000~8000万,主要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以及绝经期后妇女,每年约有70万例与骨质疏松相关的椎体骨折。

说它是“杀手”,是因为大多数患者被诊断为骨质疏松是在骨折之后。

人随着年龄的增加,骨流失的速度不断加快,虽然发病率很高,但是骨质疏松并没有什么特异性的表现。

因为骨骼的变化肉眼不可见,骨质疏松总是静悄悄地出现,同时可导致全身疼痛、骨骼变形,甚至是脆性骨折。

而只有当骨质疏松性骨折者发生时,才会引起大家注意,严重的骨质疏松对健康危害非常大,一个轻微的动作或碰撞,都可能会导致骨折的发生。

这时的骨头早已经脆得不行,骨折难愈合,易导致二次骨折,而术后如若长期卧床很容易引起肺部感染、褥疮、静脉血栓、抑郁症等并发症,死亡率极高。

正因如此,老年人骨折也被称为“人生的最后一次骨折”。

人为什么会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的脆性增加,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增加为特征的全身性、代谢性骨骼系统疾病。

如果把人体骨骼比做一座“骨矿岛”,在进入成年之前,这座岛的矿储备是不断增加的,也就是骨量在不断增加。

大多数人到了30岁左右就达到了“骨量峰值”,会停止增加。

具体年龄会因各人的遗传、激素、环境因素而出现差异。

随着年龄增长,特别是女性绝经后激素水平的变化,“骨矿岛”的矿产资源会逐渐消耗殆尽,同时使用并没有停止。

于是,“骨矿岛”储备的资源日益减少,最终造成了骨质疏松。

所以,一个人“骨矿岛”储备总量越大也就是“骨量峰值”越高,发生老年骨质疏松的时间就越晚,程度也就越轻。

骨质疏松的4大典型症状表现

驼背:一旦发现老人逐渐弯腰驼背就要小心是患上了骨质疏松症,因为驼背就是腰椎和胸椎由压缩性骨折而造成的。疼痛:患者主要表现为腰酸背痛,疼痛部位不固定,有些患者可能会误以为是腰肌劳损、椎间盘突出等问题。身高缩短:一般缩短3~4cm,当老人的身高比前1年降低2厘米,或是比年轻时低了3~5厘米,就需要警惕是否患了骨质疏松症。骨折:发生骨折的常见部位为腕部、腰椎、髋骨等,其中髋骨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症状。

骨质疏松如何确诊

骨质疏松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标准,对骨质疏松进行分级诊断。

在骨密度达到正常成年人骨峰值的标准差之内,称为正常。在骨密度是正常成年人骨峰值的1~2.5个标准差之内,称为骨量减少。当骨密度低于正常成年人骨峰值的2.5个标准差以下,称为骨质疏松。在骨质疏松诊断之后,如果伴有脆性骨折,将之称为严重的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性骨折好发部位

骨质疏松性骨折好发部位主要是负重部位,包括:

1. 胸椎、腰椎较常见:临床建议如果出现腰痛、背痛应该拍X光片,明确是否出现椎体压缩性骨折。

老年人驼背、弯腰身高缩短,均可提示椎体压缩性骨折倾向,应积极检查。

2. 常见好发部位为桡骨远端的手、前臂关节:易发生Colles骨折,常见于50~60岁女性,须警惕。

3. 较常见部位为股骨颈端:70或75岁以上老年人,此处发生骨折较严重,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

因为一旦髋部骨折,其并发症较严重,无论患者是否行手术治疗,20%的患者在第一年去世。

4. 其他:如肋骨、肩关节附近、下肢胫腓骨等。

如何预防骨质疏松

关注骨质疏松绝不仅仅是中老年人的事,各个年龄阶段都应注重骨质疏松的预防。

人在青年时峰值骨量越高,到老年时发生骨质疏松症的时间越推迟,症状与程度也越轻。

因此,预防骨质疏松一是开源,二是节流,即尽量让“骨量峰值”最大化,尽量减少骨量的流失。

开源节流时,这6点需要注意:

1

摄入足够营养

饮食习惯对钙的吸收密切相关,选择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饮食对预防骨质疏松有益,平时可多食用牛奶、大豆、海带、坚果、深色蔬菜等富含钙质的食物。

除了补充钙质,还需要有充足的维生素D才能促进肠道的钙质吸收,而充足的光照可促进维生素D的生成,建议每天至少20分钟日照时间。

2

坚持体育锻炼

对于儿童青少年来说,运动对骨量积累大有益处,也就是能让身体的“骨矿岛”容积(骨量峰值)最大化。

有研究表明,篮球、足球、排球等高冲击运动的效果更佳。

对于成年人来说,推荐规律的身体负重锻炼,如跑步、各种球类运动等,一周锻炼5天,每天锻炼0.5~1小时,可以让身体获得及保持最大的骨强度,同时锻炼还能有效改善肌力和降低跌倒风险。

3

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吸烟和过度饮酒都会增加骨质疏松风险,《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提出以酒精量计算,成年男性和女性一天的最大饮酒酒精量建议不超过25克和15克,高危人群还应在此基础上减少。

同时,还应该避免过度饮用咖啡和碳酸饮料,有大量相关研究表明,这些不良生活习惯会导致骨密度下降并增加骨折风险。

4

避免使用会增加骨流失的药物

如糖皮质激素,使用低至每天2.5~7.5毫克的泼尼松或等效治疗药物时,就可导致骨折风险上升。

5

预防跌倒,避免脆性骨折

容易跌倒的人群包括:年龄大于65岁的人;曾经跌倒过的人;肢体活动障碍、步态不稳的人;听力、视力下降的人;贫血的人;体位性低血压的人;服用影响意识行为的药物(如镇静安眠药)的人;营养不良的人;虚弱、头晕的人;缺少照顾的人;意识不清的人;睡眠障碍的人等。

6

药物治疗

主要针对骨密度检测有异常的人群,具体治疗方案需要根据相关检查,由专科医生确定。

发生骨折如何急救

01 手臂骨折处理方法

视频加载中...

02 脚骨折处理方法

视频加载中...

骨质疏松老年人8个动作不要做

1. 上下楼梯过快:建议上下楼梯时,老人要尽量放慢速度,可侧着身子,双手扶着楼梯扶手,下楼梯脚尖先着地,确保安全。

2. 负重:老人由于身体的退行性变化,肌肉和骨骼的功能都会减弱。

因此,在负重的情况下很容易损伤肌肉或造成骨折。

3. 弯腰拾物:老人在弯腰拾取物品时,存在摔倒或损伤腰肌的风险,因此建议在拾取物品时,应尽量放缓动作,扶住椅子或其他固定物,直腰蹲下捡东西。

4. 吃饭过快:老人吃饭不宜过快,因为进食过快不利于消化,还容易被噎着。

5. 起床过猛:老人起床过猛有可能造成血压升高发生暂时性晕厥甚至脑血管破裂。

因此,建议老人起床睡醒后静卧3分钟,然后再缓慢起身坐在床上呆 3 分钟,放下双脚在床边坐3分钟,然后再下床,开始慢慢活动。

6. 站着穿裤子:老人平衡能力差,站着穿裤子很容易发生意外,造成骨折。

因此,建议老人穿裤子时最好坐在床上或倚靠在固定处。

7. 用力排便:用力排便可能会让老人血压升高还会晕倒休克,甚至脑溢血,危及生命,尤其是有高血压的老人,更忌用力排便。

8. 久坐看书报或电视:老人耐受力及应激力下降,看情节波动大、惊险的片子,会使交感神经高度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从而导致血压上升和血液黏稠度增高,可能发生意外。

尤其是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建议持续观看电视节目或书报的时间不要超过1小时。

参考文献:

[1] 黄玮.预防骨质疏松不是老人“专利” [J].江苏卫生保健,2021,4:22.

[2] 方静文.老人驼背小心骨质疏松症[J].农村新技术,2017,2:64.

[3] 王红强.老人变矮警惕是否患了骨质疏松症[J].健康向导,2016,5:16-27.

[4] 毛振华,王宾.老人易骨质疏松冬天“不经摔”[J].健康之友,2018,4:56.

[5] 钱伟.老人须严防骨质疏松症[J].青春期健康,2013,12:70-71.

[6] 江泽华.老人椎体骨折多是骨质疏松惹的祸[J].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21,2:33-34.

[7] 张玉林.骨质疏松老人8个动作别做[J].现代养生B,2009,11:26.



,掌握更多健康、情感心理科普知识,有健康,享未来!

0 阅读:2